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陽麗
摘 要:《政府工作報告》屬政宣類文本,是國內外了解和研究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政策方針的重要來源,在進行英漢互譯時,處理中國特色詞匯時,不僅要具有扎實英漢互譯功底,還需考量其文本的準確、嚴謹、簡練、時效和客觀的特點,以及譯者良好政治敏感性和政經背景知識儲備。采取轉譯直譯等翻譯方法,靈活處理詞句,準確達意做好翻譯。
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漢語特色;英漢互譯
一、政論文體
“時事政治文本的翻譯是一項極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工作,所針對的對象是不同政治體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文化傳統和不同觀念、不同社會條件和歷史背景的國家和民族的受眾,譯文的準確與否至關重要,稍有差池就可能會影響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利益、形象聲譽甚至國際關系,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由此可看出政府報告的翻譯的難點從兩點來說,其一,文本特點,其作為外宣文本,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強,在翻譯時需準確無誤傳達中國政策方針,其二,翻譯文本與時而進,每次隨著國家政策方針的變動,會涌現出很多的新提法和新概念的詞條。而進時英譯時,對應詞條還沒收入字典,且無完全對應的譯語可查。此外,很多詞帶有中國特色文化痕跡,讓此類翻譯工作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
二、《政府工作報告》英漢翻譯特色
本文以2018年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講話為例,以其中英文為參考文本做詞句分析。
(一)“專有名詞”英漢互譯
在英漢互譯文本中,很多詞無相互對應的文本,于西方讀者來說僅是幾個詞的組合,而在漢語中是帶有特定含義的“專有名詞”,有其統一而固定的譯法。例如:
(1)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Party Central Committee譯為:十八屆六中全會[
(2)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 譯為:共青團 [2]
(3)0social market economy 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
(二)富有中國特色的名詞翻譯
政論文中一些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名詞,進行英譯中時若直譯不免啰嗦拗口,漢譯英時直譯沒有譯出其內在含義,不免意義缺失[]。尤其是政府報告這類政宣問題,文風言簡意賅,在進行政績匯報、政策宣傳時,常同類型詞組合,簡化、數字化歸類。翻譯時需結合詞組的內在含義進行翻譯,必要時進行補充釋義,將其隱含和省略的部分表達出來,幫助讀者理解其含義。如:
(1)0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譯為:五險一金 [2]
(2)0spending on official overseas visits,official vehicles,or official hospitality譯為:三公經費 [2]
(3)三去一降一補 譯為:cutting overcapacity、reducing excess inventory、lowering costs、strengthening areas of weakness [2]
例句(4)(5)直譯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但中國普遍稱之為五險一金;三公經費并成為共識,是富有中國特色譯法,簡約而明了,省略后并不影響理解。而譯文(3)其“三去一補一降”屬于中國特色數字縮略說法,這一提法常在政宣文和新聞中出現的頻率較多,大家也熟而廣知。而英譯時,就得考慮非母語為漢語的受眾是否能理解減譯法的意思,所以應將其本意“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進行直譯。
(三)四字格成語翻譯
漢語表達多用四字格表達,尤其四字成語的引用,句式緊湊、表達富有張力。如,“堅定不移、勇于進取、化蛹成蝶、輕裝上陣、不堪重負、競相迸發”。盡管有些詞語不是成語,“招商引資、鐵腕治理”。其含義在翻譯時也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在進行漢英翻譯時,譯成四字格更符合漢語表達。如:
(1)Serious violations are severely penalized 譯為:重典亂治 [2]
(2)Place equal emphasis on regulation ov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譯為:產管并重 [2]
(3)Over the past five years,significant headway has been made reform and opening-up.In reform,we have made strong moves across the board,secured major advances in many areas,and driven deeper in pursuing progress……。[2]
譯為:五年來,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
將”made strong moves across the board,”” secured major advances in many areas,” 譯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既簡潔又意思明了,符合漢語變達習慣。此類表達,在政府報告文本中很多,本文所選的《2018年政府報告》中就有不少
(四)動詞的轉譯
英語同一動詞,在譯成中文時,應根據不同的上下文語境及動賓搭配,采用不同譯法,這在《政府報告》尤為常見,以“improve”一詞為例,在《2018政府報告》中出現的頻率極為之高。依據字典解釋,其本意為“增加、提高,改善”,但在翻譯時應依據其賓語和語境翻譯不同的意思。
(1)Reform to improve regulation,and optimize services,have driven profound shift in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2]
譯為:通過優化服務等改革推動政府職責發聲深刻轉變。
(2)The composition of both Chinese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been improved.[2]
譯為:“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
(3)over the past five years,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constantly improving.[2]
譯為:五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
(4)over the past five years,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seen gradual improvement.[2]
譯為:五年來,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
(5)……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upply system.[2]
(6)譯為:……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鑒于《政府工作報告》詞意模糊性,且此類“宏觀性”詞組出現的頻率很高,在英漢互譯時,不僅要吃透其具體含義,還要注意搭配。切乎被其原意限制,而成歐化翻譯,而是根據上下文語境進行考量,結合漢語表達習慣,跳出個別詞匯看翻譯。如例句中的“優化服務”、“外資結構優化”、“生活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狀況好轉”、“提高質量和效率”。詞語選擇規范準確富有變化,既避免了詞匯重復單調,又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三、小結
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備受世界關注,中國的政策方針受外界的研究和關注度也不斷增加,而《政府工作報告》這一重要政治文件,作為中國發展話語的“咽喉”,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重要“窗口”。其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實現更好的對外傳播和交流,譯者要提高自己的翻譯素養,扎實英漢互譯功底,豐富政經知識,翻譯時采取不同的翻譯技巧,靈活處理帶有中國特色的政經詞句,講好中國話,傳播中國聲音,更要讓世界聽得懂中國的故事。
參考文獻
[1] 胡芳毅.操作論視角下的外宣翻譯—政治文本翻譯的改寫[J].中國科技翻譯.2014,(1)
[2] 李克強在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中英文版。
[3] 石冠峰,黃遠鵬.《政府工作報告》英漢翻譯技巧及漢語特色淺析[J].呂梁學.2013,(5)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