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在建造家庭錄音室還是專業錄音棚,對于監聽都應列于重要的位置,單純的監聽揚聲器并不能完全決定監聽效果。真正影響監聽效果的是監聽揚聲器、揚聲器的擺放位置、監聽者的位置以及監聽場所的聲學條件等一系列的組合。本文從這幾個因素進行分析與論述,意在說明監聽因素對聲音效果的影響,以及如何改變這些因素來獲得理想的監聽效果。
關鍵詞:監聽;監聽環境;揚聲器;監聽音量
一、監聽揚聲器
(一)、揚聲器的選擇
監聽揚聲器的選擇要根據不同的監聽要求進行設置。以實際的視聽效果作為我們選擇的標準。準確性和細節表現力是我們在選擇監聽揚聲器的核心要素。
一個錄音棚的監聽分為:演播室監聽、控制室監聽。演播室監聽分為耳機監聽、揚聲器監聽。控制室監聽分為近場監聽、遠場監聽,近場監聽中分為立方體監聽、直達聲監聽。遠場監聽,即主監聽,又叫全頻帶監聽。
立方體監聽采用Auratones 5C揚聲器,外形似立方體,只有一只重放單元,只能重放中頻信號,用來模擬家用揚聲器實際重放的聲音效果進行縮混,目的是讓家用揚聲器還音時能夠得到相對較好的重放效果。由于具有非常明確的中頻重放特性,所以專門用來監聽混音中中頻段的信號,例如調整人聲電平、評價聲音的清晰度等。
近場監聽采用二分頻、主動式揚聲器,尺寸多選8英寸,介于Auratones 5C揚聲器與主監聽之間,由于絕大部分的混音都是通過近場監聽來完成的,所以對于對于近場監聽的要求相對較高,具有非常清晰的中頻,同時還要有緊湊扎實的極低頻重放特性。適合搖滾和流行樂。
遠場監聽采用全頻帶、主動式揚聲器,這種揚聲器尺寸更大、高保真特性更好、對聲音的重放精度更高。用它進行重放可以檢查并使混音的低頻下限部分保持穩定;用它監聽時,可以獲得低頻擴展而不失混音原有電平;還可以利用它分離混音中的底鼓和貝斯。正因為它高質量的重放效果,使其成為母帶處理、古典音樂制作以及錄音環節的首選。
二、監聽揚聲器自身的擺放
(一)、監聽揚聲器一般都是豎直擺放,如果監聽揚聲器被水平擺放的話,監聽者頭部的側向移動會影響頭部到每一只揚聲器單元的距離,從而導致頻率響應染色現象。
(二)、如果要水平擺放,那么就要經高音單元朝向外側,這樣可以確保更寬的立體聲聲場,低頻響應也會更好。
(三)、如果揚聲器是內傾擺放,那么就要揚聲器的高音單元指向人耳,因為高頻部分幾乎都來自直達聲,由一只揚聲器發出的某一高頻信號,只能在房間某一個特定位置上才能被聽到。因此,揚聲器高音單元的高度要與監聽者耳朵保持一致。
三、監聽者的位置
監聽者的位置在監聽揚聲器位置確定的情況下,監聽者的位置大體上也就確定了,通常坐在左、右兩只揚聲器軸線的中心位置。通過播放音樂,細微調整揚聲器與監聽者的位置。
四、監聽音量
在錄制和混音過程中,監聽音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沒有一個好的監聽標準,在不同的還音設備上,頻率的缺失會非常明顯。
根據結論,當監聽音量過小時,會發現高頻足、低頻少。于是在混音過程中,會提升低頻。當我們換一個還音環境,正常音量播放時,又會發現低頻過多。當監聽音量過大時,會發現低頻過多,于是在混音過程中,會衰減低頻。那當我們換一個還音環境,正常音量播放時,又會發現低頻過少。
因此,為了進行有適當的低音,監聽揚聲器的聲壓級至少應為70分貝。通常監聽揚聲器的聲壓級取為70~90分貝。當監聽音量減小時,高低頻聲會有所損失,因而改變監聽揚聲器的聲壓級會使不同頻段的音量平衡發生變化。
五、監聽場所
當聲源發聲時,聲波不可避免地會相互干擾,從而激發出房間內的某些固有頻率的聲音,產生駐波。即出現房間的共振現象。當發生共振現象時,聲源中某些頻率被特別加強,即出現了“聲染色”現象。聲染色是由于室內聲頻率響應帶來的變化,使原聲音信號的頻譜發生某些改變而被賦予外加的音色,從而導致原來的聲音產生失真,影響音質。
為了減少駐波對音質的影響,可以從監聽場所幾方面采取措施:
(一)、監聽場所的體積
為了使較寬頻率的共振頻率得到均勻的激發,房間容積不宜過小。因為房間越小越容易出現房間共振,發生低音拖尾現象。但也不是房間體積越大越好,為保證低頻具有良好的音質,房間體積要符合一個條件即:
Vmin≥4C?/f?min(m?)
Vmin為房間最小容積(m?);fmin為室內聲音頻率下限(Hz)。
(二)、監聽場所的長、寬、高比例
為了使共振(簡正)頻率分布均勻,不致出現聲染色現象,房間的長、寬、高尺寸相同或互呈簡單的倍數關系。長、寬、高之比為2:3:5時,簡正頻率分布最均勻。
(三)、室內表面的處理
一種振動方式只有一個共振頻率。當墻面為剛性時,共振頻率的帶寬很窄,若增大阻尼,即增大室內的吸收,則可展寬共振頻率的寬度,使得有一定寬度的共振頻率的相互疊加和覆蓋整個頻帶。吸音體在聲音碰到墻面的時候吸收,能夠有效的降低反射聲能量,從而使駐波效應最小化。駐波最小化會使整個房間的頻率響應曲線更為平坦,在各個位置上頻率信號聽上去更好。一般來說,當在小房間內,平均吸聲系數大于0.3時,則聲染色現象不明顯。
在吸音過程中,要注意高中低頻吸音的的均勻性,對高頻我們大都采取腔體材料,對低頻采用低頻諧振腔進行吸音。
(四)、擴散
擴散體能夠使聲音的能量分散開,包括駐波中的低頻能量。但在小型房間內不太適用,原因是當擴散體的安裝位置與監聽位置臨近時,會削弱整體的頻率響應。所在使用擴散體時要注意。
六、總結
無論在前期錄音還是后期制作過程中,監聽都是決定成品效果的重要環節,監聽揚聲器的選擇、揚聲器的位置、監聽者的位置、監聽音量、監聽場所都是影響監聽效果的重要因素,監聽不是簡單的聲音信號還放過程,而是真實自然反映聲音,這種真實、自然指是聲音信號不經過或很少經過監聽設備、監聽場所的染色,真正反映出聲音最本質的頻率響應。只有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制作者才能找出聲音細節上的缺陷,從而進行修改與補償。
那么,如何提高監聽標準呢,本文從六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每個方面對于監聽因素的調整和補償進行詳細的論述。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給大家樹立一個這正確的監聽意識,幫助大家縮混出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英]Roey lzhaki.混音指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2]孫建京.現代音響工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4
作者簡介
侯濤(1992.1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前職務:學生,當前職稱:助教,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視聲音創作。
(作者單位:云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