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雷鋒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弘揚雷鋒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從娃娃抓起,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
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再次感受到時代的呼聲和歷史的回響。對于新時代如何踐行包涵雷鋒精神在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一以貫之,習近平的話語飽含著濃濃的深情和殷切的期待。
雷鋒只活了22歲,但這并未妨礙他利用有限的生命去造就無限的精神價值。包涵雷鋒精神在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在21世紀的今天、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當下,在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新時代同樣離不開雷鋒精神、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引領。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習近平健步走向報告席,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
十九大報告3萬余字,近200分鐘,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響起71次掌聲。這掌聲凝聚著黨心和民心,這掌聲升騰起信心和力量。
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線圖愈益清晰,時間表愈益精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十九大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一往無前的宏大氣魄作出了莊嚴宣示,為“中國號”巨輪標定了新航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顯然,十九大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明確納入了黨和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十九大報告8次提到“美麗”,16次提到“美好”,27次提到“美”。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按下了“快進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一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看得見星星、聽得見鳥鳴的美麗中國,正漸行漸近!不過,在筆者眼里,“美麗中國”不僅是生態上的美麗,更是精神層面的美麗,追求真善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民多了,這個社會才更可愛、更美麗,別樣的“美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新活力,承載著億萬人民的一個個美好期待。
細心的人會發現,3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超過200次。十九大報告把對人民福祉的重點關注,傾注于字里行間。十九大報告對人民權利的尊崇,彰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這是一種人民至上的執政情懷。
十九大報告葡萄牙文語言翻譯專家拉法埃爾對此印象深刻:“人民總是被放在第一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產黨存在的意義是為人民服務,這一點在報告中非常明確。”其實,5年前,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曾對中外媒體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今天,十九大報告高揚的旗幟上,“人民”的底色光彩如初、分外耀眼——“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10月25日上午,十九屆一中全會舉行,產生中央領導機構,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時針指向11時54分,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步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記者會會場。500多名中外記者已經在會場內等候。他們有的提前2個多小時就趕到這里,架起攝影機、照相機,打開電腦、錄音筆,希望在這場舉世矚目的新聞報道中搶得先機。
時代的回眸給人鮮明昭示。5年前,正是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以許黨許國的情懷立下莊嚴承諾——“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5年后,他在這里同樣表達著對人民飽含的殷殷深情——“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他指出,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閃光燈依然閃爍,快門聲此起彼伏,將珍貴的畫面永久定格。
雷鋒暫短而光輝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為了人民能過上好日子,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我們學習和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緊緊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核心,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的人生觀、價值觀,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把本職崗位作為為人民服務的平臺,當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像雷鋒那樣關愛社會、助人為樂,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
雷鋒生前戰友、海軍原副政委冷寬中將說,回顧半多個世紀的歷程,我們學雷鋒起初是“學雷鋒,做好事”,后來認識深化了,感到學雷鋒光做好事不行,必須“學雷鋒,既要做好事,更要做好人”。進入新時代,生動的實踐又告訴我們,“學雷鋒既要做好人,又要當能人”。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在言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時說,“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談到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時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十九大代表、全國道德模范郭明義在北京會議中心接受采訪,談到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時他掩蓋不住激動和興奮:“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公民道德水平不斷提高,民族文化認同不斷增強,將會加快中華民族共同偉大夢想的實現。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需要每個人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良好道德風尚的建設者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者。”
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早就客觀存在并為進步的人們堅持踐行,但明確提出和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倡導”,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明確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公民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表達,反映了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在價值觀上的最大公約數,抓住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和根本。
十九大通過了新修訂的黨章。黨章修正案在總綱原第十六自然段中,增寫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根據新時代新要求,黨章修正案還對黨員義務進行了完善,增寫了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雷鋒是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階段的先進人物和精神楷模,雷鋒精神成為了不斷傳承、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財富,成為影響熏陶社會民眾、標識引領道德風尚的一面旗幟。在雷鋒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也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精神在廣大黨員、社會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長期實踐中不斷豐富,不斷賦予時代內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雷鋒精神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重要方面。在這里,我們不妨就有關習近平多次作出的相關重要論述進行梳理。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講話。他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在他眼里,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他說,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北京大學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到北京大學考察,并參加師生座談會。聽取師生代表先后發言,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就有關問題提出詢問,同師生們一起討論。他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并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他說,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寶貴人生。
2014年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于5月30日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參加學校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了解學生們學習和課余活動、特別是學校開展多種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情況。在該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他談到:“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文藝是一個時代的鏡子、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向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作用不可替代。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談到:“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我曾經講過,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調研期間,習近平聽取了江蘇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匯報,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各項工作給予肯定。習近平指出,做好各項工作,必須有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的支撐,加強文化建設要有主心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廣泛宣傳教育、廣泛探索實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引導人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2015年2月17日,習近平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送祝福、話真情,講成就、鼓干勁。他講到:“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2 0 15年4月2 8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說,“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并強調,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以職業道德為重點的“四德”教育,深化“中國夢·勞動美”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引導廣大群眾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2016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在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017年1月26日,習近平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也講到:“當今社會快速變化,人們為工作廢寢忘食,為生計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間真情,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割斷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真情,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需要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來滋養。”
當下,涌現出許許多多雷鋒式人物。他們正是雷鋒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踐行者。我們要把雷鋒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匯聚起推動社會前行的強大力量,讓道德航船乘風破浪,把中國推向更為美好的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交出一份無愧于時代的滿意答卷。
偉大的事業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動著偉大的事業。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努力使雷鋒精神走進千家萬戶、深入人們心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精神世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遼寧,雷鋒的第二故鄉,雷鋒精神的發源地。2013年3月6日上午,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在聽取一些人大代表的發言后,他指出,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要充分發揮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樣作用,大力激發社會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郭明義愛心團隊”自2009年成立以來,堅持以雷鋒、郭明義為榜樣,在奉獻崗位、奉獻社會實踐活動中取得顯著成績。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時表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我國工人階級應該為全社會學雷鋒、樹新風作出榜樣,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
一周后,即2014年3月11日上午,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后,接見了部分來自基層一線的軍隊人大代表,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互致問候。基層是部隊的基礎,是戰斗力的基礎,也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基礎。習近平最牽掛的是基層、最關心的是基層。任中央軍委主席一年多時間里,習近平先后10余次深入基層部隊調研,看望慰問基層官兵,極大鼓舞和激勵了全軍官兵在強軍征程上奮力前行。
“主席好,我是‘雷鋒連指導員謝正誼。今年1月24日,您在軍民迎新春茶話會上囑托我們團把雷鋒精神弘揚好,全團官兵倍受鼓舞。”見習主席走來,陸軍第40集團軍工兵團汽車連指導員謝正誼敬禮報告。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我們要從娃娃抓起,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
交談中,習近平還饒有興致地談起“郭明義愛心團隊”和雷鋒生前所在團原團長宋清梅組織的河南鄧州“編外雷鋒團”。他勉勵雷鋒生前所在團所有官兵:“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
2014年1月起,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在省以下各級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和基層組織中開展,根據中央統一安排,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各選擇一個縣作為聯系點,習近平總書記選擇了河南蘭考作為自己的聯系點。“無論是上山下鄉、上大學和參軍入伍,特別是后來當縣委書記、市委書記,一直有焦裕祿的影子伴隨”,一直到成為總書記,焦裕祿這個名字在習近平心目中從未褪色。
其實,早在2009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專程趕赴焦裕祿紀念園,瞻仰焦裕祿紀念碑,參觀焦裕祿事跡展,向焦裕祿陵墓敬獻花籃。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又來到蘭考。此時,已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明確指出:“我之所以選擇蘭考作為聯系點,一個重要考慮就是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這次,習近平一到蘭考,就直接前往焦裕祿紀念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生動展現了焦裕祿的音容笑貌和感人事跡,習近平邊看邊問,不時駐足。他同焦裕祿親屬和基層模范干部代表親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前來參觀學習的干部群眾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走上前去同他們握手,祝他們學有所獲。同年5月,習近平再赴蘭考,參加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明確肯定了蘭考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主線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做法……
精神是燭照前行的燈塔。2015年2月28日下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京在舉行。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繼續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習近平多次直接有關雷鋒或雷鋒精神的話語簡短而樸實,卻包含著十分厚重而深刻的寓意。重新提出學習雷鋒精神,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審視我們民族的核心價值,打牢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
雷鋒,一個響亮的名字,幾十年來在億萬中國人民心中留下光輝的色彩,久久傳承、經久不衰。一個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產黨員,何以能夠贏得億萬人民群眾如此崇高和長久的敬意?就是因為他身上蘊含著值得我們敬仰和追尋的真善美的精神。這種精神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能量、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動力。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在價值觀念多元的當下,我們更需要高揚雷鋒精神的旗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半個多世紀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學雷鋒的先進典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他們是雷鋒精神的真實實踐者,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寫照。時代呼喚雷鋒精神,人民崇尚雷鋒精神。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堅守這種精神追求,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