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并非僅由男人創造,女性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了解古代中國女性,我們就絕不能忽略沿襲了4000多年的中國古代后宮制度,絕不能忽略皇城女子對中國歷史發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本篇文章主要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談一談我對于中國后宮制度的理解與看法。
關鍵詞:后宮;宦官;權力;女性
中華上下五千年,回觀我國的千年歷史,除了肯定大量重要男性人物對中國的歷史長河產生過重大影響之外,女性,作為古代社會中等級較低的一類存在同樣對于歷史的演進產生過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甚至可以說許許多多的女性在很多重要時刻左右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當然,在此我不可能完整的闡述我對于古代每一位經典女性的認識與理解,在這里,我選擇透過我國古代實行了千年的后宮制度作為出發點,談一談我對于該制度的理解,試一試去走進千年以前皇城高墻內成千上萬皇朝女子的內心。
中國古代的后宮制度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雖在夏殷之前對于該制度的記錄較為簡略,但我們已經可以確認后宮制度作為古代皇權制度的依附在我國古代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后宮制度與中國傳統的政治奠基密切相關。它集中體現了君主的特權,在政治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極大的腐朽性和殘酷性。后宮制度之所以能存在和發展在根本上是依賴于我國古代男子的中心血統地位,男子對女子的占有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同時也是通過以對女性所占有的數量來表示自身身份地位是當時展示個人身份地位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古代皇權的至高無上性更是通過后宮制度的存在展示的淋漓盡致,“佳麗三千”一詞實質上也是在通過描述帝皇對女子占有數量之龐大來肯定我國古代皇權的絕對至上的權力。
當然,雖說后宮佳麗千千萬,但她們的地位等級卻各不相同。中國歷代嬪妃名號出現過千余種,妃嬪被區分為若干等級,在身份地位上也有著尊卑貴賤之分,這樣的設置與男子們在朝為官有等級高低之分是類似的,所以在我看來,后宮制度可以說就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種影射,雖說是用來管理皇帝妻妾們的制度,但其等級森嚴性與殘酷性好不亞于我國古代的任意一項政治制度。例如,“嫡庶地位之分”在后宮制度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嫡庶制度十分森嚴,早在秦滅六國之后就規定了皇后與太后與君主一樣有權利取得尊號和謚號,統率各宮妃嬪以及女官,享有后宮的絕對統治權,且這樣的統治權是受皇權所保護的,不得被任何人侵害。
同時,后宮制度決定了在“母從子貴、妻以夫榮”的社會里,皇城腳下婦女的法定地位被限制在對男性的依賴上。這里的“男性”不僅是指當朝的皇帝,還包括這些妃嬪所誕下的子嗣以及妃嬪娘家父親和兄長等??梢哉f皇家婚姻的結合的重要原因除開皇帝自身的喜愛之外,還囊括了許許多多重要的政治原因,皇家婚姻一直以來都是皇帝鞏固內朝內政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就是說婚姻的聯結使得皇帝與當朝重要官員因親結緣,從政治角度上是十分有利于當朝政局的穩定以及皇權地位的鞏固的。在這里我就不得不提及大清雍正時期的一位重量級妃子——年世蘭,即我們耳熟能詳的華妃。當年年世蘭的兄長年羹堯在大盛時期手中掌握著大清的軍事要權,在很多場合中連雍正皇帝都不得不為了顧及年羹堯將軍的感受而退讓三分。華妃仗著其兄在朝中的重大影響力在后宮囂張跋扈、胡作非為,雖心狠手辣但也深得皇帝寵愛。可以說華妃之所以敢在后宮任意妄為,有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了其兄長年羹堯的強大勢力,當然,華妃最后的悲慘結局也與年羹堯將軍勢力的衰落逃不開關系。從側面來看,這樣的事實也很好的證明了家庭背景在古代社會對與后宮制度的重大影響力度。同時,年羹堯作為華妃的兄長,在華妃受寵時期所持有的勢力可以說是飛速增長,從側面來說后宮制度又對古代宦官制度又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度。
后宮制度之所以殘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古代后宮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勾心斗角。由于后宮所處的一種等級制度,為了獲取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利,妃子們的爭斗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上死于非命的皇后或嬪妃不計其數。有人因為嫉妒或被嫉妒而死。中國古代后宮,反映了中國皇室內部的情況,是宮廷生活的折射,是封建社會的縮影。也可以這么說,后宮制度就是封建腐敗勢力下所產生的一種有毒的制度。在這里我想要談一談自己的所見所感。去年暑假我去到了咱們的京城,在炎炎夏日我去到了皇朝內部——故宮,有幸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去感受古代妃嬪們所生活的真實環境。故宮里,所謂的三宮六院分布規律,但每個院殿之間相隔甚遠,住殿深入各殿院內部,給人以一種與世隔絕之感,可以相信古代妃嬪的內心有多么孤寂,人與人之間都好似添了堵看不見的高墻,久而久之人心又能夠暖到哪里去呢。在故宮,我去拜見了歷史上有一名妃——恪順皇貴妃,即我們所耳熟能詳的珍妃。珍妃作為光緒帝最為心愛的一名妃子本應過得榮華富貴、安享一生,卻因天真忤逆的性格招惹到了慈禧太后,最后慘終故宮里一最為破落的小院井內,可以說是十分令人惋惜的。從珍妃的案例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后宮制度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甚至連皇帝都沒有權力全權控制后宮事項的發展,可見后宮勢力在古代中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度。
作為后宮制度的一個重要相關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在這里是絕不容被忽視的。俗話說得好:“母憑子貴”,但在后宮制度里,我想這句話未嘗不可顛倒一個方向來說:“子憑母貴”。嫡長子繼承制在我國歷史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古代中國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最為重要的一個依據,一般來說只有皇后的大兒子才能做順位第一的繼承人,以此類推。嬪妃們只有先做到“子憑母貴”,日后待年華老去才有可能得到“母憑子貴”的最優待遇。畢竟,后宮制度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慘絕人寰的,在先帝去世之后妃嬪們能得以善終的實在只占少數,孩子作為妃嬪改變命運的最終手段在那時變顯得極為重要了。當然,很多時候皇子也會成為后宮妃嬪企圖干預朝政的手段之一。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古代多朝都有明發規定,在皇帝年紀尚小還不具備當政能力之時,其母妃有資格代理幫助皇子協理朝政,在這時皇太后便有資格以皇帝作為自己最好的庇護,親手掌握當朝政治大權,通過權力政治手段作為為自己、為家族謀得私利的重要手段。所以當從這樣一種情形來看,后宮制度與嫡長子繼承制的結合在當年確實具有許多弊害之處。
對于后宮制度的評價,我們不能單方面的只從電視劇或者小說中去獲取相關資料對其進行評價。后宮制度并非是一種簡單存在的制度,后宮制度的存在是我國政治當況、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經濟實況等多因素綜合作用所產生的一種沿襲了上千年的傳統歷史制度,它的存在只具有必然性,而不可以以偶然性形容。在我個人看來,對于后宮制度我們也許可以這樣去評價:
1.后宮制度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后宮制度是男權政治延伸出來的一個附屬品,在另一方面后宮制度又對皇權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
2.后宮制度的封建性是不容忽視的。后宮制度對妃嬪、女官的管理呈現出等級十分森嚴的狀態,層級之間不可逾越,禮數方面要求極高,地位尊卑貴賤區分顯著,具有很強的封建特色。
3.后宮制度的殘酷性是不容忽視的。這里的殘酷性主要是體現在古代歷朝的殉葬制度上。同時,后宮絕不允許像珍妃這般天真忤逆之人的存在,存在便要消滅,在很大程度上大壓了成千上萬妃嬪人性自然發展的可能性,使得妃嬪們大都成為了古代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4.后宮制度依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后宮制度很多時候成為了皇權與當朝其它權力之間矛盾的方法。后宮制度的存在有利于鞏固皇權、加強中央集權,緩解君臣之間的部分矛盾。同時,后宮之人千千萬,如果缺乏一定具有權威性的制度來治理,也必將導致混亂的局面,后宮制度的存在是有其自身意義的,對于我國歷朝歷代的正常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有人說后宮制度好,有人說后宮制度壞,但既然它能夠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存在4000多年之久就必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作為女生,我對于后宮制度的存在與發展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做到感同身受,尤其是在走進故宮的時候我特別能理解古代妃嬪們內心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在那種華麗表面后的悲哀是值得我們所深思的。
作者簡介
姜晨暉 學號:1510024122
(作者單位:中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