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梅
摘 要 宮內節育器(IUD)是一種安全、 高效、可逆的避孕,是我國育齡期婦女最常采用的避孕措施之一。宮內節育器多處異位在臨床中較為少見,兩枚金屬圓環多處異位更為罕見。本文報告1例兩枚金屬圓環宮內節育器同時多處異位病例,以供廣大醫務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 宮內節育器(IUD) 金屬圓環 兩枚 多處異位
中圖分類號:R169.4 文獻標識碼:A
1病例資料
患者孔某某,女,54歲,發現發節育環移位20年。1998年前曾在當地衛生院前后上環兩次,后一次上環原因自以為節育環脫落,當時具體情況不詳。1998年在當地婦檢做彩超檢查時,發現節育環移位(具體資料不詳),無腹痛等不適,未進一步診治。2000年活動時感下腹輕微疼痛,伴腰痛至今。近5年加重,白帶量增多,呈黃色改變,無痛癢,仍未診治。2018.03.30因體檢在我院查彩超提示:盆腔內線狀強回聲(節育環移位?)。腹部立位透環:見下腹部有兩枚類圓形金屬圓環,一枚位于恥骨聯合左上方,一枚位于小骨盆腔右上方,并于右側髂骨重疊,側位透環見該金屬環影位于前下腹部。遂以“節育環異位“收入院?;颊呔瘛⑹秤?、睡眠可,大小便如常,體力正常,體重不變。8年前絕經,絕經后無陰道出血。既往健康狀況良好, 1996年行膽囊切除術,否認其他病史。體格檢查:體溫36.6℃,脈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06/80mmg,體重47kg。 一般情況良好,面色紅潤,神清語利; 心肺聽診無異常;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無移動性濁音。婦科檢查:外陰己產型,陰道暢通、白帶淡黃色,宮頸光滑,無接觸性出血,宮體后位,宮體小于正常形態規則,質地中,活動好,有壓痛,雙附件未及明顯異常。輔助檢查: 2018.03.30彩超:盆腔內線狀強回聲(節育環移位?) 。腹部立位透環:見下腹部有兩枚類圓形金屬圓環,一枚位于恥骨聯合左上方,一枚位于小骨盆腔右上方,并于右側髂骨重疊,側位透環見該金屬環影位于前下腹部。入院后完善相關輔檢行擇期手術治療。于入院后3天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一枚金屬圓環位于左側子宮膀胱陷凹處,環有一部分嵌入膀胱,另一部分嵌入子宮前壁。另一金屬圓環位于右髂窩內,一部分嵌入骨盆側壁。分別切開取器、修補臟器,完整取出金屬圓環IUD兩枚,形態正常,術中出血少,手術順利, 術后給予抗感染、 對癥治療。1周后痊愈出院。隨訪期間,無不適。
2討論
宮內節育器(IUD)是一種安全、 高效、可逆的避孕 ,是我國育齡期婦女最常采用的避孕措施之一。然而,隨著IUD應用的增多,IUD異位的情況屢見不鮮 。但是兩枚IUD多處異位則較為罕見。對于宮內節育器植入,醫務工作者術前檢查及術中操作均應規范;對于已經出現宮內節育器異位的患者,應盡早采取處理措施,以免延誤病情。
(1)IUD異位原因分析: ①施術者技術不夠熟練,對子宮大小、位置掌握不清, 對前屈、后屈的子宮位置糾正不夠,哺乳期子宮較軟及瘢痕子宮等置器時用力不當均可能誤傷子宮使 IUD進入宮壁,甚至子宮外;②IUD異位可能由于子宮的排異作用,繼發于手術時的創傷,逐步發展為完全異位。③對有上環史者,術前未做詳細檢查確認環是否脫落或異位。
(2)經驗體會:放置宮內節育器雖然是小手術,也應引起注意:①醫生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必須經過正規培訓, 熟練掌握其特點、性能及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應明確子宮大小、位置、屈度,包括新型 IUD,操作要輕柔,選擇型號要合適,特別是哺乳期及瘢痕子宮,更應慎重,避免損傷;②術后一定要定期隨訪,對已發生節育器位置異常者,應及早處理,以免造成更嚴重的不良后果。本例患者兩次均在當地村衛生室上環,置器時發生子宮損傷的可能性很大,可能與施術者技術不夠熟練,對子宮大小、位置掌握不清,對前屈、后屈的子宮位置糾正不夠等有關。另外,由于患者馬虎大意,在20年前已經知道節育環異位的情況下,因為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而未主動到上一級醫院進一步診治,導致一枚節育環異位至膀胱,另一枚異位至右髂窩。
總之,兩枚IUD同時異位,并嵌入多個臟器,實屬罕見,特將此病例進行報告,有待資深專家進一步探討其成因及發展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