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宏
提起吃海鮮,鮑參翅肚不太環保,龍蝦、帝王蟹太過生猛。那么,來些帶殼的小海鮮怎么樣?貝類海鮮不僅品種多樣,而且上得了高級餐廳,也下得了百姓廚房,更是夜宵時的下酒菜!
牡蠣,廣東人稱之為“生蠔”,閩南人則叫“蚵仔”,歐洲人認為它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滋補品;在《寫給牡蠣的情書里》,它是費雪親密的情人;它既是貴族餐桌上調情的尤物,也是煙火漫天的夏日排檔里的寵兒。
對資深老饕來說,生蠔就得生吃,撬開堅硬的外殼,新鮮飽滿的蠔肉連著汁水一口飲下,品嘗其復雜的風味,就連加幾滴檸檬汁也像破壞了原汁原味的鮮。被譽為“生蠔之王”的法國貝隆蠔嘗起來有微微的金屬味,海水味較重,初接觸生蠔的人可能會覺得味道太重,但它卻是許多法國老饕的最愛。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生蠔都值得生吃,只有上好的未被污染的生蠔,才值得被這樣品嘗。
對大部分食客來說,吃熟的生蠔更為靠譜,比如西餐中的“法式奶酪焗生蠔”:新鮮的大蠔焯過水,加一點點洋蔥碎、煙肉、奶油、鹽和胡椒煮成的濃汁,再放入磨碎的馬蘇里拉芝士,放到220℃的烤箱里稍微烤一下,蠔的肉質比生吃少一分鮮嫩,卻多幾分彈牙質感,配上奶酪的香濃柔滑,再搭配一杯上好的法國白葡萄酒,簡直是貴族般的享受!
如果有著“中國胃”的你不能欣賞這種濃厚的法式做法,那么夜間大排檔常見的炭烤生蠔既美味又親民。加上蒜蓉的生蠔擱在爐火上烤得“嗞嗞”作響,蠔肉慢慢縮小,看汁水溢出,令人垂涎欲滴。福建、潮汕地區則喜歡用小個頭的生蠔做蚵仔煎,這種加了番薯粉、雞蛋包裹牡蠣的點心充滿了平民的智慧和創意,吃時淋上特制的酸甜醬汁,非常美味!
蛤蜊是水產市場中最常見的品種,有花蛤、文蛤、紅油蛤等諸多種類,是貼近家常餐桌的大眾海鮮,民間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之說,可見其肉質鮮美。
價廉物美的蛤蜊非常容易烹飪,如蔥油蛤蜊,只需要用生姜和食用油將蛤蜊爆炒幾分鐘,最后放蔥花勾芡即可,甚至不需要額外放鹽就有自然的咸味,可謂是懶人料理的首選。在煮面條、白粥和豆腐湯的時候丟幾個蛤蜊,就能立刻提升湯的鮮美度。
還記得日劇《深夜食堂》中有一集講到的“酒蒸蛤蜊”嗎?相信我國很多沿海地區的朋友對這道菜并不陌生。生姜與黃酒的香味能夠很好地祛除蛤蜊的腥味和寒氣,并增加鮮美度。劇中加上辣椒一起爆炒,想必很得辣味愛好者的歡心,加鍋蓋燜之前放入一小塊黃油則是中西合璧的小創意。
海虹又叫“貽貝”“淡菜”,這種青黑色的貝類在世界各地都被當成下酒的美物。與生蠔相比,海虹的吃法更多,價格也更親民,一般5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500克新鮮海虹。
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的人看來,海虹最清爽的家常吃法還是與排骨或火腿、冬瓜等一起烹煮成湯。清水下鍋,不需要多余的調料就很清甜可口,而且很滋補。法式的白汁做法也很美味,加入奶油、白葡萄酒、蒜蓉烹煮的砂鍋海虹,肉質鮮甜,你還要像彼得·梅爾在《普羅旺斯的一年》中寫的那樣品嘗——記得要一份蒜蓉面包,把碗底的湯汁蘸得干干凈凈,面包吸飽湯汁,仿佛能在舌尖上化開,比蘸黃油要香多了!在最經典的西班牙海鮮飯中,也少不了海虹的影子。
夏末秋初的夜晚,開一瓶冰得恰到好處的葡萄酒,就一份用葡萄酒汁煮好的法式海虹,或者包裹金黃面粉油炸的海虹,甚至和芝麻菜一起拌好的海虹沙拉或韭菜炒海虹,都足夠享受。韭菜炒海虹更是補虛養腎的佳品呢!
在我國南方,扇貝是宴席上少不了的菜品。墊上粉絲清蒸,扇貝的汁液慢慢被粉絲吸收,配上蒜蓉,這時的精華已不是扇貝,而是吸飽了汁液的粉絲。曬干的扇貝肉被稱為“瑤柱”,更是廣東人用來煲湯的提鮮神物。只需要幾枚,用黃酒泡開后放入粥或湯中,海洋的味道就足夠讓一切食材都沾染它的鮮美。
扇貝是結實、美味的貝類,因此法國人吃扇貝,最愛直接用黃油煎——有人說法國菜有三大秘笈,就是:黃油、黃油,還是黃油!吃慣了蒜蓉或清蒸扇貝,這種法式做法一定會給你驚喜。在平底鍋中化開一塊黃油,慢慢地把扇貝肉雙面煎熟,不需要加鹽,只需要上桌后撒一點海鹽,扇貝肉的彈牙口感和鮮甜配上黃油的香,已經足夠銷魂。
小龍蝦對于食客而言,從陌生到難舍難離就是近10年的事兒。這貨最早登上餐桌也是借著川菜、火鍋、水煮魚那股風潮作為宵夜被“啤酒主義者”們認識的,所以小龍蝦即使口味延展得再豐富,老饕們心中的白月光依然是“麻小(麻辣小龍蝦)”。“麻小”最重要的自然是麻辣鮮香,小龍蝦們徜徉在花椒、辣椒和蒜瓣的海洋里,滋味讓人欲罷不能。當然,其他如清水、蒜香、十三香、花雕酒醉、醪糟、玫瑰等吃法都頗受食客歡迎。個大、膏滿、肉彈的小龍蝦經過花雕酒的浸透、話梅的點化,冰冰涼地上桌,沒有麻辣刺激,只有清、鮮、醇、美,一只只吃下去,“鮮從淡中來”,懂吃的人自會青睞!
還有種吃法,有點像燴海鮮,將年糕片、鍋巴、蛤蜊、田螺以及玉米的等輔料統統加入小龍蝦中,略厚的鍋巴吸收了小龍蝦的湯汁而呈現出不同的口感,玉米的香甜和小龍蝦的鮮融為一體,既鮮美又豐富,又帶著令人振奮的爽。
清代《寧海縣志》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蟶子肉潔白鮮嫩,頭頂有兩根水管,有時還會噴出水來,因為個頭大,肉質鮮美肥厚,也是餐桌的常客。
選蟶子也有講究,如果蟶子殼邊緣是黃色,中間的肚皮肉是奶白色,那它一定肥肥壯壯,味道很好,反之,就是瘦的;蟶子的殼如果開口,一定是肥的,反之,也是瘦的。
最常見的吃法是鹽水煮,因為最簡單,也能很好地保留蟶子的鮮味,還有倒扣蟶、鐵板蟶、鹽焗蟶、蟶湯面等做法。
倒扣蟶是將蟶子一排排碼在缽里,然后蒸熟。或是煮好蟶子后下面條,做成蟶湯面,再撒上筍絲和咸菜。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水土孕育了500多種螃蟹。梁實秋曾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可卻又“殘忍補刀”:“當然我說的是河蟹,不是海蟹。”這到底是和海蟹什么仇什么怨,為何海蟹的味道不能為多數人所喜愛?原因還是沒找對烹飪方法。如果梁實秋吃過紅膏蟹,他定不會如此偏心,單單把海蟹擇出來。
皮皮蝦一度是表情包屆的網紅。作為食物,它也非常受歡迎,清蒸能吃到皮皮蝦的原味,愛好重口味的推薦椒鹽,等油熱了再下鍋,大火炸至表皮變紅,下椒鹽、五香粉、料酒等佐料翻炒,經過復炸的椒鹽皮皮蝦,外殼已經酥脆,懶人可以直接一節節咬著吃,蝦肉一吸就飛進嘴里,十分過癮。勤快的就先剝殼,把一整只皮皮蝦剝好就可以直接一口吞下了。椒鹽味道已浸入蝦肉,伴隨著皮皮蝦的鮮味,非常適合炎夏。
蜆子 不加水干鍋煮
一點水也不加,干鍋煮,開鍋不多會兒就能聽到“啪啪”開口的聲音,不要打開鍋蓋,等3~5分鐘,這樣做出來的蜆子肉很嫩。
生蠔 開鍋后蒸3分鐘
將生蠔放到蒸鍋的箅子上蒸熟,水開鍋后再蒸3分鐘。生蠔大小影響蒸的時間,個頭大的生蠔蒸的時間須延長1分鐘。
海螺 煮海螺必須加水
煮海螺必須要加水,一般1千克海螺加一碗水。開鍋后滴上兩三滴食醋或香油,這樣螺肉會很容易挑出。看到海螺的螺頭略微探出身來,就能出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