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伊勢物語》描寫了主人公豐富的戀愛經歷。在第三十六段中寫道被稱為“老女”的女性也與主人公有過一段風流。描寫這樣異色的戀愛是為了更加豐富《伊勢物語》所表現的“好色”美。
關鍵詞:伊勢物語;好色;老女;在原業平
一、《伊勢物語》與好色
《伊勢物語》是平安初期成立的歌物語。全體以“從前有一個男子”開頭,記錄了主人公的一生。雖然原文中沒有寫明,但認為主人公是平安時期六歌仙之一的在原業平的說法甚為主流。作品由125個章段構成,以戀愛為主,描繪出了一個純粹的情感世界。這其中的各種戀愛逸聞又將在原業平塑造成了當時人們心中理想的好色男子像。
“好色”指的是怎樣一種美意識呢?它被解釋為字面意義的好色,或者帶有情趣的戀愛等多種意義。中村真一郎認為[1] “好色”是調情,是一種戀愛游戲。在平安時代“戀愛是文雅的、優雅的、帶有游戲之心,并且風情萬種的。這是文明人的教養,也是的當時好色之風的影響下,紳士淑女們在心中的信念”。也就是說,平安貴族們的戀愛便是在這種“好色”意識下展開的戀愛游戲。
雨海博洋在《平安朝的好色像》里這樣寫道[2]:“要談平安朝的和歌也好,物語也好,皆不可拋開好色。”正如他所寫,平安時代的作品編織出“好色”這一美學,其中描寫了多樣戀愛譚的《伊勢物語》又功不可沒。在這樣的《伊勢物語》里,講述老女與在五中將交往的第六十三段又更加獨特。
二、老女與好色
第六十三段以《九十九發》為題,描寫了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女想要同風流男子相會,在三兒子的幫助下,得以和當時最有名的風流男子——在中五將交往的故事。
“九十九發”是對老女的形容,指的是年老鬢白的老人,又寫她已經有了三個兒子。這樣的特征很容易使人聯想出一個上了年紀的女性形象。這樣的老女與當時人人向往的風流人物在五中將有過一段云雨之情無論怎么看都是相當奇特,且引人深思的。比如,這兩人間的年齡之差是否過大,兩人的身份是否存在差距,戀愛之情又是否存在……宮谷聰美經過對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以及《萬葉集》中所描寫石川女郎追求大伴田主的《風雅問答》的研究,認為“九十九發”并非是指老女的年事已高,可能是作品中兩人的互相調笑[3]。因此將第六十三段的內容解讀為了年輕男女之間的戀愛,使之更容易被接受。但是這樣的解讀,便將第六十三段的特殊之處抹消了。
原文開頭寫到[4] “有一胸懷世心之女”,“世心”一詞在日語里解讀為傾慕異性的心。而“胸懷世心”指的便是老女心懷好色之意。不知她是否已然喪夫,盡管年老,卻依舊想要同新的男性交往。她想要表達自己的這份思緒,卻又不好直說,只能假托夢話說給三個兒子聽。大兒子和二兒子說了些無情的話,想要盡孝心的三兒子對她說,這是將要與好男人相會的預兆。為了滿足母親的念想,三兒子為她帶來了當世絕代的風流男子,在五中將。兩人就此有了一夜露水之情。隔日清晨,老女發現在五中將已然離開,心中不舍便追到了其家門口,從窗戶縫隙悄悄窺探。這行為被在五中將發現后,老女急忙跑回家中,當隨她回去的在五中將同樣在窗邊探視時,老女吟道[5]:“席上鋪衣袖,曲肱當枕茵。戀人難再回,今夜守孤衾。”聽到和歌的在五中將便留下來,又是一夜情緣。
老女的行為不難看出她是好色的,追著在五中將而去,也看得出她對這份新戀情有所執著。實際上,在《伊勢物語》里直接用“好色”來形容女性的一共有四段。分別講述了一位用委婉態度來體味戀愛情趣的女性(第二十五段),一位離開丈夫尋找新戀情的女性(第二十八段),兩位因為太過多情而被擔心會出軌的女性(第三十七段、第四十二段)。這四位都是知曉戀愛情趣,會顧及對方感受,卻不止步在一段戀情上的女性。由此可以看出,《伊勢物語》所展示出來的女性好色特征為風流多情。阿部俊子對平安朝的好色這樣說明[6]:“平安時代很容易被認為是一夫多妻的時代(中略)但其實女性與異性交往的場所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生活在這樣時代里的老女,盡管有作為妻子與母親的身份,年齡也不算年輕,卻也憧憬著自由的戀愛。一旦戀愛到來,便會執著追求。這樣的戀愛表現也是對平安朝好色風氣的一種展現。
三、在五中將與好色
在這個章段里,在五中將作為老女追求的對象,表現了極致的溫柔。他在受到三兒子的請求后,認為老女太過可憐便成全了其愿望。當發現老女尾隨他回家,還在窗邊窺探時,他吟詠道[7]:“百年如一歲,鶴發可憐生。向我垂青眼,莫非有戀情?”當他也尾隨老女回家,并在窗邊窺探到老女橫躺在床榻上詠歌的模樣時,涌起同情之心,便又留了下來。章段的最后這樣評價在五中將[8]:“人世常態,本是若是自己思慕的人便思慕,若非如此便不思慕。這人卻不講究這樣的差別,可見是心懷風流的人。”
可想而知,若是世間一般的男子也許就不會垂青這樣一個老女。三兒子也許也是在明白在五中將深知風流的前提下才會去請求他。除卻章段結尾對在五中將的評價,為何三兒子心中最有名的風流男子會是在五中將呢?
上文也曾寫道《伊勢物語》未曾言明主人公的身份,但第六十三段卻是唯一一段使用“在五中將”這一實名來稱呼主人公的章段。在原業平因是在原家的五男,于是被稱呼為“在五中將”。那么將主人公與在原業平劃上等號也未嘗不可。《三代實錄》里對業平有這樣的記載:“業平體貌閑麗,放縱不拘,略無才學,善作和歌。”這段記載傳達出了業平的風姿,他既是美男,行動又放縱不拘,雖不能說博學多識,卻有著歌人的天賦。和歌是平安時代的社交手段,但卻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善作和歌。再看業平出身,他是平城天皇之孫,父親為阿保親王,母親為桓武天皇的皇女伊都內親王。無可挑剔的貴族出身以及端正的容貌,再加上善作和歌,正讓他成為了當時代人人追求的風流男子。
《伊勢物語》里描寫主人公戀情的章段多達80段以上,可以說他經歷了各式各樣的戀愛,應是知曉該怎樣應對不同的戀情。雨海博洋對第六十三段里在五中將的行為評價道[9]:“溫柔的關懷也是好色的要素之一。”
四、結語
“好色”一詞最初泛指純粹的戀愛感情,同時也帶有性方面男女放縱情交的含義。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與主體的更替,“好色”的意義越來越豐富。代表平安王朝真正的好色美的是當時善作和歌的六歌仙,業平正是其中一人。他們代表的真正的好色核心,要求人們懂得風雅,要有教養。
當我們要談論平安時期的作品時,萬不可拋開好色。《伊勢物語》的第六十三段一見講述的是一段叫人難以接受的老少戀,但正是這樣的故事才更叫人能體會到當時的好色風氣。女性可以大膽地追求戀情,不受身份與年齡的束縛。而作為好色代表的男性也表現了自身的良好教養,無論對方是何種身份,接到了女性的熱情追求便溫柔接受。不論《伊勢物語》第六十三段在讀者看來多么奇特,那也只是放在當今價值觀體系下的看法。若置身于在平安時代的好色風氣下,便會明白這一段僅是好色美的一種體現罷了。
參考文獻
[1] 中村真一郎.色好みの構造―王朝文化の深層[M].日本:巖波書店.1985.
[2] [9] 雨海博洋.平安朝の色好み像[J].日本:文藝論叢.1974.
[3] 宮谷聰美.『伊勢物語』六十三段「つくも髪」の性格[J].日本:東京經營短期大學紀要.2010.
[4] [5] [7] [8] 片桐洋一.竹取物語·伊勢物語·大和物語·平中物語[M].日本:小學館.1994
[6] 阿部俊子.伊勢物語全訳注[M].日本:講談社.1979.
作者簡介
吳瑩(1994.12),女,漢族,現就讀于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2017級文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學。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