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翻拍現象在電影中廣泛存在,當小說、游戲、國內經典電影都經歷了一遭翻拍之后,跨國翻拍便自然地成為另外一種“高大上”的選擇。本文通過對跨國翻拍的研究,分析掀起電影跨國翻拍熱潮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并試圖為其發展探索的新出路。
關鍵詞:中國電影;跨國翻拍;本土化
跨國翻拍顧名思義說的是從翻拍本國小說,游戲,經典電影作品的范圍中擴大開來,視野放眼全球,在版權合法化后,以外國已拍攝電影作品為原型,在其基礎上改編拍攝符合本國國情、環境和文化的影片。此現象之所以流行筆者認為其一中國影片市場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國內翻拍和IP改編,電影產業一度面臨劇本荒的問題,因此跨國翻拍一定意義上填補了這部分的空白;其二中國導演和電影通過學習借鑒外國優秀影片致力于摸索具有普世價值觀的高質量影片,實現中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其三,跨國翻拍并不是僅僅在我國盛行,美國也把我國的《無間道》翻拍成《無間行者》,因此,在政治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跨國翻拍亦是一場文化全球化的博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一、跨國翻拍存在的問題
1)看似是一個捷徑,實則并不好走
跨國翻拍看起來很簡單,但現實中并非那么容易。因為外國電影中國化成功并獲得觀眾和業界認可的影片并不多見。可見這條路并不是一個捷徑,原因以下三點:第一,跨國翻拍的影片或是經典或是獲得良好口碑的優秀影片,這就相當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創作,因為原有影片的認同感,觀眾對翻拍片的期待也更高;第二,翻拍過得故事情節對于現在的觀眾已經沒有懸念,只能在人物的刻畫和細節等方面猛下工夫。第三,跨國翻拍的影片都是以外國的環境,文化,人物特點為核心對象,中國要對其進行改編,其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進行本土化改造,在這個改造的過程中是還要保證對原作的尊重性。
2)外在形式相似,精神內核缺乏
就目前跨國翻拍的大部分影片來看,我們只停留在形式的高度模仿之上,對白和場景的高度相似,對于觀看過兩部影片的觀眾來說,無疑會于抵觸心理。以《外公芳齡38為例》影片的場景對白幾乎一模一樣,但是鏡頭語言,場面調度卻明顯的不同,相比之下韓國原版《非常主播》的鏡頭語言更技高一籌,除了內容的享受整體的造型也更加省心悅目,也就是說外在形式上看著相似,但是形式上的精髓也略有欠缺。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原創性和符合中國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習慣的精神內核。
3)版權而來的大額成本
版權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一不小心就會面臨因為侵權而造成的賠款,跨國翻拍中的版權問題更加值得重視。其實跨國翻拍會牽扯到更多的版權保護和版權登記的工作,并且因為翻拍的是已有完整素材的視頻,所以在購買版權時除了購買電影的翻拍權外,為了獲得一套完整的物料支撐翻拍,還需要購買當年電影的對白臺本和相關素材,并且購入中國大陸的發行權,這樣一來影片的制作成本就會大大提高。
4)過度娛樂元素 “花瓶式”演員劇情遭詬病
翻拍外國經典作品,就要對作品負責,原版中深入人心的老戲骨演員,翻版中不管能不能達到一樣的高度,但是至少在演技方面要有一定的說服力。如果只想借原版的名氣,而啟用不走心的的“花瓶式”演員表演,追求過度的娛樂化效果,影片效果會適得其反。
跨國翻拍雖不是捷徑,但是是一條可走之路,那么這條路改如何走呢?
二、跨國翻拍未來發展之路
1.利用大數據技術選擇跨國翻拍影片
選擇好一個原始的翻拍劇本是影片是否成能夠成功的關鍵,隨著媒體的智能化,可以基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中國受眾喜歡的題材,外國影片的偏愛度等相關問題進行信息的手機,分析,得出一個具有廣泛性且精確性較高的結果,從而使創作人家更加有目的性,針對想的去挑選要去翻拍的作品,這也符合當下用戶產生內容的一個重要理念。
2.從細節到文化心理的中國化
要創作一部高質量的電影,不單需要一個好故事,還要求表演、布景、臺詞、道具等各個環節形成合力,更需要適合中國本土管總的觀影習慣和審美體驗。許多外國經典電影翻拍之所以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就是沒有考慮文化環境差異地生硬嫁接,致使劇作脫離中國現實生活、無法與觀眾心靈產生共振的結果。成功的二度創作不僅需要在細節上做出相應調整,更需要考慮中國觀眾的文化心理,從生活細節營造中國化的生活環境和氛圍,從角色性格和行為塑造中國化的人物,以反映中國社會現實,表現中國化的社會關系。
3.恐怖懸疑類電影跨國翻拍在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原本就非常喜歡翻拍韓國的恐怖片,《筆仙》、《盲證》都是在現有的審查制度下國內電影人做出的嘗試。這似乎也在說明,恐怖電影在國內的市場潛力巨大。其實國內的許多恐怖片,最大的問題前半部分恐怖的要命,后半部分又無法自圓其說,故事缺乏可推敲性,而好萊塢有許多驚悚片有完整的劇本結構,韓國和日本的恐怖片也已經本成熟了。所以中國跨國翻拍過程中可以把不涉及“鬼神”的部分拿來借用,并且學習像《沉默的羔羊》《十三號星期五》這種心理驚悚或視覺驚悚片都可以作為很好的嘗試。
4.選用年輕演技派演員
從演員方面來看,傳統的大花旦小生已經有穩固的銀幕形象,但白百何、楊冪、倪妮等一眾年輕女演員的不斷崛起,但是實力演技派并不多。這就需要主創人員根據影片需要并且能夠任用合適的實力演員,形成實力劇本+實力年輕演員模式。我認為很有可能讓國內的“小妞電影”、愛情電影類型再塑輝煌。目前來看,除了如《結婚大作戰》《我最好朋友的婚禮》之類的小妞電影,《重回十七歲》之類的青春喜劇片也是不錯的跨國翻拍對象。
筆者認為,一味地為了博取眼球而去翻拍外國電影,一味地為了獲得票房而以明星陣容“克隆”外國經典,這是跨國翻拍的致命傷,即使再多的作品,也只是數量上的概念。我們的創作者應該以虔誠的姿態對待自己電影的事業,懷揣著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之情投身于創作之中,在跨國翻拍的一陣洪流之后,中國原創電影作品逐漸涌現,并且越來越受到好評。
參考文獻
[1]葉航.流動的焦慮—《捉迷藏》與跨國翻拍[J].電影藝術,2017,(01):71-74.
[2]陳麗雅.美劇與韓劇在我國傳播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桑萊絲.影視內容生產的球土化策略研究[D].武漢大學,2014.
[4]趙存存.正視翻拍 再創經典[J].當代電影,2011,(06):104-107.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