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靖 陳平 章艷碧 徐錦佳 普海嬌 左強
【摘要】德國牙科職業一直秉承著“雙元制”的教育體系,對此,我國應當大力借鑒“雙元制”,并將其運用到我國教育市場制度當中,在構建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基礎上,為我國職業建立終身化教育體系提供有效助力。
【關鍵詞】德國牙科職業教育;雙元制;借鑒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2
1 德國牙科職業教育借鑒意義
德國牙科職業教育所行使的“雙元制”,在國際上影響頗深,德國之所以在職業教育中取得了不菲成績,很大原因取決于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我國與之相比較而言,沒有相關的完善體系和職業教育制度,對此,我國應當大力借鑒德國牙科職業教育“雙元制”,以此來不斷完善和修正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
取長補短:教育體系的完善是保障德國牙科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德國職業教育有許多優勢值得我國借鑒,例如教育體系的完善、教育的覆蓋面積、科學的教育模式等,相比較之下,我國職業教育就凸顯出一定的不足,就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而言,雖然在我國現行了20年之久,但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仍然有待提高,此外,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也存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因此,我國應當借鑒德國牙科職業教育的模式,取長補短,取德國的長處來補自身的短處。
順勢而為:我國15年政府公告指出,要積極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步伐,讓社會中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夠享有通過教育來改變命運的機會,由此可見,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然成為了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此外,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也進一步說明了中國和德國也要進一步加強合作,通過吸引和吸納各種力量來有效的支持中德職業教育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借鑒德國職業教育已然成為了社會新形勢下的必要選擇。
2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組成及特征
(1)“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對象具有雙重身份。雙重身份即培訓企業的學徒和職業學校的培訓生,符合培訓年齡的青年要想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第一點要做的就是尋找愿意提供職業培訓的企業,其次,要簽署相關的職業培訓合同,當成為企業正式的學徒之后方可尋找與之相匹配的職業學校,在職業學校入讀之后,才能成為職業學校的正式學員,這一過程意味著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對此昂具有雙重權利和義務。
(2)雙元制職業教育師資共有兩部分組成,分別為企業培訓人員和職業學校老師。
(3)雙元制職業教育教學制度有兩點,第一點是培訓條件,第二點是教學計劃。企業所有的實踐培訓課程都要依據培訓條件來實施,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學也要遵照教學計劃來進行,培訓條件是德國職業培訓工作中最具約束力的一種法律文件,在德國職業教育中能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和指導作用,此外,德國牙科職業教育也會有相對的培訓章程,對牙科職業教育培訓會行使相對的培訓條件。
(4)德國職業教育的經費大多數都由德國企業來承擔,職業教育學校的教育經費多由國家或者是相關政府來承擔。
(5)“雙元制”職業教育主要以實踐教育為主,同時以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學為輔,主要表現在:①學生入學前,首先要找到相對的培訓企業,例如牙科職業學生要找到牙科企業,而后獲取到企業的具體位置再進行培訓,同時還要與牙科企業簽訂培訓合同,進而才能成為牙科企業學徒,當正式成為學徒之后,才能尋找牙科職業培訓學校;②牙科職業學校的理論教育課程相比文化課程重要的多,占總課時的一半之多;③牙科學生結業時可以不進行畢業考試這一環節,但是必須參加有企業聯合會舉辦的企業技能培訓才能完成結業。
3 中國職業教育特征
(1)社會需求量大,職業人員供給量不足。這是因為我國缺少職業教育的共識支撐,發展職業教育是政府的責任,但我國不少人認為發展職業教育主要依靠的是市場力量,進而導致國家和主體責任之間出現了一定偏差。
(2)就業能力提升,社會吸引力不足。這是因為我國在制度供給方面和財力保障方面較為薄弱,職業教育預算中的教育經費比例呈明顯下降勢態。
(3)公平教育目標與政府責任缺失。這是因為我國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建設體系,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教育體系不健全,各項之間也不能有效連接。
4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借鑒點分析
(1)借鑒德國職業教育的“多元化”和“立體化”。德國職業教育所實施的“多元制”雖然名為“多元”,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確存有一定的立體化特征和多元化特征,德國職業教育不僅僅只有職業學校和企業兩方參與,還會有經濟部門和教育部門等的多方參與,相比較而言,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雖然規定了事業組織單位和行業組織單位要參與到職業教育當中,但是其具體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尚未有明確表示,且參與職業教育的機構不完善,進而導致了我國職業教育的格局變得較為單一,對此,我國應當大力完善職業教育法,通過借鑒德國教育的多元化和立體化,來不斷完善我國職業教育的形式和內容[1]。
(2)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分級管理”為參考,明確職責劃分,將監管有力、保障到位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點改進方向。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將《職業教育條例》、《聯邦職業教育法》以及各個地區的“學校法”所歸總到一起,進而形成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對此,我國也應當借鑒德國的“雙元制”,加強我國的分級化管理機制[2],此外,還要明確企業、職業學校、行業組織以及地方政府的各項職責和權限,進而細化我國職業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1] 劉海霞,呂良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啟示[C]//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術年會.2014.
[2] 秦晶麗.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特點探索職教改革與發展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4(5):33-35.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