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要】目的 研究中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門診收治并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106例病人隨機自由組合為兩組。觀察組:該組53例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取的是臨床藥物治療結合中醫針灸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對照組:該組的53例患者則是僅采用臨床藥物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經過4周的臨床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以及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將這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結果 經過專業的臨床比較,觀察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34%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5.47%,并且觀察組在治療后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藥物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針灸的方法對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顯著,在患者當中收獲的滿意度高,因此適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針灸;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5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2
糖尿病是人類眾多疾病中的一種,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人群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工作和生活帶來的種種壓力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每一年都在大幅度的增長[1]。糖尿病的一項嚴重危害是可導致周圍神經發生病變,而合理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周圍神經病變的發展。本次即研究針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的有效率和對其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門診收治并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106例,兩組患者男68例,女38例;其中對照組年齡43~76歲,平均(57.0±5.0)歲;患病時間1~3年,平均(1.5±0.5)年;觀察組患者的年齡46~74歲,平均(56.0±6.0)歲;患病時間7月~3年,平均(1.5±0.5)月;將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隨機組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3例,觀察組53例。通過比較,兩組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1)對研究所采用的治療手段產生抵觸心理。(2)患者由于自身身體狀況(神經異常)不能進行治療;納入標準:(1)患者經我院醫生確診為具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患者在閱讀知情書的情況下自愿簽寫同意書參與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的53例患者采用臨床藥物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本組患者使用臨床常規周圍神經病變治療藥物彌可保甲鈷胺片進行治療,成人每天服用1.5 mg(3片),連續服用4周,注意監測患者血壓及血糖水平。
觀察組:該組的53例患者則采用的是在臨床藥物治療基礎上中醫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中所要針灸的穴位主要是一些通經脈、促進患者血液流動、改善肌肉萎縮程度和神經傳導的穴位。如左右手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左右腳三陰交、足三里穴,以及腎俞穴、脾俞穴、胰俞穴。在上述所提到的穴位中,用中醫中針灸的針對該穴位輕輕的搓捻并轉動,進入皮下30分左右,最后將針在穴位上面停留半個小時左右。五天一個療程,連續治療四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痊愈:經過治療之后,患者的周圍神經損傷顯著減輕,神經功能的缺損明顯修復。
顯效:經過治療之后,患者的周圍神經損傷減輕幅度中等,神經功能的缺損部分修復。
無效標準:經過治療之后,患者的周圍神經損傷沒有減輕的趨勢,神經功能的缺損沒有修復,并且患者的病情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 20.0統計分析,患者病情的各項指標的測定用(x±s)表示,患者病情的總有效率用(%)表示,兩組表格內的數據均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經過4周臨床專業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 94.3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損傷的改善情況
經過7周臨床專業治療后,觀察組神經功能損傷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變,2型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加,患者有著沉重的疾病所帶來的壓力和困擾[5],主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導致的胰島素分泌低下、血糖水平過高可能誘導其他疾病的發生并帶來進一步的傷害,如帶來一些腎、腦、周圍神經等的疾病。其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神經傳導異常、肌肉萎縮,患者面臨失去肢體運動能力、下肢關節病變、潰瘍等危險,患者無法像常人一樣正常學習生活,同時也給患者的家屬帶來痛苦。
臨床上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對患者進行藥物控制,但是該種方法的恢復率較低并且恢復的時間較長。因此,我院開始探索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每位患者的身體情況對相應的穴位進行針灸。這樣在保證康復訓練療效的基礎上又結合穴位針灸的方法,使患者在神經病變程度更為顯著的減輕。針灸是中醫藝術的一項瑰寶,針灸能夠促進神經損傷患者的恢復、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調節患者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人體的消化等作用。該項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癥狀找到相應的穴位,從而達到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能夠更加迅速的使患者恢復。針灸本身能夠對患者的身體產生一系列的物理方面的刺激,從而改善患者腦部的血液流動以及身體肌肉萎縮和神經功能損傷的功能。
臨床研究顯示,經過4周臨床專業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3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47%,并且觀察組神經功能損傷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中醫針灸對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黃 慧,沈 黎,孔德明,等.中西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與成本-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6):18-19.
[2] 翟春梅.溫針灸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71例臨床療效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s,3s(21):93-95.
[3] 易建昌,許麗娜,張 賽,等.溫針灸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2,34(2):242-244.
[4] 陳 東,李 響,高維濱,等.溫針灸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臨床療效[J].中醫臨床研究,2011,3(5):6-7.
[5] 陳 嘯,李 梅.消痹湯聯合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6,32(7):18-2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