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洋
摘 要 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論文,而衡量一所高??蒲兴阶罨镜闹笜藙t之一是論文數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高校的科研實力?;赪eb of Science數據庫論文,本文對中日兩國第一集團大學(各9所)和頂級大學的論文分布領域和數量進行數據對比和分析。通過數據比較,分析中日兩國高校在科研水平上的現狀、差距和不足。
關鍵詞 科研評價 第一集團大學 一流大學 科研投入 數據庫 科研實力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05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Universities Based on High Level Papers of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MENG Yang
(International Office,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s thesis, and one of the most basic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the research level of a university is the number of thesis, which can refle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of the university to a certain extent.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paper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number of dissertations of the first group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Japan (9 each) and top universities. Through data comparison, the status quo, gap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Keywords research evaluation; First Group University; first-rate university; research investment; databas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1 研究背景介紹
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學技術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萍妓绞求w現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是國家實力的重要表征,目前中國和日本都高度重視科學研究的發展,對科研的資金投入也在迅速增加。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加強科研評價工作,使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科研最需要的地方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同時,科研評價一方面可以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的管理水平。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中國和日本在科研領域內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科研評價已經成為科學系統和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科研評價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科研評價可以對科研人員起到指引作用,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員的研究質量,從而促進科研的順利進展;科研評價是對科研的成果進行績效評估,通過評價肯定科研人員有價值的工作,從而有助于爭取更多的經費支持。因此,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對于優化資金的配置、提高中國和日本的科學技術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2 Web of Science數據庫概述
2.1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Web of Science是大型綜合性、多學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數據庫,收錄了10,000多種世界權威的、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其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等領域。目前多數高校在資金投入、成果申報等主要以發表SCI、SSCI、EI論文數量為依據,尤其是SCI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科研水平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一所高校每年度被SCI收錄的論文數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2.2 Web of Science數據庫特點
(1)收錄高質量的期刊:Web of Science 收錄的每一種學術期刊在其所屬學科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并且文章錄用過程強調質量、信息的可靠性,從而能夠確保準確、有意義的數據。(2)被引參考文獻檢索:根據參考文獻(即文獻間的引證關系)進行檢索,通過作者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找尋論文間存在的科研聯系,以獲取此類學科的科研信息。(3)深入地分析選項:通過分析工具(Analyze Tool)發現課題研究的趨勢,洞悉新的科研領域,發現相關的學術期刊。
3 研究對象概述
近年來,中國和日本在社會、經濟、科技等方面飛速發展,作為母語為非英語國家的中國和日本在SCI論文發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們對兩者進行比較,可以從一個視角揭示中國和日本科研的基本狀況以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差異情況,同時也可以反映中國在科研方面的國際影響力,以及在國際化的進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選取了同中國高等教育背景、文化更為相似的日本9所高校作為研究對象(第一集團大學),對2013年和2017年的數據進行了收集、整理、研究和分析,時間跨度為5年。日本9所代表性大學: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其中早稻田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為私立大學,在日本民辦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這些高校在研究內容、研究方式、學科分布具有廣泛性,可以保證收集數據的全面性。中國9所代表性大學(第一集團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選擇上述9所高校的原因是這些高校具有較高的科技研發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是中國學者、研究機構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標志。
4 數據統計與比較
依據檢索結果,記錄和分析數據,從而獲取不同高校之間在總文章數、高引用率文章數、專業領域文章數方面的比較結果。
4.1第一集團大學(中國9所代表性大學與日本9所代表性大學)的比較
在2013年至2017年,中國高校在總文章數量方面高于日本高校的總文章數量,2016年達到90956篇高于同年日本總數的近2倍,且中國高校的總文章數量逐年呈上升趨勢,日本高校的總文章數量基本保持不變。
接下來,我們分析從電氣電子工程領域、多學科科學領域、應用物理領域、天文學天體物理學領域、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領域五個不同領域的文章收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在2013年至2017年,中國高校在電氣電子工程方面文章數量高于日本高校的文章數量,2016年最高值達到11973篇高于同年日本的3倍,且中國高校在電氣電子工程方面文章數量逐年上升,日本高校在電氣電子工程方面文章數量基本保持不變。
中國高校在多學科科學方面文章數量也高于日本高校的文章數量,2016年中國在多學科科學方面的文章總量達到最高值為4008篇,高于同年日本總數的近兩倍,中國和日本高校在多學科科學方面文章數量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國高校在應用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高于日本高校的文章數量,且中國高校在應用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逐年上升,日本高校在應用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呈下降趨勢。日本高校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高于中國高校的文章數量,且日本高校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基本穩定,中國高校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逐年上升。最后,中國高校在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方面文章數量與日本學校的基本一致。
4.2頂級大學(北京大學與東京大學)的比較
我們分別選取在中國和日本影響力較高的兩所學校:北京大學和東京大學,就總的文章數、高引用率文章數和專業領域方面文章數量進行了比較。
在2013年至2017年,東京大學在總文章數量方面高于北京大學的總文章數量,且北京大學的總文章數量在逐年上升,東京大學的總文章數量基本保持不變。2016年北京大學的文章總數為11932篇超過日本總數量的1.15倍。東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在電氣電子工程方面文章數量在這5年內基本一致。
東京大學在多學科科學方面文章數量高于北京大學的文章數量,且東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多學科科學方面文章數量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應用物理學方面東京大學的文章數量高于北京大學的文章數量,且東京大學在應用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呈下降趨勢,北京大學東京大學在應用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變化較小。
東京大學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高于北京大學的文章數量,且東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方面文章數量變化幅度較小。東京大學在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方面文章數量高于北京大學的文章數量,且東京大學在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方面文章數量逐年下降,北京大學在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方面文章數量基本保持不變。
5 分析與討論
5.1 第一集團大學(中國9所代表性大學與日本9所代表性大學)的比較
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論文,而衡量一所高校水平科研水平最基本的指標之一則是論文數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高校的科研實力。從上述的統計結果來看:在總文章數量方面,中國的9所高校高于日本的9所高校,說明中國的高校在論文數量上占有優勢,且逐年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從專業領域文章方面可以看出:中國的學者在科學研究中更注重學科的分布,以及研究內容的廣泛性。
在專業領域方向,中國的學者在電氣電子工程、多學科科學、應用物理學領域均占有優勢,但是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領域上較為薄弱,說明日本高校辦學投資的重點在于專業領域方面的提髙,基本教學投資規模比較大,對高層次學生培育模式和科研水平的重視,通過對學生培養經費投資的增加,更多的在培養出高層次、精英化的專業人才。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中國高校在一些專業領域的投資不夠,新興學科的建設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總體來說投資績效成果不明顯。
5.2頂級大學(北京大學與東京大學)的比較
科研是高校一項重要的基本職能,而科研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高校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科研水平的高低固然與科研成果數量、科研項目數量等指標有關。為此我們分別選擇中國和日本的代表性高校:北京大學和東京大學比較,從統計的數據結果來看,東京大學在總文章數量和專業領域文章方面均占優勢。
原因分析:在信息全球化的時代中,一所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學生的培養質量,東京大學作為研究型高校,對學生的培養采取了高水平、高質量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尤其是東京大學在科研方面投入了較多的經費,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自身的學術水平。近年來,日本辦學的重點主要致力于提升高水平學校的資金投入,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東京大學的教育模式在逐漸轉變為精英化模式,這種模式也為培養高質量、高層次學歷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從統計的數據結果來看:東京大學在高水平論文數量方面的持續增長也可以反映出對高層次學歷人才培養的重視,并且從東京大學近年來的科研水平來看,學校在論文成果方面確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從東京大學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高水平論文數量和論文總體質量的提升與學校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相比過去,高水平論文在重點發展的學科方面較為常見,近年來,東京大學加強了對弱勢學科的建設與投入力度,論文成果得到顯著的提升。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己經到達一個高端水平,即使加大投入資金在短期內也不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對于科研實力起點較低的弱勢學科,學校加大(下轉第81頁)(上接第12頁)投入力度會使學科的進步非常迅速,這樣才能使高校的綜合發展得到明顯的進步。
相比而言,從北京大學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北京大學在學科分配方面較為均勻,教育投資相對均衡。為了適應科研發展的新形勢和社會人才的需求,北京大學在保持原有優勢學科的前提下,選擇了對弱勢學科的投入和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科研實力水平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打造綜合型大學奠定了基礎。
6 結論與展望
從本文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可得知,近年來我國科學研究發展迅速,第一集團的代表性大學的科研產量逐年上升,在論文總量方面已經超過日本的第一集團大學。然而,在若干重要領域,還有需要向日方追趕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頂級大學的相對比較而言,不管是論文總量還是在關鍵領域的科學研究,我國的頂級大學還需進一步努力。國家應該重視科研的投入力度,拓展廣泛的學科領域,進而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尤其對于高校的弱勢學科來說,通過重點扶持和學術上的研討得到提升,使得教育資源得以更加均衡的分配,促進高校的學科領域全面發展,進一步加快我國大學的國際化進程,爭取早日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