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豐林
摘 要:農村土地類別中有一種為集體經營建設性用地,該土地是用來生產和經營的建設用地,主要是用于農村的建設。比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個人、企業或者其他的用地單位使用的政府劃定的建設用地。允許用地單位或者個人以合法的方式興辦工廠、建立百貨公司等商業圈,鄉鎮企業和從外地引進的企業用到的土地都屬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2013年的時候,國家公布的相關文件中提到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農村集體建設性用地入市。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營建設性用地;入市障礙;對策
關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問題經過了很多的波折,早在1988年土地法第一次修正期間,國家也是允許其進入市場流轉的,但是并不明確,在1998年土地法修訂國家修正了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的條令,限制了農村集體經營建設性用地的入市,直到2013年中央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歷史的進步,這也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帶動農村發展,但也存在一些阻礙,需要相關部門想出應對的措施。
一、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遇到的阻礙
1、相關法律的制約
雖然《土地管理法》已經進行了修改,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與國有土地享有同等的權利,即能夠進入市場流通,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消去了最大的障礙,但是一些法律法規仍然限制著這一類型土地的流轉。新的土地政策的改革在近五年剛剛出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怎樣更好的、更順利的進入市場,法律制定的內容不夠完善。
2、征地制度存在弊端
在我國的集體建設用地的成分中,絕大部分用在了農民住房的建設上,也就是農村宅基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經營性的建設用地。土地征收方面,政府處于壟斷地位,地方政府為了能夠得到高利潤,往往以非常低的價格從農民手中獲得土地,再以非常高的價格賣給企業。土地制度改革以后可能會沖擊到政府的壟斷地位,政府會利用一些手段阻止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政策的實施,政府的壟斷行為是新政策實行的最大障礙。
3、土地使用權不明確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要進入市場本可以進一步的保障農民的權益,但是土地進入市場時出現了所有權的主體不確定的情況。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農民集體享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所有權,也就說明農村集體應該決定著經營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途徑等事宜,怎樣管理、怎樣經營是農村集體的職責。但是,到底什么是農村集體呢,農村集體是政治上的一個定義,可以是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等,然而,在法律上卻不能準確地定義農村集體的范圍。在土地進入市場的時候,會出現法律無法判定行使權力的對象,一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法律上沒有法人資格。
4、交易方式不清楚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應該怎樣進行交易國家政策沒有給出具體的規定,目前還在一些省市進行試點工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知道怎樣去交易,耽誤交易的進程,入市也受到很大的阻力。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受到各方各面的阻礙,遠不止上面列出的幾個,入市后的監管問題也需要考慮,推進土地政策的改革仍需繼續努力。
二、 應對措施
針對進入市場所遇到的一些阻礙,相關負責部門要謹慎的思考、分析制定出可行的應對措施,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實現農民的增收,建設好新農村。
(一)完善入市法律法規
涉及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問題的法律要進行仔細的審核,將其中仍阻礙土地入市的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爭取從源頭上最大程度的減少入市的限制因素。除此之外,結合多個試點地區開展的工作經驗,制定一些怎樣讓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令。
(二) 改進征地制度
削弱政府在征收土地中的壟斷地位,一步一步的減小征地的范圍,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讓市場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這一途徑取得的建設用地,要嚴格區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公共利益用地,不能隨便的征用土地。開展調查暗訪工作,了解當地土地征收情況,從農民中了解確切的入市信息。
(三)明確入市主體
要進入市場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所有權問題必須明確,確定土地到底歸哪一個農村集體所有,相關負責部門得做好調查、記錄工作。調查人員到農村多方面了解信息之后做好紙質、電子版的記錄,記好土地的面積、位置、歸誰所有、現在的使用狀況等重要的信息,在進入市場的時候也得記錄好詳細的信息,以供查證,這樣才能避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時不清楚主體的尷尬局面。
(四)采取適合的入市方式
國家設立了一些試點區,一些省市已經摸索出了不少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方法,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借鑒成功案例所采用的方法,尋找適合當地的有效入市方式。同時也要推陳出新,不斷的探索新的入市方式,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土地流轉,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五)調整入市和征地之間的收入差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被征收也可以選擇進入市場交易。農村集體在作出抉擇的時候一般首先考慮不同方式所帶來的利益差距。無論是進入市場還是被征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能得到金錢上的補償,如果兩者之間的收益差距較大,選擇的概率自然就偏向能給農民帶來更大收益的一方,所以我們可以讓市場的價格適當的高出征地帶來的效益,這樣才能夠吸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投進市場中流轉。
結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環節,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減少農村土地的閑置和土地資源的浪費,平衡城鄉發展。土地政策已經改革,接下來就是政策的實施階段,初期工作會遇到多方面因素的阻力,在眾多的障礙面前不能退縮,及時的總結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選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應對的措施,靈活的選取入市方式,全力推進新的土地制度改革。
(作者單位:安徽省舒城縣國土資源局桃溪國土資源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