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臺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被爆自比“東廠”、淪為選舉打手的丑聞持續發酵。國民黨多名“立委”17日到“促轉會”踢館,結果意外牽出“促轉會”內訌丑聞。臺灣《聯合報》發表社論稱,除了引咎辭職的“副主委”張天欽的越軌演出,“促轉會”從最初定位到其成員結構以及實際運作,一路都是錯上加錯,“這個破漏歪斜的機構,絕不是換一名副主委所能彌補或矯正”。
“主委”自爆看不到公文
據臺灣《中國時報》18日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曾銘宗17日率領8名“立委”突襲“促轉會”,“立委”費鴻泰還拼老命將“東廠”二字貼在“促轉會”的大門上(如圖)。曾銘宗痛批“促轉會”自認“東廠”,公信力蕩然無存,已不適合推動“轉型正義”,強烈主張廢除,并在廢除前全面停止運作、清查“張天欽們”?!傲⑽辟囀枯岱Q,“東廠”再怎么改組還是“東廠”,勸“促轉會主委”黃煌雄不要淪為“東廠的公公”,應該主動提出總辭。
面對國民黨方面的責難,黃煌雄主動邀“立委”到會議室對談。他哽咽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所遭受到的“最大控訴”,做夢也沒有想到“東廠公公”的頭銜會落到他的頭上。他聲稱,張天欽事件絕對是個案、單一行為,張的辦公室就在他隔壁,但其開的這兩次會議,他事先并不知情,張天欽事后也未向他報備,“7月中旬以前,內部很多公文我都沒有看到”(“促轉會”今年5月31日掛牌成立—編者注)。曾銘宗認為,說張天欽是個案,國民黨絕對不同意,黃煌雄根本是被架空。聯合新聞網稱,黃煌雄在提名階段曾遭“獨派”質疑不適任,蔡英文力保他是“社會普遍認為的適當人選”;但從實際運作來看,“促轉會”確有路線之爭,也使得主張溫和路線的黃煌雄遭內部人員架空。
“促轉會”發言人楊翠辯解稱,“促轉會”所有業務規劃及委員會議的決議都經黃煌雄認可,他不會不知道。她18日還在臉書發文稱,張天欽(打壓國民黨籍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的會議發言的確非常輕佻不妥,但在“促轉會”最高決議層級委員會中,從未有人提出“打侯論”,更沒有任何討論與決議。
網搜“東廠”出現“促轉會”
“東廠事發”已讓“促轉會”的社會公信力跌到谷底,但民進黨當局連日來卻極力為“促轉會”辯護,拒絕暫停或重整該機構。臺“總統府”發言人稱,改組或撤廢都是假議題,更是一種倒退的做法。臺灣聯合新聞網18日稱,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直言,民進黨正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自我催眠”,不僅僅要自我安慰,更進一步要欺騙全體臺灣民眾。
雖然“促轉會”否認是“東廠”,但這個稱呼顯然“深得民心”。據聯合新聞網報道,有網民在谷歌地圖上搜尋“東廠”,竟意外出現“促轉會”的地址,隨即在網絡瘋傳。擅長計算機的人士稱,谷歌地圖開放使用者增加或修改知名建筑、機構、商家標記功能,應該是有人在谷歌地圖上找到“促轉會”的標記后,加注“東廠”。
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18日表示,此事真正該檢討的地方是“促轉會”缺乏制衡,而且法律制度設計有問題,復仇和清算的意味太強烈,本來不該是“東廠”,卻很容易變成“東廠”。
“擴大版的黨產會”
至于“促轉會”何去何從,《中國時報》18日稱,張天欽和那場會議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促轉會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砍掉重練”,這才是推動“轉型正義”第一步。文章認為,藍綠惡斗結果讓“轉型正義”徒然淪為斗爭工具,仇恨的心結需要藍綠一起解。
《聯合報》的社論從三點談“促轉會”的爭議:一是“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鎖定1945年之后的事件,將日本殖民時期不少人遭受的不正義排除在外,可見民進黨的私心;二是成員結構,除黃煌雄是公認的跨藍綠人物外,其他委員均具有強烈的政黨傾向及既定立場,多數人與民進黨淵源深厚;三是從實際運作看,張天欽8月兩度召開幕僚會議,并鎖定侯友宜為目標,皆避開其他委員的參與。文章直言,“促轉會”就是一個“擴大版的黨產會”,除了要擴大追殺國民黨,更要利用“正名”、沒收、調查等程序壓制及污名化反對勢力,“推動促轉,最大受益者就是民進黨自己,‘正義不過是它的墊腳石罷了”。臺灣“中時電子報”稱,當今要制衡監督民進黨,看來只剩用選票來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