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強
近年來,在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國家教育、出版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下,教育出版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作為傳統的教育出版業者而言壓力巨大,這種壓力,一是來自企業外部,二是來自傳統企業本身。
金太陽教育作為一家民營教育出版企業,這幾年緊緊圍繞堅守與創新兩大理念經營。傳統文化領域或教育領域的企業有一定的穩定性,即便是面臨新技術帶來的沖擊,它仍保有一定的穩定性,讓這樣一家企業去從事互聯業務,很可能一夜之間就關門歇業了,因此我們需要一定的堅守。當然,在堅守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地借助新技術進行創新。下面就新形勢下金太陽教育的經營管理情況與大家分享。
堅守打根基
金太陽教育創業至今,在教育領域堅守了20多年。金太陽教育業務板塊涉及教育、出版發行領域,分四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教育研究和培訓,教育研究和培訓是金太陽教育做好文教圖書的前提,沒有踏實的教育研究,企業就很難取得在行業領域的優勢地位,培訓則作為一個贏利模式進行規劃與拓展;第二個板塊為文教圖書的出版和發行;第三個板塊是平面傳媒的出版發行,主要包括報紙和期刊;第四個板塊是基礎教育。
從人員配置來講,金太陽教育現在擁有3000多名員工,其中1300多人在銷售領域,600-700人在從事互聯網研究,從人數上看,這兩方面人員投入規模比較大。
從產品體系上,金太陽教育的產品涵蓋從幼教一直到高中的所有產品,主要面向老師和學生,產品形態既包括傳統的圖書、期刊、報紙,也包括數字化產品和3D打印產品。
從經營體系上,金太陽教育共有8個事業部,其中有四個事業部和圖書有關系。金太陽教育這幾年一直堅守做好原來基礎的、傳統的文化內容,這是我們的發展基礎。那么,在目前環境下,傳統的板塊能不能得到發展呢?我個人認為,肯定是可以發展的,因為這個市場并沒有萎縮,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把傳統的東西做好、做扎實。圖書出版行業不是一個爆發式增長的行業,市場容量總體增長緩慢,無非就是誰多誰少,誰快誰慢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抱有一定的耐心,扎扎實實做好產品,做好服務。
創新促活力
當然,在數字化發展大背景下,我們在做好傳統板塊的同時,也要加強創新,堅守是相對的,創新是永恒的。但是,創新就非要搞出一個全新的板塊嗎?其實不然,金太陽教育在創新方面采取了三大舉措:一個是人才引進,二是機制創新,三是產品創新,包括產業升級。
金太陽教育總部位于江西南昌,人才相對匱乏,出版領域整體比較落后,人才是公司發展面臨的一個困境。在人才培育、人才建設方面,金太陽教育比較重視人才引進,公司8個事業部,其中3個事業部的負責人都是從外部引進的。在引進的過程中,有幾個做法值得與大家分享:第一,金太陽教育從來不與人才討價還價,人才需求多少公司就給多少,讓人才得到滿足感,感恩于公司。第二,在合作中,一定要讓人才感覺到舒適,能留下來,忠誠于公司。第三,給予人才充分的授權,為人才搭建一展拳腳的平臺,讓人才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作為老板,重點不是清楚公司有哪些產品,有哪些生產流程,而是用好人,做好機制,管理好最后的分配,做好這幾件事,其他事務應該交給員工。第四,就是建立一個合理的增利機制留住人。第五,需要創立容錯機制,允許人才犯錯誤,形成包容的企業文化。
創新在金太陽教育堅守發展中也有所展現,比如前面提到的人才創新,機制創新等。但創新之前一定要進行機制創新。在創新機制時,我們首先從增量改革入手。
前幾年金太陽教育機制也不是很靈活,處于緩慢發展期,企業決定進行改革,改革從哪入手?其實和國家改革一樣的,一定是要破除束縛生產力的要素,其中核心是改革分利機制,企業也是一樣的,企業的活力也一定要在分利機制上做文章,從增量上入手,讓所有的員工享受到發展的成果,要讓員工有獲得感。
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有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在行業中有薪酬競爭力,第二個在地域間的競爭力,第三個是企業掙錢多少。企業在完成一定利潤的情況下,給員工一定數額的工資,員工很滿意,但企業利潤如果比原來高出數倍或數十倍,員工的收入并沒有變化,員工的滿意就開始變成了不滿意,這個時候企業一定要讓員工享受到發展的成果。金太陽的做法是一方面根據一定的比例調整員工收入,另一個方面采用增量法,即企業增量部分讓員工多拿,存量企業多拿。這里就會涉及如何評價員工貢獻的問題,營銷人員的貢獻好評估,那么非營銷人員怎么來評價?首先,面對管理人員的評價,要做增量改革,根據他的貢獻,做市場管理人員績效改革的方案。其次,教育研究院部分職稱評定創新薪酬改革,這部分創新激勵方案也可圍繞著增量創新制定。再就是營銷區域經理的信用評價,實行四等級功勛等級式管理辦法。這樣,整個分利機制就會涉及企業的每一個角落,激發企業的活力。
總體來說,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兩點:第一要營造創新氛圍,一定要讓所有人員參與創新,打造創新機制,比如評定職稱,創新項目,創新獎勵,內部創業等機制都要配套,并實施創新激勵,依據創新方案選定項目負責人,表彰、職稱、薪酬都與創新關聯,通過各種機制讓大家都參與進來,營造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
第二要關注新技術創新。2008年,金太陽教育就開始做互聯網教育,目前這部分一直盈利不錯,隨著市場的發展,公司就把互聯網教育獨立出來,讓其單獨發展。總體來看,現在金太陽教育的互聯網教育公司主要在做三方面的數字技術或教育儲備:第一個是知心慧學提分寶,它主要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指導科學化學習。第二個是金太陽教育打造的一個品牌產品——SUNCLASS智慧精益課堂,也是一個獨立運作的盈利性機構。第三個是3D打印,主要是推廣學習3D打印技術,已經開展銷售業務,籌備建廠,為學校提供3D打印設備和技術支持。
經過新技術的創新實踐,我們體會到圍繞著教育出版的數字化有多種多樣的路線,大體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B to C檔,專門針對學生和個體用戶,一般閱讀類的;第二種類B to B,需要與課堂結合起來;第三種是支撐企業傳統出版的技術平臺。金太陽教育目前執行的是第二種技術路線。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必須與課堂結合起來才能盈利。如,SUNCLASS智慧精益課堂,這個平臺我們有三項底層技術。第一,平臺層,主要是教育企業的支撐管理,還包括資源管理、教研管理、機構管理。第二,資源層,擁有數字教材、數字教輔、名師微課和其他資源。第三,印務層,主要是課堂教學,還包括技術測評教研組織。這三個層面實現了云端平臺直插到智慧課堂,以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終端技術構建智能化的互動學習課堂環境,這個環境能夠延伸到課堂課后,幫助老師和學生不斷地教學提升。
總而言之,企業有了基礎創新、產品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嘗試,才能促使企業不斷發展。金太陽教育能夠取得目前的成就,就是積極主動地發展創新傳統板塊,積極探索新技術和傳統產業的結合,促使傳統產業的升級。我個人比較喜歡叫升級,而不是轉型,因為轉型讓人感到害怕,給人一種傳統企業面臨淘汰而去涉及其他內容的感覺,所以我們更傾向叫升級。對于教育文化企業,不要忘記創新,但也不能放棄堅守,扎扎實實做好傳統板塊,再配有一系列的創新,才能穩步走下去。
(作者系金太陽教育集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