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奎
摘 要:隨著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逐漸認識到在建筑業中發展節能技術的重要性。暖通工程作為整個建筑工程的重要環節,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節能技術在暖通工程中的應用對建筑物整體能耗的降低具有實際的意義。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加大暖通空調節能技術的應用力度,從而促進我國建筑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暖通工程;施工;節能應用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設時,暖通空調節能關系到整體建筑系統的節能效果,所以深受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建筑暖通空調工程建設期間,不僅要保證建筑物的舒適性和美觀性,而且將節能作為主要目標,暖通工程系統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能源的損耗。本文主要對暖通空調施工與設計中節能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
一、暖通空調建筑節能的原則
1、節省
節省原則即節省能源和節約材料。其包括在整個空調系統內涉及的制冷機、水泵、風機以及控制系統等方面的初投資過程中對原材料以及能源涉及材料的運行費用的節省,其應涉及整個空調通風系統的所有環節,而不是其中某個環節,對于新型的綠色建筑來說其暖通空調系統還應充分與建筑物圍護結構、室內照明等與暖通空調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
2、人性化
設計統一的供暖系統可以使能耗大大降低,但是,暖通空調的設計還要注意把握人性化的原則,不能單純為了降低能耗而忽略人的感受。在設計時,要確保室內的溫度可以自主進行調控,充分尊重每個人的溫度適應感。還要確保分攤熱量這項功能的順利實現,在熱力入口處安裝調節裝置,于支管上進行溫控閥的設置,實現節能要求的同時,兼顧人性化的設計計原則。
3、科學化
暖通空調節能效果的實現并非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應該與建筑設計、室內裝潢設計等進行有效溝通,爭取用最科學的方法實現最大程度的節能。例如,建筑設計為了實現低能耗而縮小窗戶的面積,但這樣一來,室內的日照強度就難以保證,開燈照明的結果就是暖通能耗的增加。再如,在室內裝修的過程中,盡量選擇暖色調的墻體顏色,可以發揮視覺功效,讓人感覺溫暖,減少能耗。
二、暖通空調領域節能措施
1、對暖通空調系統進行精心設計
采用先進的技術對暖通空調進行精心設計,可以促進系統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高速運轉。眾所周知,在暖通空調系統中有一個系統較為龐大且結構功能較為復雜,這便是中央空調系統。中央空調系統設計方法的好壞以及做工精細程度,對其使用性能有著巨大的影響。比如,在實際系統設計中,系統一般都要求按照最大負荷限度進行設計,但生活中卻出現了在部分負荷狀態下使用的情況。倘若在系統運行中,各個環節的設計達不到在部分負荷狀態下運行的指標,那么系統所產生的能耗將會大大的提高。
2、調節建筑維護結構的保溫性能
對建筑維護結構保溫性能進行調整,可以有效的減少冷熱損失程度。在使用暖通空調系統中,維護結構的空調負荷在其中占據的比例比較大。維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與維護結構的保溫性能有著直接的關系,并且維護結構的保溫性能也對維護結構空調負荷大小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對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盡可能的減少熱損失程度。
3、增強管理水平
對于舒適性空調系統而言,它的作用是通過空氣的溫度,濕度等進行的。我們對于環境的冷熱都有明顯的感知。這些就是環境因素作用的結果,我們以往使用的空調,僅僅是通過測試空氣的溫濕度進行控制的,有些甚至只能夠測試空氣的濕度,這樣的空調功能顯然不全面。與此同時也會帶來很多的問題,不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迅速的調控溫度,而且會讓人感覺到不舒適,并且在使用過程中耗能很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空調系統的管理水平。讓空調系統真正的實現舒適和節能。
4、采用新型節能舒適健康的空調及采暖方式
過去公眾在使用空調時,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普遍存在的一種觀點是“空調越冷越好,暖氣越熱越好”在這種要求下設計人員設計的空調能耗驚人。但隨之而來的空調病和電費問題,使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在使用空調時的問題。經過研究人們發現,影響人體熱舒適性的環境參數眾多,不同的環境參數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熱舒適性效果,但對于不同熱濕參數組合的環境,其空調系統的能耗是不相同的。因此,我們廣大暖通空調設計人員應在人們對暖通空調使用觀念改變之時,在設計時采用新型節能舒適健康的空調及采暖方式來實現節能。
結束語
在暖通空調系統中發展節能技術,能夠節約能源,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它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達到環境保護的效果。為此,要在暖通空調的施工與設計環節中發展節能技術,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減輕我國在能源方面的壓力。只有在暖通空調的施工與設計中大力發展節能技術,才能夠改善暖通空調系統能源消耗量大的現狀,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濤.關于暖通空調系統節能問題的探討[J].城市建筑,2013.
[2]顧珊珊.關于暖通空調節能問題的探討[J].科協論壇,2009.
[3]張曦,俞霏.暖通空調系統節能設計問題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
(作者身份證號碼:211302198403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