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會平
【摘要】采用手術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術后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嚴重時直接危及生命。通過圍術期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特別是術后加強護理,給予密切監測,及時發現并發癥并采取措施,可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感染性心內膜炎;護理干預;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2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簡稱IE)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內科疾病,具有發病急、發展迅速、早期難以診斷等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臨床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常見的方法有抗菌素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特別是手術治療方法的廣泛應用,使得該疾病的病死率有效降低。采用手術治療患者術后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嚴重時直接危及生命。在圍術期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特別是術后加強護理,給予密切監測,及時發現并發癥并采取措施,通常給予抗生素治療4~6周,便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選取我院收治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21例,現將護理心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5月~2017年5月共收治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齡16~64歲,平均42.3歲。所有患者均伴有明顯的感染中毒癥狀,同時伴有心力衰竭、貧血等典型癥狀。經血化檢查:21例中,白細胞總數增加高于1×109者17例,血液白蛋白下降低于35 g/L者12例,經血培養呈陽性者12例,血沉加快大于20 mm/h者8例,超聲心動圖顯示心瓣膜伴有贅生物者11例,不同程度心靜脈栓塞3例。
1.2 手術指征
下列情況均給予手術治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且采用常規內科藥物治療未得到改善者,該情況與感染程度無關;長時間給予抗菌藥物治療無效者;引發其它嚴重性并發癥者;伴有心力衰竭,且經藥物治療4~6后需進行瓣膜替換手術者。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疏導
手術治療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因此術前給予患者心理疏導至關重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多溝通,必要時向其講解該病癥的病理、治療方法及愈后,以增強患者的信心。
2.1.2 生活護理
因患者長期感染導致體質下降,多伴有持續發熱癥狀,免疫能力較低,因此須加強圍手術期的生活護理。護理方法包括:勤翻身、勤擦洗皮膚,以防引發褥瘡,同時確保室內清潔衛生、通風良好。
2.1.3 增強營養
期間患者應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告知家屬不食用醫院外小攤販食物,以防止引發腸胃感染。
2.1.4 術前準備
術前給予抗生素藥物時應考慮是否伴有其他感染。
術前給予常規檢查,同時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并發癥等情況。
手術前一天,給予青霉素皮試,檢查血型并備血;術前一晚進行灌腸,保持腸道清潔,給予鎮靜、安眠藥,并開始禁止進食,術晨留置胃管、導尿管。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ICU監護
手術后將患者送入ICU,心電監測,給予氣管插管患者呼吸機幫助其呼吸。
2.2.2 術后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重點監測心率及心律,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術后存在室性早博風險,若未及時發現并處理,易引發室顫,嚴重時造成心跳停搏。對靜脈壓及動脈壓進行持續監測,觀察傷口是否有出血、滲血情況,必要時采取加壓止血,觀察四肢末梢血液循環是否正常。觀察留置管道是否暢通,并定時開放導尿管。定時對患者進行體溫測量,1次/2 h,體溫恢復正常后7天改為4次/d。觀察患者面
色、眼瞼、甲床、口唇是否紅潤,出現貧血癥狀時及時報告。
2.2.3 呼吸道護理
患者進入ICU后,檢查氣管插管是否牢靠,以防發生移位,并檢查外管至門齒間長度是否符合要求。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吸痰。進行吸痰操作時應注意吸痰時間及插管深度,吸痰時間應控制在15 s內,并且在吸痰前后給予患者吸純氧2 min,以提高血氧飽和度,避免吸痰過程中血氧飽和度大幅下降引發低氧血癥。在機械通氣期間應觀察患者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持續保持氣道溫化。
2.2.4 給藥期間護理
術后給予常規抗生素,連續4~6周,期間防止二次感染。大小便檢驗,1次/日,當發現霉菌感染時,應立即通知醫師。觀察患者口腔,注意腔內衛生,以防口腔感染。
2.2.5 生活護理
通常術后患者食欲較差,應食用營養豐富、高熱、易消化的食物,且少食多餐。患者臥床期間,床鋪應保持清潔、干燥,防止因長時間臥床引發褥瘡。
2.2.6 心理護理
因長時間住院,患者及家屬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均較重,因此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語言要柔和,表現出對患者的關愛和體貼,從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利于恢復。
2.2.7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前向其叮囑出院后的注意事項,講解用藥方法及用量,強調凝血酶原的復查時間。給予正確的衛生指導,飲食中鹽攝入量不宜過高,合理搭配,營養豐富。多注意休息,可適當活動,以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同時不能做劇烈運動。
3 結 論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內科疾病,多是因患者機體被各種致病菌侵入,進而使心內膜、心瓣膜、或大動脈內膜發炎所致,多發于已患有心臟基礎性疾病人群,經人工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發病率也較高,無原發性心臟病但因長期接受靜脈治療或注射麻醉藥物者也易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目前,有效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早診斷、早治療,同時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并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