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智
摘 要:農產品加工是對農業生產的動物、植物產品及其物料進行加工利用,以滿足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過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既是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關鍵舉措,也是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村工業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其加工規模不斷擴大,加工的深度和廣度日益增加,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明顯特色的產業體系和區域經濟格局。在未來農業的發展中,農產品加工是極具發展潛力和巨大經濟效益的產業,也是拉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強大動力,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農產品;工業化;企業;資源
一、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的現狀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有著較豐富的農業資源,是重要的原料產地,客觀上適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此外,農產品加工業與其他產業比較而言,其資本形成門檻相對較低,容易進入,因此應該成為黑龍江省農村工業向縱深方向發展的帶頭產業。近幾年,黑龍江省的農村工業雖然有了初步發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速度較慢,基本處于啟動階段。黑龍江省農產品深加工數量不到總量的10%,玉米、大豆和水稻等主要作物的深加工率只有60.3%,而發達國家已達80%以上;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產值與原料生產的產值比接近1:1,而發達國家為4:1。由于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的欠發達,導致了大量高價值的農業產品產量因為沒有加工能力而損失,造成農業生產效益低下,使農村的經濟發展不能進入良性循環。目前,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趨小,技術水平偏低,工藝設備陳舊,創新能力不足,生產的產品品味不高,市場覆蓋面窄。由于目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偏小,輻射范圍小,無法帶領更大范圍農業和更多的農民進入國際國內市場,無法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向發展。
(一)農產品資源有效利用率低
首先是由于貯藏、加工能力差,農產品損耗嚴重;其次是缺乏適宜加工的農產品品種,以至出現農產品供大于求而企業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料進行加工的局面;再次是農產品初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加工過程中副產品綜合利用率低。
(二)農產品加工業基礎薄弱且技術水平低
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尚處在初級加工階段,對農產品加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小。以1999 年為例,黑龍江省鄉鎮工業企業當年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27.08 億元,其中僅有1/3 的投資用于農產品加工業,導致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缺乏有效的實驗手段,產品加工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與國際不能接軌,農產品及產后加工缺乏競爭力。另外,農產品加工企業雖多,但規模小、成本高、效益差。
(三)缺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技術手段
我國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踐表明,要在根本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必須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立起與我國農業和農村生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農業技術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在這三大體系中,農業技術標準體系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基石。沒有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將使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缺乏科學依據。因此,黑龍江省應加強農業技術標準體系的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技術手段。
(四)生產環境污染
農產品加工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既浪費了大量資源又嚴重污染了環境。許多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還在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在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不光看國內生產總值,還要看這個國家的環境狀況和持續發展的能力,這關系到經濟、社會和環境健康協調的發展。
二、加快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投資力度
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加工企業融資環境。各級財政要充實農產品加工業專項資金,對生產規模大、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增加地方財政對農產品加工業的基本建設支出,搞好農產品加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農產品加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方案和項目建設方案,爭取中央財政和投資主管部門對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的投資支持。對外發布信息,雙向選擇省外境外戰略投資合作伙伴。協調金融服務機構,改善金融服務,降低信貸擔保門檻,推行項目擔保、合伙連保、財產擔保等多種形式,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投放額度。積極發展融資租賃業務和信托投資、財產連保,基本消除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資金制約因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農產品加工業招商要獨樹一幟,主動接受東部產業轉移,實行雙向互動開拓。實行引資、引智、引進先進設備三結合,拓寬引資渠道。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促進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策劃上市融資和民間集資。
(二)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原料
農產品加工業是一個資源依賴性較強的產業,必須充分利用資源條件,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全省農產品加工業要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當前,黑龍江省農產品品種結構與農產品加工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幾個大宗農產品在全國名列前茅,但真正能夠拿出來用作精深較加工的并不多。要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建立一批上規模、有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大力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和設備的研究開發
農產品深加工的特點之一就是科技含量高,更需要以高科技作為推動劑來提高農副產品深加工水平,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擴大出口實現農民增收。科技的不發達是制約農產品深加工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在發達國家,農業初級產品與加工產品的產值比例為1∶3 左右,中國這一比例為1∶1,黑龍江更低。后續加工跟不上,造成了一些產品有數量無品牌。為改變中國農產品加工業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低的狀況,黑龍江省應在努力爭取國家項目的同時,加大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科研投入,運用新技術研制開發加工產品。
(四)要不斷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農產品加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益分配機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戶在利益上實現平等的手段和工具。(1)要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企業需要穩定的原料供給,農戶需要穩定的產品銷路,這是雙方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客觀基礎(2)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對利益分配機制的合理選擇。引導利益主體更新利益取向觀念,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的重要思想基礎。政府部門要制定有關政策加以引導,在確保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同時,拿出一部分利潤反哺農產品基地建設,這也是今后增加農業投入,充分發揮加工企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的主要途徑。(3)要把企業同農戶的利益分配機制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明確不同利益主體的權利、義務、責任和利益;在確定利益分配機制時,一定要經過充分協調討論,在自愿平等和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法律文書;各利益主體都要增強履約意識,嚴格按合同辦事,對違約的要進行處罰,保護利益主體的正當權益。
參考文獻
[1] 佟 玲,李成華.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機化研究,2005,(5):11-15.
[2]屈先進.湖南農產品現狀及其對策初探[J ]1 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報,2002,(4):28 - 291
[3] 科學技術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中國農產品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4] 農業大詞典編輯委員會.農業大詞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