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 要:“職人”,是日語中對于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的稱呼。“職人精神”則代表著日本社會、日本國民的執著和敬業精神。研究日本“職人精神”的發展歷程,分析日劇《校對女孩》中日本“職人精神”的具體體現,能夠更好地理解現代日本社會中“職人精神”的重要內涵。
關鍵詞:“職人精神”;《校對女孩》;職人
近年來播出的職場日劇將題材擴展到了日本社會的各行各業,醫生、警察、銀行、房地產、出版社等行業的角色均受到相當的關注與好評。《校對女孩》是2016年日本電視臺播出的秋季職業劇,這部以出版社為職業背景的日劇,以平均12.36%的收視率獲得了日本電視臺周三檔的新高。究其原因,除去劇中日本國民女優石原里美的高人氣,以及奪人眼球的時尚穿搭以外,筆者認為劇中登場人物身上散發出的日本“職人精神”也是該劇頗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一、日本“職人精神”的發展歷程
1、近世以前的“職人”的初步形成
“職人精神”也就是漢語的“工匠精神”。在日語中,“職人精神”也被稱作“職人氣質”。
在古代日本社會,“職人”一般是指擁有精湛技藝的傳統手工業者。飛鳥時代的房屋工匠是日本職人的雛形。進入奈良時代,佛教盛行,建立了許多經書房,“職人”通常是指經師、裝裱師、撰寫師,也就是后世的裝裱職人。
平安時代,日本的金屬鍛造、鑄造、冶煉、紡織、印染等行業發展迅速,這些行業中侍奉貴族的工藝生產者就是當時的“職人”,他們不能依靠自身的高超技能養活自己,只能依靠日本貴族階級生存。
隨著農商業的發展進步,平安晚期和鐮倉時期,許多“職人”開始脫離貴族,依靠自己的手藝生活,初步以一個群體的身份存在于日本社會。甚至出現了吟唱“職人”生活的和歌、繪卷等藝術形式,即“職人歌合”。
2、近世町人倫理的形成與“職人精神”內涵的確立
江戶時代之后,即日本近世,“職人”作為一個專有詞匯開始被普及。江戶時代開始有了嚴格的階級劃分,也就是“士農工商”。“職人”則屬于“工”一類。由于江戶時代身份制度的確立,形式成了一個新的社會群體——町人。町人主要是指江戶時代的商人和職人。町人倫理中的家業傳承、精勤忍耐、勤儉奉公、誠信正直、信譽至上等思想都直接影響了“職人精神”基本內涵的確立。工業革命以前,手工業是唯一的工業生產,因此“職人”也就格外受到重視,“職人文化”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職人”的社會地位逐步提高,影響力逐步擴大,“職人精神”也因此逐漸發展成為日本社會的普遍價值觀。
3、現代社會“職人精神”的泛化
工業革命的推行,讓日本政府認識到“職人”的精益求精在行業競爭中至關重要。為了促進傳統手工業的長足發展,日本政府于1950年通過《文化財保護法》,其中一項規定便是對掌握行業最高技術、技藝爐火純青、為行業作出突出貢獻的“職人”認定為“人間國寶”。“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從壽司的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精密計算。他對顧客的服務也非常仔細周到,會根據顧客性別調整壽司大小,會記得客人的左撇子習慣,調整壽司擺放的位置。被譽為日本“清潔女王”的新津春子讓日人流量20萬的東京羽田機場連續四年,被評為世界最干凈的機場。不僅注意清掃每一個角落,而且能根據污漬的種類,從80多種清潔劑中,選擇使用不同的清潔劑。
日本社會發展到今天,“職人”已經不僅僅限定在傳統手工業領域,“職人精神”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擴展到了社會各個領域,成為那些專心于本職工作、不斷追求完善、精益求精、淡泊名利之人的代名詞。如“教育職人”、“科學職人”,“相撲職人”等等。隨著科技的進步,“職人”更是與高科技相結合,鐘表、智能通信器材等先端精密行業的發展都凝聚著“職人”的智慧。這就是所謂的“泛職人化”,也就是“職人精神”的泛化。這也使得日本成為美國之后、握有世界最高技術的第二大國。美國軍方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尖端武器,如誘導炸彈和電波干擾裝置等,其關鍵部品多由日本的企業制造。再如淵源于江戶節能傳統的日本當代節能技術,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到去年為止,和環境、節能有關的世界專利技術申報,八成來自日本,其中大部分為相關行業的職人所提供,節能技術被看好將成為日本第三度崛起的重要法寶。
從傳統工藝品到現代制造業,從養老、醫療到商場、餐廳,從公共服務到商業服務,從垃圾分類到家庭收納,沒有一處不謹慎認真,周到細致。事無大小,都一絲不茍,契而不舍,精益求精,成為日本產品、日本服務的精髓所在。
4、秋山利輝的“職人心得30條”
秋山利輝于1971年成立秋山木工有限公司,秋山木工的定制家具常見于日本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大飯店、高級名牌專賣店等。秋山先生重視人才品格的培養,創立了一套一流“職人”的育成法則。在秋山先生看來,任何工作的人手中都有一項“技能”。不過是家具工匠,商務人士、做買賣的人、學校老師、醫生、農民,世上每個人都是手中握有“技能”的專業人士。踏實、勤奮不懈、苦練基本功、有責任心、精益求精,這些都是日本自古傳承下來的“職人精神”的基本內涵。
之所以把秋山先生的“職人心得”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是因為其特別重視“心性”養成。秋山先生的這種獨特的“職人”培育制度,受到了日本國內外業界人士的注目。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秋山木工對于“職人”的評價標準,是技術40%,品行60%,培養的是“會好好做事的人。”所謂“會好好做事”,就是一心想要讓客戶滿意,而且擁有在發生意外事件時,能夠從容、自信結局問題的判斷力,同時具備能與客戶順暢交流的溝通能力。在“職人心得30條”中,秋山先生把“打招呼”放在了培育“職人”的第一條。誠摯地打招呼是成為一流“職人”的首要條件。
二、《校對女孩》中的“職人精神”
《校對女孩》不僅僅是一部體現女主人公喜好時尚穿搭的偶像劇,更是一部充分體現日本“職人精神”的勵志劇。日本人的“職人精神”離不開他們的熱情、認真、執著、精湛、細心、奉獻、勤快、守序與專注。而《校對女孩》中登場人物對于本職工作的執著、細心以及熱情都是日本“職人精神”的核心要素。女主人公每天的積極向上也是秋山先生所提倡的“職人精神”第一條的具體體現。
1、執著
石原里美出演的女主人公河野悅子,從小就勵志成為時尚雜志《lassy》的編輯,為此一共參加了7次面試,最后終于以正式員工的身份進入出版社工作。盡管進入出版社后被派到校對部工作,而非編輯部,但是當她得知如果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到認可,有機會調入編輯部時,頓時信心十足,以調到《lassy》編輯部為目標,開始努力工作。對于時尚編輯這一夢想的執著,讓她買足了每一期的《lassy》。她對雜志中的各種時尚元素興趣十足,對雜志編輯、設計師風格等等都了如指掌,而且把對時尚元素的了解運用到了自己的時尚穿搭當中。
校閱工作不是悅子的初衷,但她在實際工作中,對于校對內容的認真執著卻值得我們學習。該劇第五集中,悅字只是負責校對人氣造型師登紀子的隨筆的日文譯文。因此,在接到任務時,部長明確說明,校對文字就可以,無需確認其他內容。而且隨筆里涉及到的是意大利風情,無法進行事實確認。然而,雖然無法親臨意大利,但出于對隨筆內容真實性、邏輯性的執著追求,悅子不顧部長和編輯的勸告,不辭辛苦,在淺草對意大利人發放調查問卷,對隨筆內容進行事實確認。悅子對工作的認真執著,正是日本“職人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
2、細心
該劇中,校對部職員在校對作品時,除了作品的文字的正確性,對于作品的任何細節都會逐一仔細確認。第五集,米岡親手做作品中出現的房間模型,確認房間布置是否存在矛盾指出;藤巖認真找出作品中出現的英國國王亨利8世的盔甲圖片,以確認作品中對于盔甲的描述是否正確;悅子甚至蒙上雙眼,和青木一起模仿作品中的動作,用以確認盲人劍士在歷史小說里的武打動作設計是否合理。第九集,悅子和藤井被借調到《lassy》編輯部,幫助雜志進行校對工作。對于雜志里出現的詞語是用漢子表示、平假名表示還是片假名表示,藤井對其表現方式逐個進行統一等等,無一不體現了日本國民謹慎認真、注重細節的“職人精神”。
正如悅子所說,他們之所以對于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細心核對,是為了守護不放過作品的每個角落,逐字逐句看完作品的讀者。
3、熱情
說起劇中出場人物的熱情,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主人公河野悅子每天對前臺元氣滿滿的打招呼。無論上班下班,都會笑容滿面,大聲清楚地跟同事問候。即使在該劇第一集中,悅子面試時被告知短期內沒有招聘時尚編輯的計劃,有可能再次應聘失敗時,離開公司之前仍舊保持微笑,大聲問候。
正如秋山先生所說,“早安”“謝謝”“失禮了”“對不起”等等這些問候語,讓別人聽了心情舒暢,并且不由自主地回應自己。打招呼的時候,對方的表情是受我們自身的表情所影響的。如果對方沒有好好回應,那一定是因為我們自己打招呼時聲音不夠洪亮,神情不夠愉快。成為“職人”的第一步,便是要有精神地大聲問候。
三、結語
“職人精神”代表著精益求精,敬業認真。追求極致的“職人精神”,是日本國民、日本社會前進發展的原動力。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它的很多弱點也被暴露出來,這一點,筆者將會在今后的研究中逐一分析。
參考文獻
[1]李忱,從《編舟記》刊平成年代的“職人電影”[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6.
[2]汪中求,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6.
[3]朱琴 劉培峰,日本工匠精神的產生及其歷史演變[J],云南社會科學,2018.
[4]倪晨,關于日本“職人氣質”的研究與反思[C],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
[5]秋山利輝著 陳曉麗譯,匠人精神[M],中信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遼寧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