作者簡介:蔣超,男(1994.6-),山西省大同市,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
于世道—關于四月,以及想說的一些話。
正在聽歌,胡夏的《放下》,有句歌詞,“少年被風吹大,容顏未改心有疤”
至于以下會寫什么?看與不看卻是隨意,喜歡的可以看看,可以想想,同不同意倒是其次,想最重要,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不思不學則網貸吶!”好了,說正題。
許多時候,我都在想,我有沒有抓住什么東西,因為錯過的實在太多太多了,可是有時候也告訴自己,記憶終究被我抓在腦海里,那時候的感覺,感覺更遠一點的,許許多多的東西我都能記起來,我記住了感覺,卻忘了參與的人物。
如今我喜歡一邊聽歌一邊走路,看人們的來來往往,看路邊的景色,想他們有怎樣的故事,每一次都能在腦海里構建無數的畫面,我一直想自己是對的,還是錯的。我總是想自己是對了還是錯了。
意外看到了幾個南林大學生的樹下宣言,寫來分享,其一:“愿以此身,平天下不平事,愿以此心,慰天下有愧人”,什么感覺?“我輩讀書之人,只求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上句我一直以座右銘警之,呵,少年初見江湖路,想法終究是有些稚嫩吶。
其二:“鮮衣怒馬,歸來仍是少年”此句風靡之時,恰逢恩師教誨,遂寫過一首,“尊師一語系良言,奈何路上已多年,若歸時只知疾苦,愿我內心仍少年”,時值倒霉之際,諸事不順,真是只知疾苦不知歡愉,那時只求自己能保持一點本心,遂警。
其三:“現在讀的是書,以后數的是錢”
我和朋友說,你看現在的勢力者了不得吶,說完一起哈哈大笑,我想說的是,讀書的意義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他可以是你認清生活真相后,繼續面對生活的勇氣。也是梔子花那“香得撣都撣不開”。不讀書的壞處?能有什么壞處。你不讀,你還是能吃飯,還是能喝酒。還是可以大口吃肉,大聲指責社會不公,還能給你們村那大學畢業,卻在縣政府打雜的大學生一個耳光。一邊打再一邊用你油膩的嘴,得意的神情,笑話他。“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好吧,我承認我學會讀書,我也承認我的性格中有許許多多扭曲的價值觀,我因此也感受過茫然無措和痛苦糾結,現在,他們已經在我身體里面定型下來,我因此也得以保存一些讓我感覺珍貴的東西,人生觀已經建立,茫然也就蕩然無存,但我現在想說是,人生之中,要有許多遺憾才顯得完美的,并不是這種。
我們這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想要避免遺憾,規避傷害,天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客觀的了解處境,可是失去了當初一人便愿去平天下不平事、慰有愧人的決心,鮮衣怒馬?歸來的你內心可曾有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