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指導學生課下閱讀、課堂討論的互動教學方式越來越普及,教學參考服務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將學校當前的院系、專業、課程為多級分類樹,對教材教參進行文獻組織,將課程用書與圖書館已購的電子書的元數據匹配整合到分類樹中,形成集教材教參、教學課件為一體的知識融合與共享平臺。
關鍵詞:教學資源;教材;教參
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是服務于教學的主要文獻資源。目前與教材教參相關的文獻信息無論是互聯網上的淺層信息,還是各商用數據庫產品中的深層信息,均無法做到與各高校專業特色完全匹配。圖書館的專業優勢在于對散雜無序的文獻信息做精準有序的處理,由圖書館專業人員對此類信息做深度的整合,按專業特色分類與精準匹配,提高資源的可用性,節省學生大量的查閱時間。探討將這些由教材和教參書等構成的優質教學資源進行共享的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項目概述
(一) 項目建設目的
該項目是將全校正在使用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與已購電子教材教參書資源整合,采用適合本校院系設置和專業特色的文獻與知識組織,通過Web形式讓本校師生不限時不限地無償使用。這對促進學校教學、提高辦學水平、改善辦學手段、方便學生使用和減少學生購書費用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二) 項目建設內容
1. 資源的數字化。將學校正在使用的全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數字化,以利于它們在信息化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
2. 知識組織的個性化。尊重專業的分類體系,即在數據底層分類體系采用適合本校院系設置和專業特色的知識分類方法;在揭示層采用個性化的、方便讀者按自身專業結構進行選擇的人性化分類系統。
3. 知識利用的自由化。在通過統一身份認證對讀者進行身份識別后,讀者便可無任何時空限制地訪問和利用本項目提供的電子教材、教參書。
4. 使用統計與分析的智能化。建立資源訪問與下載日志,通過對日志的統計分析,向任課老師和其他有關方提供各類使用統計與分析報表。
二、 平臺設計與實現
(一) 教學資源平臺系統架構設計
平臺采用“瀏覽器/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三層結構進行開發。客戶端采用通用的瀏覽器軟件,數據庫服務器采用SQL SERVER 2008進行數據存取。利用Asp.net編程技術,通過中間件建立Web服務器與數據庫服務器之間的快速連接。
(二)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本系統主要包括兩個功能子模塊:檢索功能、管理功能、個性化服務功能。
1. 檢索功能:用戶可以根據本校的專業樹,依次瀏覽學院、專業、課程、教材及教參的信息。具有相關權限的用戶還可以進行權限范圍內的所有教材教參資料的全文瀏覽及下載操作。
2. 管理功能分為系統管理、資源管理和系統幫助。系統管理模塊包括用戶管理和系統安全管理。資源管理的功能包括資源的錄入及修改、資源的審核和資源的統計。系統幫助能幫助用戶了解該平臺的各項功能。
3. 個性化服務功能:通過系統認證的用戶在個性化服務功能中可以使用購書推薦、讀者提交電子資源及學習交流的功能。資源教師在評價反饋中對學生參與的教學資源建設活動進行評價反饋。
(三) 平臺數據庫設計
教學資源平臺運用關系模式的規范化理論進行數據庫設計,生成一個優化的關系數據庫,并且關系模式滿足第三范式(3NF)的規范化要求。根據功能分析,平臺數據庫分為兩個部分:用戶庫、教學資源庫和學習交流庫。其中資源庫設計預計包括教材庫、教參庫、圖片庫、教學案例庫、試題庫和課件庫。
三、 建設成果
(一) 教材教參書籍名錄的收集
名錄包含題名、作者、ISBN號、出版社、出版年限等幾個字段,對應院系、專業、課程名稱、學時、學分等也是必填字段。必須是覆蓋本校本科全部專業,和由全體任課老師所列出的教材和全部教學參考書。通過對教務處和各院系的尋訪,完成了對全校本科教學所用的全部教材、教參書的核心元數據的收集、整理、糾錯、去重、合并,并將這些數據結構化建庫。
(二) 教材教參的數字化
如果對每本教材教參圖書進行掃描的方式去做數字化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因此該項目考慮將館內已購買的電子圖書(如超星的讀秀、方正的APABI以及CALIS的e讀等)與教材教參書做關聯。但必須解決低匹配率和開放鏈接這兩個問題。首先,我們通過計算機程序處理發現全部教材教參書目數據在已購買的電子書(超星)中的覆蓋率達91.4%,可實現獲取大部分教材教參書的電子書的開放連接。其次,將沒有對應電子圖書的教材教參目錄提供給數字化廠商讓他們做數字化,如果商家沒有紙本書,則將此部分圖書名錄發回到院系,由院系或任課老師提供紙本書,再由圖書館交給數字化廠商予以數字化掃描。這項工作涉及版權問題,在解決了版權問題并完成數字化加工后將按加工好的圖書頁數給予合作廠商適當的費用。
(三) 知識組織方式
以我校的院系與專業結構作為該平臺的信息組織方式,并將整合的資源發布到圖書館網站的首頁上,實現了以學院和專業為瀏覽層次的教材教參的館藏電子資源的揭示資源檢索與瀏覽功能。
四、 結論與展望
后期系統將任課老師每門課程的教學課件嵌入進來,作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供學生網上學習。資源包括試卷,課堂錄像的音視頻、慕課資源等。構建一個功能更加完善、資源類型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
參考文獻:
[1] 曾婷,劉玉蘭,張成昱,等.網絡環境下大學圖書館教參信息服務模式探索——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參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22(2):38-42.
[2]汪媛,茆鑫,魏同宇,等.國內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參管理與服務系統的調查及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5,49(9):108-111.
[3] 劉奇扉.基于ASP.NET的優質教學資源平臺的構建——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3(2):115-118.
作者簡介:鄒曉順,湖北省武漢市,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