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記者 趙覺珵 王一
中國歐盟商會18日在北京發布《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8/2019》,聲稱中美貿易爭端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沒有跟上快速發展的經濟,產生了“改革赤字”,并殃及歐盟在華企業。商務部研究院歐洲與歐亞研究所副所長姚鈴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面對在中國競爭壓力上升的現狀,中國歐盟商會站在發達經濟體跨國公司的立場對中國發出指責,不是客觀公正的視角。將貿易爭端責任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更是雙重標準。
這是中國歐盟商會第三次發布此類《建議書》。《環球時報》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看到,最新的《建議書》概述了歐洲企業在華需要應對的14個常見問題,包含828項建議。德新社稱,這份394頁的年度報告代表1600家在華歐洲企業的聲音。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稱,中國歐盟商會將于近期向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提交《建議書》,并與中國有關部委展開對話。
雖然《建議書》承認,過去5年,中國在消費品關稅削減、環境保護問題、改善進口藥物和醫療器械的市場準入等方面均取得進步,但聲稱“盡管中國經濟經歷幾十年的蓬勃發展,北京仍未充分兌現改革承諾”。何墨池在發布會上說,中國的一系列舉措證明中國對于加速改革開放的態度是認真的,但“開放方面的速度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德新社援引報告的內容說,歐盟公司在中國受到不公平對待。德國工業集團西門子、大眾汽車集團和空中客車公司在回答“歐盟在華公司是否與中國公司在同一聯賽中競爭”時,都給出“明確的否定答案”。
姚鈴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果了解中國的話,應該看到中共十九大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重要經驗。中國改革開放必然是按照自己的國情、根據中國發展的節奏進行,不可能停滯不前。事實上,自今年4月在海南博鰲論壇上宣布擴大開放的新一輪舉措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正在加快,其中很多措施已經落地并初見成效。姚鈴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實現巨大發展,歐盟在華企業充分分享了這一紅利。10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元區債務危機,中國市場成為歐盟企業實現復蘇的重要因素。
德國《焦點》周刊稱,這份報告出爐正值美中貿易爭端繼續升級。歐盟商會批評美國施加懲罰性關稅顯然是錯誤的,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經濟瘋狂”,會適得其反。但何墨池在發布會上將美中貿易爭端的根本原因歸結于“中國市場不完全開放”。報告稱,中國現在不專注于開放經濟,而是采取行動保護本國公司免受關稅影響。
對此,姚鈴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依據其國內法,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這種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損害中國的利益,也影響世界各國的利益,這是有目共睹的。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問題上,中國歐盟商會不應采取雙重標準和綏靖主義做法。中國不愿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這個態度中國政府已經鮮明地多次表示過。面對外部威脅,中國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維護自身利益,無可厚非。
事實上,在中國歐盟商會大肆批評中國的時候,許多中國投資者對歐洲投資環境變差的抱怨正越來越多。7月底,德國中國商會干事長段煒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就批評德國限制中資收購歐盟企業。他說,一系列舉動讓人有理由懷疑,德國是否正在向貿易保護主義靠攏。德國《萊茵郵報》近日報道稱,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在接受專訪時對德國和歐洲的保護主義趨勢上升感到擔憂,表示雙方應通過對話和談判予以克服。事實上,超過80%的德國在華企業是盈利的。
姚鈴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歐互為重要經貿伙伴,雙方在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多邊貿易體制發展方面擁有共同利益。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與歐盟的合作,歐盟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中國文化講究“和”,和則兩利。面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的形勢,中歐應開展更緊密合作,這符合雙方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