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徐建華
摘 要 教師的成長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卻出現了教師假性成長的現象。如果不正視這種繁榮發展背后的虛假問題,必將會使我國師資隊伍建設在偏離其成長的正確道路上越走越遠。本文以教育行政視角為切入點,在對我國教師假性成長現象和歸因分析的基礎上,從樹立正確的教師成長觀、重視職稱評定后續工作和優化行政部門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規避策略,以期扼制和杜絕教師假性成長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 教師假性成長 規避策略 教育行政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37
The Phenomenon, Reason and Solving Method of Teachers' False Growth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LI Ji, XU Ji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Abstract The growth of teacher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of false growth of teachers. If we do not face up to the false problems behind the prosperity development, we will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teaching staff go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from the correct way of growing 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and reason of teachers' false growth in China, this paper sets up a correct view of teachers' growth, pays attention to the follow-up work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optimize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solving methods in order to curb and stop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growth of teachers.
Keywords teachers' false growth; solving method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1 教師假性成長的現象
1.1 教師成長的不規律性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有規律的長期積累的發展過程,通常要經歷適應、發展、成熟、創造這四個階段,且根據調查研究表明一般要花費十年左右的時間。[1]但如今,我國教師假性成長現象層出不窮。有很多年輕教師憑借自己的高學歷輕而易舉的獲得高職稱來包裝自己,這些年輕教師認為學歷高就等同于教學水平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沿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照本宣科。有的教師只是因為過于嚴苛,才迫使學生的成績得以提升。這種利用高學歷代替教師真正成長的假象具有極強的隱避性,對于剛畢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重要的是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師培訓課程,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己專業能力,而不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1.2 教師成長缺乏全面性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那么教師也需要全面的專業成長。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專業情意、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2]如果教師只是單方面的成長即可視為假性成長。有的教師專業知識過硬而教學能力薄弱,自己學識淵博但找不到好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教學能力突出但工作態度不積極,經常向學生傳遞負能量,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有的教師表面看來方方面面都有所提高,但事實上也并非是教師的全面成長。近年來,許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教師賽課活動,為此很多教師會精心包裝課堂,要求學生配合作秀,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取得優異成績,就會被評定為優秀教師;或是認為發表過幾篇教育期刊論文的教師就可稱其為教育專家。[3]優秀教師、教育專家這類稱號聽起來是對教師成長的一種肯定,其實大多都是教師單方面能力提升的假性成長。
1.3 教師成長趨于功利性
教師的成長不僅是對自身能力的升華,而且與成長后的利益薪酬關系密切。因此就出現教師為了自身利益而成長的假性成長現象。當今社會,名師變成了一個學校的招牌,成為學生家長追捧的對象。多數人認為名師是教師成長過程中較高的階段,名師得到的不只是學生的信任、家長的擁護,還有學校的高薪優待、行政職務,甚至社會地位。名師成為了越來越多教師奮斗的目標,教師為了追求專業成長的外在利益越來越不擇手段,使自己快速成長,教師進修培訓流于形式,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投機取巧,教師間評獎評優利益化。這些假性成長現象頻發都是由于教師成長更加趨于功利性,教師的假性成長既耽誤了學生的成長,也阻礙了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2 師假性成長的歸因
2.1 教師成長標準非系統化
我國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了各級各類教師專業標準的試行文件,其基本理念是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4]這對規范我國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但即使國家頒布了相關的教師專業標準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自的評價標準,但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國家教師專業標準的理解存在偏差,評定標準不系統,且多為量化指標。在制定教師成長標準時,更加注重對教師的學歷、職稱、課時數、發表論文數以及授課班級在學年的名次等因素的評價,而疏忽了教師的師德、智慧、實際教學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這些難以用數字衡量的重要因素,這樣片面的評價內容和衡量方式就會降低對教師成長評定結果的信度和效度。[5]教師成長標準的非系統化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成長質量,使得教師對專業成長的理解出現偏差,導致教師為了獲得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而只做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工作,忽視自身綜合能力的真正提升。
2.2 教師職稱評定終身化
目前,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職稱一評了事,再無后續考核工作,且教師終身享有這個職稱的榮譽。教師的職稱是衡量一個教師成長水平的尺度,它代表教師的能力。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獲得高職稱的教師數量越來越多,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應越來越強,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教師的假性成長。教師為了獲得高職稱,形式化、機械化地達到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只負責去評定教師是否符合標準,并不進行后續的跟進考核工作,導致教師評完職稱之后就會產生惰性思想,安于現狀。教師的工作是傳道授業解惑,知識是在不斷地更新,教師也就需要不斷成長。教育行政部門就應該對教師進行持續的階段性考核,考察教師是否達到職稱理應具備的專業水平,以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而不是教師獲得某個職稱后就可以終身無憂。
2.3 教師質量培養行政化
從上世紀末起,我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開始流行一種通過教育行政力量來打造所謂優秀教師的風氣。[6]教育行政部門為了激勵教師的成長,促使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會為學校制定相應任務,要求每個學校要有一定數量的名師、骨干教師和專家。很多學校為迎合教育行政部門的計劃,開始硬性評選,若學校中沒有教師符合優秀教師的標準,就會索性降低優秀教師的標準,將綜合能力相對較強的教師推薦為優秀教師,或指派單方面能力強但綜合素質并不高的教師成為優秀教師。經過這種行政化的驅動和各學校的積極配合,使得我國優秀教師的隊伍不斷壯大,表面上形成了教師隊伍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的假象。
3 教師假性成長的規避策略
3.1 樹立正確的教師成長觀
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應該流于表面形式,而應是教師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其主要來源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習得的經驗與感悟。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制定相對全面系統靈活的教師專業成長標準,在開展教師培訓時,樹立正確的教師成長觀,培訓內容要緊密聯系教育教學實際,縮減純理論的說教,多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教學經驗交流等活動,促進彼此間的相互學習,汲取經驗,共同成長。教育行政部門要以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去影響教師,運用科學的、系統的評價標準來規范教師的成長,培養教師熱愛學生、熱愛課堂的積極情感,從教師內部實現自我的完善與充實。教師要做到自主成長,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經驗的反思和積累,把工作中心放在關愛學生、追求真理、研究高效教學方法上,自然就會減少假性成長的出現。
3.2 重視職稱評定后續工作
我國教育行政部門目前對教師職稱評定的后續工作重視度不高,一些地方甚至不設置此環節的評價工作。然而,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能力不斷提升。因此就要對教師職稱的評定進行后續工作,例如重視教師進修、教師考核等。教師的職稱是對教育教學水平的肯定,而不是教師安逸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職稱評定之后也要定期安排教師培訓,通過培訓交流,教師間既可以相互傳授經驗,又可以開拓視野,真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避免假性成長。此外,在教師培訓考核的形式上要體現多樣性,不能只設置容易結業的考核方式來應付了事,要讓教師對平時的教育教學進行及時反思、自我思考,讓教師能夠結合實際情況促使自己快速成長。
3.3 優化行政部門管理模式
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在培養優秀教師方面有時過于操之過急,為學校制定優秀教師名額任務的做法也有不妥之處。還有一些學校管理體制缺乏彈性,使教師負擔過重。[7]甚至一些學校片面追求經濟、效率、效能等,將教師置于沉重壓力之下。教育行政部門諸如此類的管理行為極易造成教師的假性成長,因此,迫切需要形成一套更系統、更優化的管理模式。改變剛性的管理制度,管理教師時要多一些寬容與理解,學校尊重教師,教師才會熱愛學校,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和特長;在校內及各校之間多為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升;教育行政部門不能只拿學生成績、升學率作為唯一的標準來衡量教師的專業水平,也要采取多元化的民主測評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事實上,教育行政部門優化管理模式也是為了提升我國教師的綜合素質,減少甚至避免教師假性成長現象的發生。
教師假性成長的現象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管理與教師假性成長有著緊密的聯系。正確避免教師的假性成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迫在眉睫,教育行政部門要正視教師假性成長的問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正向發展。對此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成長觀的端正、對教師職稱評定后續跟進工作及對教師管理制度的優化都將有利于扼制和杜絕我國當前教師假性成長現象的發生。
基金資助:黑龍江省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黑龍江大學專項資金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人文社科創新項目)《黑龍江省高校課堂生態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HDRC201607
參考文獻
[1] 李斌輝.論教師的“假性成長”:教育行政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09(22):1.
[2] 柳海民.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00.
[3] 張銳.假性成長:教師專業發展中必須直面的問題[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3):2.
[4] 馬福軍.特級教師專業結構的調查與分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11-12.
[5][6] 李斌輝.教師假性成長及其克服:從教育行政的角度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0(6):4.
[7] 左高杰,鄭友訓.淺析中小學教師的假性成長[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