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蘭 胡蘭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導樂陪伴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及預防產后抑郁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進行分娩的初產產婦98例,按照自愿的原則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49例)和對照組(49例),觀察組進行導樂陪伴分娩,對照組實行一般常規護理,通過分析產后的臨床抑郁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相應的影響評判。結果 觀察組試驗臨床抑郁發生率為6.1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29%,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方面,觀察組的總滿意率為95.92%,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63%,兩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導樂分娩不僅能提高初產產婦及家屬對醫院護理的滿意程度,還能大幅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具有較強的臨床實際意義。
【關鍵詞】導樂分娩;初產婦;產后抑郁;影響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1
當今社會生育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家庭生活美滿和諧的重要問題,對于初產產婦而言,這類問題的原有主要是對于分娩的前期認識不足,過多的負面情緒加劇了對分娩的恐懼心理,加之社會上關于此類問題的一些不實報道更使得當前的剖宮產手術甚至一度成為醫院的主要分娩手段。要解決此類問題,引進導樂陪伴分娩成為當務之急,它通過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極大降低了產婦特別是初產產婦的痛苦,在精神上給予重要支持,降低了產后抑郁了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機率。我院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初產婦進行導樂分娩護理后抑郁癥發生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7年3月~2018年3月進入我院分娩的初產婦患者中隨機抽取98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家族史、排除產后重大并發癥患者及各項身體和智力認知障礙患者,對其以自愿為主的原則,隨機將其分作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7±5.3)歲,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39.8±3.1)歲,對照組產婦年齡23~31歲,平均年齡(26±4.8)歲,孕周為38~42周,平均孕周(38.9±3.4)歲,對產婦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進行的常規分娩護理包括孕前的定期產檢護理,當班助產士定期巡查和溝通產婦的感受,對其進行常規宣傳教育。觀察組的導樂分娩護理陪伴過程由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全程服務,產前帶領產婦積極到病房熟悉周圍的環境,減少分娩過程的恐懼感,可以由家屬共同陪伴進入,適當使其精神和心理得到有效放松,分娩過程的體位以產婦的舒適度為主,可變換體位以確保和利于產婦分娩,增加穴位按壓以降低產婦的疼痛程度,避免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加重產后抑郁的發生。產婦分娩后及時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對其進行咨詢電話和其他信息的告知,掌握產婦的第一手動態資料,特別是對文化程度和家庭條件有影響的產婦采取針對性一對一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心態對抗產后抑郁的發生。
1.3 觀察評價
對產婦和家屬進行無記名滿意問卷調查,具體的內容涵蓋了分娩質量、分娩環境、專業技能和護理服務態度等多個方面,評分范圍為滿意(95~100),基本滿意(85~94)和不滿意(0~84),將前兩者納入總滿意度評價體系。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初產婦進行分析,計數數據采用(n,%)表示,用x2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 果
2.1 兩組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情況分別為:觀察組3例發生產后抑郁,發生率為6.12%,對照組7例出現產后抑郁,發生率為14.19%,結果表明觀察組的抑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護理總滿意度對比(見表1)
3 討 論
導樂分娩使產婦樹立起良好的自信樂觀的情緒,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壓力,為創建和諧家庭和構建文明社會具有突出的貢獻,而開展導樂分娩在本文中也有著積極的印證,從觀察組家屬和產婦95.92%的總滿意度以及低于對照組抑郁發生率的8個百分點不難看出,導樂分娩對預防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玉珍,導樂陪伴分娩對預防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分析.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20):3118-3119.
[2] 張麗麗.導樂陪伴分娩對預防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中國醫藥指南,2016(12):8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