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鑫
貓和狗作為人類飼養(yǎng)的寵物走進了千家萬戶,但是因為現(xiàn)今制度并不健全,人們按法律法規(guī)飼養(yǎng)動物,當其遺失時,就再難尋回,并且有可能慘遭虐待或殺害,家養(yǎng)動物動物尚且如此,流浪動物的生存會更加艱難,道德已不能解決動物保護者和肆虐殘害者之間的矛盾,此時亟需法律對人們的行為加以規(guī)制。人類需要生存和發(fā)展,但是我們需要尊重生命。
1.探求流浪動物保護出路
1.1法律與道德的關系角度,探求流浪動物保護的解決辦法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guī)范。法律與道德相比,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道德規(guī)范的是人們的內心,法律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具有外在約束力,道德與法律是相輔相成的。流浪動物方面之所以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是因為僅有道德的約束很難對流浪動物予以保護,因此需要法律強有力的支持。
我國法律在立法上人本主義濃厚,并未對其他生命予以肯定,我國對動物保護零散分布在很多法中,我國亦只重視瀕危動物的保護。在我國理論上動物權利說分為動物具有完全權利法律地位,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主張平等的對待動物;動物具有有限權利地的法律位;第三種是動物不有法律地位,應作為客體加以對待。現(xiàn)階段,流浪動物就是作為“物”加以規(guī)制,該制度是不夠完善的,法律是人們行為的根本準則,法律和道德都具有限制人性惡的目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法律思想應該逐漸轉變?yōu)槿伺c自然和諧相處,動物與人類不是對立關系,人與自然和諧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009年提出動物保護,在現(xiàn)今,我國依然沒有完善的動物保護的法律出臺。
動物保護不能只停留在道德的層面,在流浪動物的方面需要道德的法律化,法律之所以被遵守,是因為國家強制力的保障,更離不開道德的作用,當法律符合道德才能實現(xiàn)良法之治。雖然現(xiàn)階段我國不具備單獨立法的條件,但是保護流浪動物單獨立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出路。
1.2從私法的角度,探求流浪動物保護的解決辦法
縱觀世界的法律浪潮,瑞士最近推出的動物保護法,對動物的保護更加人道,律師可以為受虐待的動物提起訴訟,德國是對待犬類十分尊重的國家,中國臺灣通過立法禁止吃貓肉狗肉,在世界動物保護的大浪潮推動下,我國亦應該在法律層面予以重視,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在動物保護方面,我們不能固守成規(guī),多借鑒外國法律,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加以確定。
我國流浪動物沒有法律的保護傘,生存岌岌可危。在私法上,我國現(xiàn)階段,動物的權利享有完全的法律地位,并不符合中國國情,但是保護動物不受虐待是人心所向。首先貓和狗在法律上處于弱勢,他們即沒有保護其生存的主體,又沒有受保護的法律依據,貓和狗作為動產保護不夠完善,我們必須承認其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以下幾點:一、當貓和狗因各種原因成為流浪動物后,其會選擇生活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因此流浪動物與我們息息相關;二、貓和狗具有生命,不能因為城市的治理而屠盡所有的流浪動物,人們不能因為現(xiàn)階段沒有法律的約束,就可以肆意妄為。法律應具有公平、自由、博愛之精神,他們需要生存。三、因為貓和狗的生物習性和繁殖速率,現(xiàn)有法律制度很多難以適用。
2.從中國現(xiàn)有制度,探求流浪動物保護出路
解決上述問題,并不是一定要通過單獨立法才能實現(xiàn),完善現(xiàn)有制度,亦是對流浪動物的保護,具體如下:
一、民法損害賠償是填平原則,民事訴訟是化解矛盾,案結事了,加強保障飼養(yǎng)者、所有者的權利,因寵物可以給人們帶來金錢價值,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對于傷害其寵物者,除了讓其承擔賠償責任,因寵物具有特殊意義,不能被替代,寵物被虐待或殺害都會給飼養(yǎng)者、所有者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因此是否可以考慮增加對加害者的懲罰力度或精神損害賠償,一可以對飼養(yǎng)者、所有者心理安慰,二可以警示他人,三人們會考慮行為成本,當虐待或殺害等行為會嚴厲的法律后果,人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達到保護效果,長此以往,人們會遵守現(xiàn)有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飼養(yǎng)寵物。
二、流浪動物是動產,遺棄動物是拋棄所有權的行為,不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但因貓和狗與其他寵物所有不同,他們處于流浪狀態(tài)會對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虐待或者剝奪自己寵物的生命,在民法上人們享有所有權,就可以對自己享有所有權的動產進行占有使用處分收益,然而上述行為超出限度,違反了善良風俗,是人們?yōu)E用權利。因此應通過完善法律,加強對人們的道德建設,可以減少流浪動物的數(shù)量和危險。
三、完善失物招領的制度。現(xiàn)今規(guī)定不得得利返還制度、占有返還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等,但是在行使該權利時,需要知道相對人。寵物遺失后尋找成本高、途徑和信息不暢通,這也是流浪動物數(shù)量增加的原因。不僅如此,拾金不昧是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當我們的物品遺失,除非十分貴重,才會通過各種途徑加以尋回,其余時候便不了了之,因此完事失物招領途徑,現(xiàn)今網絡的發(fā)展迅速,建立完善統(tǒng)一的實物招領平臺并不困難,這樣可以降低流浪動物的數(shù)量,亦是為遵守規(guī)定飼養(yǎng)寵物者提供尋回的途徑。
四、我國有各個部門,但是我國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動物保護。現(xiàn)階段中國的流浪動物救助大多是公民自己租住大院子,進行圈養(yǎng),數(shù)量多則上千,少則也有幾十只,很有很多愛心人士到訪、捐款,有的小有規(guī)模,但是其法律地位并不能得到肯定,這樣的救助站存在很大的隱患,所以需要從兩方面加以保護,一是應當設立動物保護的機構,能夠批準救助站為獨立的法律主體,流浪動物數(shù)量巨大,需要政府與愛心人士的共同奮斗。
五、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偷盜寵物、狗肉販賣、種犬培育等眾多方面對動物實施殘暴的行為。殘忍的虐待背后存在著犯罪的重大隱患,社會人們的心態(tài)扭曲將對社會安定帶來沖擊,因此現(xiàn)階段不能單獨立法保護流浪動物,但是應當將反虐待動物提上日程,只有將其規(guī)定下來,并由相應的法律責任方能起到預防的作用,更是對流浪動物最大的保護。
綜上所述,流浪動物保護的道路漫長而有艱辛,經濟和道德水平都亟待發(fā)展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為流浪動物保護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當?shù)赖聦ξ覀兲岢鲂碌囊螅膳c道德相輔相成,只有法律道德化,法律才能更加體現(xiàn)人道主義精神,只有道德法律化,才能實現(xiàn)良法之治。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