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17日文章,原題:美國關稅戰的一個意外結果——正幫助中國提高競爭力 白宮與中國的貿易戰產生一個意料之外的結果:位于制造業中心珠三角的眾多公司,如今加速轉向制造更高質量的產品,與美國產品相競爭。
關稅使產品變貴,向美國銷售燈具等照明產品的LTS集團的邁克爾·陸,為此在工廠使用更多機器人來節省成本。他還把低技術生產轉向亞洲其他地方,留在深圳的將是研發業務,以及一個技術工人團隊制造更復雜的產品,比如智能照明產品。陸說:“美國關稅促使中國向制造高端產品發展。長遠而言,它幫助中國提高競爭力。”
中國經濟曾依靠大量生產從襪子到玩具等廉價產品而壯大,如今開始升級產品,過去幾年來把低技能工廠生產從國內遷出,轉而打造使用先進技術生產高價值產品的經濟。美國關稅勢將造成對美出售低價產品的贏利降低。中國企業如今正重新考慮自己的業務,政府也在提供更多措施協助轉型。加快(中企的)這個升級進程,肯定不是特朗普關稅的目標。美方的目標原本是阻止特朗普政府所稱的不公平競爭。
在珠三角,向高價值產品的轉變其實早已開始。2000年該地區17%的工業產出屬高科技產品。據當地政府和匯豐銀行研究的數字,去年這個比例上升到44%。
吉米·廖所在深圳的酷搏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采購和修改用于智能手表、專用照明產品的計算機芯片。在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情況下,公司許多客戶的產品會受到影響,為此他們不得不設法降低成本,包括向廖先生尋求更便宜的芯片。廖的應對之策是:減少向美國芯片供應商高通公司的采購,把更多生意轉向中國本土供應商。他預計,到2019年公司一半的芯片將來自中國,而去年是20%。此類采購將有助于支持中國花巨資培育的本土半導體產業。廖說:“國產芯片性能或許不如美國的。但本土廠商很愿意同我們一起改進芯片,也的確正在大大改善。”
在深圳以外地區,仍有不少粗糲的工廠小城,低矮建筑里不斷生產出廉價家具、服裝和化工品,但如今,那些地方也出現變化跡象。在最近的貿易緊張之前,隨著珠三角地區工資水平上升及政府收緊環保法規,生產低端產品的工廠已開始遷往內陸或別國。業內人士說,(低端產品工廠)從中國的自然遷出一直在進行,但如今中美貿易爭端加速了這個進程。▲(作者丹·斯特倫夫等,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