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森 張迪
【摘 要】 目的:觀察健脾生血方治療創傷性脛腓骨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創傷性脛腓骨骨折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阿法骨化醇治療,觀察組給予健脾生血方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62.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癥狀消失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脾生血方治療創傷性脛腓骨骨折療效顯著,能夠有效緩解癥狀體征,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創傷性脛腓骨骨折;健脾生血方;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8)03-0117-03
脛腓骨骨折在長管狀骨骨折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多因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導致,一般骨性愈合期較長[1]289,對患者生產生活影響較大。臨床治療目的為恢復小腿承重功能,根據傷情又分手術與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適用于無移位或整復后骨折面接觸穩定無側向移位趨勢的橫斷骨折等[1]290-291,但多數患者需要進行手術。然而術后愈合期比較長,長期的固定將影響關節的活動功能。筆者采用健脾生血方輔助創傷性脛腓骨骨折術后的治療,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創傷性脛腓骨骨折患者70例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男22例、女性13例,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為(46.82±5.87)歲;傷因: 壓砸傷5例,跌落傷11例,撞傷19例。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30~62歲,平均年齡為(45.47±5.62)歲;傷因: 壓砸傷6例,跌落傷12例,撞傷17例。兩組一般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和功能評定標準》[2]中關于創傷性脛腓骨骨折的診斷標準,且經X射線、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氣滯血瘀證:患肢腫脹,固定刺痛,伴有患肢溫度異常,舌質紫紅且苔白薄膩,脈弦澀。排除: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者;妊娠、哺乳期患者;近期內使用抗生素、促鈣磷吸收類藥物患者;粉碎性骨折患者;既往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均予以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方案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取仰臥位,硬膜外麻醉后,于髕骨韌帶上作切口(5cm),并于脛骨結節處入針,先后行鉆孔、擴髓腔,于X線透視下將交鎖髓內釘打入患者的遠端髓腔,后逐步縫合傷口,術畢。對照組:術后口服阿法骨化醇(青島正大海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106)治療,劑量為0.25μg/次,2次/d。治療30 d。觀察組:術后給予健脾生血方治療。組方如下:黃芪25 g,骨碎補20 g,當歸20 g,熟地黃25 g,川芎20 g,紅花20 g,續斷20 g,牡丹皮20 g,杜仲20 g,川牛膝20 g,甘草8 g。上藥每日1劑水煎,每次取汁250 mL溫服,每日2次,早晚各次,連服30 d。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癥狀消失及骨折愈合時間;②比較兩組中醫癥候積分: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分對肢體疼痛、肌肉緊張、腫脹瘀斑、肢體活動受限證候進行評分,分值在0~6分,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1.5 療效判定[4] 顯效:經治療所有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愈合時間較同類骨折縮短≥25%;有效:所有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愈合時間較同類骨折縮短在15%~25%;無效:所有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明顯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癥狀消失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腫脹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淤斑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1.43%優于對照組62.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創傷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以疼痛腫脹、肢體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5],且因多伴有繼發性感染及周圍軟組織損傷嚴重,故造成術后多數骨折患者出現延遲愈合等現象[6]。本研究所用術式為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其優勢在于:于髓內釘可通過長骨的中軸線彈性固定骨骼,可均勻承受軸向壓力,故能克服偏心固定造成的壓力遮擋效應,對病情恢復具一定積極作用。中醫認為,創傷性脛腓骨骨折術后患者氣血損耗嚴重,以致血脈離經逆行,日久則成氣血失運;氣血不得宣通,瘀血在內而無以祛散,骨折難續;同時患者氣血不足,脾胃虧虛,水谷精微難以吸收更致骨折難愈;此外,此外患者肢體脈絡損傷,長期臥床或未運動而致瘀血阻滯,氣血不通,筋骨不得氣血濡養,骨髓枯耗而難以愈合,故治療應以活血祛瘀、補氣健脾為主。
健脾生血方中黃芪益氣活血、入脾補土,可有效增強脾臟運化功能;川芎乃血中氣藥,可活血行氣、化瘀通絡、走而不守,具有引經之效,現代藥理學證實,其可有效抑制炎癥細胞浸潤,并誘導幼稚骨細胞分化成熟,對患者病情恢復具一定積極作用[7];續斷健骨壯陽,骨碎補補腎強筋,且有研究報道,骨碎補可有效改善機體局部微循環血流灌注,以達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8];牡丹皮清熱涼血,可達活血散瘀補氣之功;熟地黃滋陰益腎,當歸生血活血;紅花具有生浮之效,可行氣活血;杜仲補腎益肝,川牛膝壯骨祛瘀;甘草具補脾益氣、調和藥性之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滋腎、益氣生血及消瘀活血之功[9]。
阿法骨化醇屬促鈣磷吸收類藥物,可有效調節骨質代謝平衡及降低骨丟失或減少骨吸收量,但單一用藥對骨折愈合促進程度有限,如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腸道不適損傷脾胃[10]。臨床中醫藥治療骨折常以內服與外敷治療,但手術固定后外敷換藥不便,內服便于整體吸收調節,調動內因,遠期療效較好。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的62.86%(P<0.05),表明其療效顯著;同時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癥狀消失及骨折愈合時間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脾生血方具有補氣健脾、消瘀活血之效,可促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健脾生血方治療創傷性脛腓骨骨折療效顯著,能夠有效緩解癥狀體征,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周軍杰,陳昆,馬平等.創傷骨科基礎與臨床治療[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289-291.
[2]劉志雄.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和功能結果評定標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82-85.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58-259.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44.
[5]李景煜.骨科實用框架固定學[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955.
[6] 吳泉州, 呂國強. 創傷性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后加用益氣生血湯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17,26(6):1109-1111.
[7]劉善明.桃紅四物湯對下肢脛腓骨骨折早期炎性指標水平影響分析[J].四川中醫,2014,11(8):78-80.
[8]羅海恩,馮帥華,湯英. 中西醫結合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35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2):57-58.
[9]王煒, 樊春海, 邢秀峰,等.健脾生血中藥聯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療創傷性脛腓骨骨折療效及對骨形態發生蛋白-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2(28):125-126.
[10]朱超,劉偉,王華,等.阿侖磷酸鈉聯合阿法骨化醇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2(24):85-88.
(收稿日期:2018-01-03 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