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丹 蔣穎
【摘要】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對在產后抑郁癥患者的效果,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方法 本研究對象來自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產后抑郁癥患者,基于病床號奇偶性將其劃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SDS量表評分中中度、重度抑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產后抑郁癥患者而言,人性化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態,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醫務人員學習與運用。
【關鍵詞】產后抑郁癥;人性化護理;SDS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1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社會壓力日益倍增,精神病患者患病率也隨之增長[1]。產后抑郁癥是一種精神類疾病,同時也屬于心理疾病,所以除了有效藥物治療外,還需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相關研究指出,人性化護理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盡力滿足每一位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細致護理服務,臨床效果顯著。基于此,本研究嘗試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產后抑郁癥患者,并同常規護理進行分組對比,現將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抽取2017年1月~20171年2月在我科室接受臨床治療的80例產后抑郁癥患者,對各種藥物無過敏、禁忌癥,積極配合治療,且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其中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35歲,平均年齡(28±2.5)歲;38例輕度抑郁,12例為中度抑郁,10例為重度抑郁。基于病床號奇偶性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經統計學分析得知,兩組一般資料數據對比未見差別,不會影響本次統計數據。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變化予以仔細觀察,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迅速通知醫生,并積極配合。同時,對患者的飲食、生活方式進行科學指導。研究組接受人性化護理,具體操作為:(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積極同家屬探討有效的護理方式,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盡量引導患者以樂觀向上的心態應對疾病。針對不良情緒嚴重的患者應給予針對性有效的心理輔導,必要情況下可邀請心理專家進行專業交流輔導;(2)健康教育:若患者依然存在陰道出血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告知產婦這一現象是正常的,并指導患者常常清洗會陰部,必要情況下可擦洗碘伏,預防感染等。(3)放松鍛煉:護理人員應科學指導患者開展肌肉鍛煉活動,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效緩解心理壓力。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或能所能及的家庭活動,例如洗碗、畫畫、養花、散步等,以此來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不良情緒,感受生活的美好。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采用SDS量表進行評估,評價標準:輕度抑郁53~60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以上。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據統計得知,護理前兩組患者 SDS 量表評分中中度、重度抑郁率差異較小(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 量表評分中中度、重度抑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 論
對于產婦而言,抑郁癥是一種產后常見不良情緒,會誘發出各種應激反應,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質量逐漸降低。針對產后抑郁癥,人性化護理能夠指引患者盡快進入母親的角色,引導患者放松心情,轉移注意力,并提高患者家屬的配合度,為患者營造舒適、和諧的家庭氛圍,有效緩解抑郁癥狀,強化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SDS 量表評分中中度、重度抑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論同黎銀娥,徐小麗[2]相一致。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護理,產后抑郁癥患者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優化生活品質,因此值得臨床廣泛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 喬紅娟.人性化護理在產后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J].健康之路,2016(4):184-185.
[2] 黎銀娥,徐小麗.人性化護理在產后抑郁癥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12):1683-1684.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