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程遠
【摘要】失眠中醫稱之為不寐,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既可以是原發性失眠的主要表現,也可繼發于抑郁、焦慮等疾病,同時也成為多種軀體疾病,導致意外事故發生和死亡的高危因素。失眠是臨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也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故失眠的有效治療必不可少。
【關鍵詞】失眠;心腎不交;心肝血虛;醫案;程遠
【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2
程遠,醫學博士,教授,現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臨床數十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筆者在與老師的長期學習與交流中,發現導師對失眠的治療頗有研究,他通過調和陰陽的治療思路,強調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的重要性,以養心血,瀉心火等為治療方法,在臨床
治療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將以下兩則醫案分享如下。
1 典型醫案一
1.1 診療過程
初診:尚某,女,42歲,2018年1月3日。
主訴:失眠1個月加重5天,患者于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睡眠質量差,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間斷自行服用安定等睡眠藥物,效果不佳,近5日,上癥較前嚴重,并且伴發心情煩躁,偶發心悸,頭暈,眼花,自述口干,咽干,咽癢,但不想飲水,不怕冷,反惡熱,汗出,飲食可,二便尚可。
診查:舌質紅,少苔,脈弦細。
辨證:心肝血虛證。
治法:擬以酸棗仁湯加減。
處方:酸棗仁30 g,夜交藤15 g、茯神10 g,知母15 g,當歸10 g,甘草10 g,川芎15 g,柏子仁15 g,合歡皮15 g、7付。
二診:2018年1月10日。自服藥后3日,患者自述睡眠有所改善,心中煩悶的癥狀很少出現,頭目眩暈也逐漸減輕,除此之外服藥期間未再發生心悸,其余癥狀與出診時變化不明顯,舌質淡紅,少苔,脈弦細。藥已對證,效不更方,仍擬前法加減。
前方加太子參5 g、五味子30 g,7付。
三診:2018年1月17日。患者自述睡眠明顯好轉,口中干以及咽干、咽癢等癥狀都比二診時明顯改善。舌淡紅,苔薄,脈細。
1.2 本方配伍特點
《金匱 血痹虛勞病》[1]中講到“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古今名醫方論》中講述:“棗仁酸平,應少陽木化,治肝極者,宜收宜補,棗仁二升,以生心血,養肝血,所謂以酸收之,以酸補之是也。方中酸棗仁(量重),先煎為君藥以養肝血,安心神;茯神有寧心安神之功效,知母可滋陰以清熱,當歸可滋補心血,二者同君藥聯用,以助其安心神除心煩。川芎為佐藥以調暢氣機,疏達肝氣,與君藥相配,酸收辛散并用,反而具有養血調肝的妙處。 甘草(生用)為使藥以和中緩急。除此之外,本方的特色在于,酸棗仁配伍五味子,酸棗仁具有養心益肝、斂汗、安神、生津的功效,可補養心肝之陰血,為養心安神的必用之藥。五味子具有斂肺陰滋養腎陰,養心神的好療效。中醫認為酸棗仁與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收并用,肝腎同調,具有良好的功效,為滋養安神方劑中常用的藥對。酸棗仁與柏子仁相配,酸棗仁可收斂肝臟和脾臟的津液,以補肝體制肝用。宣通肝膽二經的淤滯,同時可以清虛熱。柏子仁,又名柏仁、側桕子,始載于漢朝的《神農本草經》[2],文中稱其它有“主驚悸、安五臟、益氣……輕身延年”的功效。在《本草綱目》[3]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因此中醫醫家一致認為,二者合用,療效必大增。
夜交藤和合歡皮配合使用,夜交藤能引陽入陰,祛風且能疏活經絡,養心以安神;文獻記載合歡皮有“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之安神解郁除煩的功效。合歡皮[4]現代藥理研究也非常廣泛,在傳統理論基礎上還發現其鎮靜催眠,抗焦慮等神經系統的作用。病經過實驗研究,中低濃度的合歡皮煎劑可以鎮靜催眠,而高濃的合歡皮煎劑反而會令人處于興奮狀態。故臨床上用于治療失眠的有效計量不超過30 g。臨床上該藥對屬解郁安神類藥對,對心肝兩虛、陽不入陰之不寐,有良好的效果。
2 典型案例二
2.1 診療過程
初診:劉謀,男,67歲,就診時間:2018年2月4日
主訴:患者自述睡不著覺,心中煩悶,偶發心慌,總是擔心恐懼,頭暈暈沉沉感,耳鳴,記憶力減退,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腰膝酸軟,乏力,飲食正常,小便頻,大便尚可。
診查: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辯證:心腎不交證
治法:擬以交泰丸加減
黃連30 g,肉桂5 g,生地15 g,玄參10 g,茯苓15 g,五味子10 g,麥冬12 g,柏子仁10 g,酸棗仁10 g、7付。
二診:服用上藥3天后,心慌,心中悸動的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睡眠較前有所改善,服藥7日后自覺睡眠改善明顯,日間精神狀態尚可,手足心熱的癥狀明顯減輕,咽干口燥的癥狀也有所緩解,但仍有腰膝酸軟,乏力的表現,效不更方。
故前方加牛膝20 g、黃精10 g、7付。
三診:患者睡眠改善,頭昏沉感、腰酸、耳鳴等明顯減輕,手足心熱、口干咽干等明顯改善,以上癥狀均有明顯好轉。
2.2 本方配伍特點
黃連-肉桂的配伍始見于《韓氏醫通》,現代臨床常用其中成藥制劑交泰丸。在《醫學啟源》中講述到:肉桂可以補下焦之虧損。《綱目》中也提到:肉桂主下行,益火之原……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以使津液,通其氣者也。 《本草匯言》中亦有相似的記載。肉桂性屬辛甘大熱,入腎經,引火歸原;黃連性苦且寒,入心經以瀉心火。在心腎不交型夜不能寐的病征中,黃連可使心陰免受折磨,得以潤于腎,以達水火既濟。生地、玄參均可以清熱涼血,養護心陰以生津液,《本草綱目》中有對其滋陰降火的記載,麥冬歸心經,可以養心陰,清心中之熱,如同其在天王補心丹中的功效一樣,可以用于陰虛有熱的失眠,心煩,記憶力減退,心悸等癥狀,生地,玄參,麥冬三藥共為臣藥主養陰生津,補心陰,柏子仁與酸棗仁均性平和,而柏子仁質偏潤,不但可以安神亦可以潤腸通便、酸棗仁味酸,偏收斂,常用于因體質虛弱所導致的自汗和盜汗,在《醫林纂要》中提到五味子有寧神,去除煩渴,還可以止嘔吐,鼻衄,安夢寐,三藥共為臣藥以養心除煩安神。加牛膝以補肝腎,強筋骨,并引心火下行,女貞子歸肝、腎經,《本草備藥》中提到,女貞子可“益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明耳目等”。上藥共湊清心火,滋腎水的功效。
失眠的治療受情緒、外界環境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要注重調節陰陽,強調心的重要性,主用清心火,寧心神的治療方法定會取得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范永升.金匱要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
[2] 王國辰,王玉興,李占勇,林超岱,李秀明.神農本草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2(2.16.6月重印).
[3] 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4] 劉倩佟,侯文慧,房 楠,石晉麗.合歡皮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分析分會第六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