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聞電視臺9月18日報道,原題:中國工廠為農民工辦托兒所 上億農民工是中國經濟繁榮的見證人。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如今沿海地區企業越來越難留住農民工。在采取提高工資等措施的同時,企業紛紛開辦托兒所,為員工解決“留守兒童”難題。
張舒玲(音)是農民工大軍的一員,在距河南老家1500公里的廣東工作。與往年不同,今年暑假她和兒子團聚整整一個月。張上班時,兒子就與其他50多個員工的孩子在公司合辦的臨時托兒所度過。對企業來說,這類日托項目能吸引并留住有家庭的職工。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農民工人數為2.87億,其中數千萬人跨省務工。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及“新絲綢之路”等項目實施,內陸經濟已獲得更大機遇。許多農民工不愿再外出務工。勞動人口萎縮以及新經濟發展,加劇眾多企業的員工爭奪戰。這對沿海城市的工業尤其是挑戰。為此,廣東等地的企業不斷提高員工薪酬。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農民工月均收入為3485元,增長6.4%。
更高薪酬只是企業吸引農民工的一方面。在政府各項新法規下,企業紛紛加快完善工作條件的步伐。以前員工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的現象已絕跡,取而代之的是正常工作周,保證兩個休息日。員工的退休、醫療保險等也成為“必備品”。更有長遠規劃的企業還給員工開設職業培訓課程,以便適應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作者弗洛里揚·格特曼,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