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曄
【摘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及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問題,強調青年一定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并從原因、主要內容和途徑等多角度進行闡釋。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述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將助力青年成長為黨和國家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原因、主要內容;途徑
理想信念是人特有的精神現象,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理想信念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指引人生方向,提供精神動力,幫助人們成就事業,實現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講話中多次指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同時特別突出強調要加強對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他把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置于“中國夢”的語境下,號召廣大青年樹立與“中國夢”相統一的“青春夢”,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一、習近平重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因
(一)馬克思、列寧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青年及其教育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曾指出:“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強調:“不吸收全體工農青年參加共產主義建設,你們就不能建設共產主義。”并且,他建議所有學生組織、團體和小組,“在工作中把培養自己成員的完整而徹底的革命世界觀當作首要任務”。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各屆領導集體都高度重視青年工作。毛澤東曾把青年比作“早晨七八點中的太陽”,提出要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鄧小平在“四有新人”的概念表述中,把“有理想”擺在了第一位;江澤民希望青年“堅持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胡錦濤號召廣大青年做到五個“堅持”,其中,“堅持遠大理想”是首要要求。
(二)新時代下青年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時代青年是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創新發展的先鋒。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這充分肯定了青年具有強大的創造力,能夠推動國家創新發展,助力社會進步。
新時代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上對廣大青年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不愧為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不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生力量”,并鼓勵青年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在實現“中國夢”的時代進程中實現青春夢想。
新時代青年是促進外交事業發展的排頭兵。習近平曾在談及中國與新加坡的關系時指出,希望兩國青年“共當中新友誼的忠實繼承者、積極參與者、熱心奉獻者,成為中新關系發展的生力軍”,鼓勵青年為促進國際合作、增進與各國友好往來做出貢獻。
(三)當今青年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理想信念變化不定,易產生動搖。青年處在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時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前世界局勢變動不定,不同文化相互沖擊,且互聯網加速網絡輿情變化,使得青年充滿困惑與迷茫,思想活動特點呈現獨立性強、多元化和變動不居的特點。
理想信念偏向功利化、世俗化。在當代,受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一些青年政治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差,崇尚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并且隨著西方腐朽思想的傳入,青年思想受到暴力和色情內容的污染,理想信念迷失,思想出現墮落與腐化傾向。
理想與實際行動相脫節。當下很多青年只在口頭上談理想信念,而不愿踏出現實的一步,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依靠這種精神品質,我國才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青年要重新拾起艱苦奮斗精神,把心中的理想變為眼前的現實。
二、習近平強調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信仰指向是明確的,那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近代以來,中國各階級的先進分子嘗試用多種思想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實踐,但是都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進行了艱難的理論探索,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堅持自己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正是由于我們黨、我們國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我們才能實現革命的勝利,才能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習近平反復呼吁,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我們要堅持信仰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引領思想進步,推動事業發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信念
在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習近平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如今,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社會主義陣營的衰落以及國內出現種種建設問題,使得青年對社會主義的未來產生了困惑與迷茫情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削弱了。在這種情況下,要積極引導青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不變質,社會主義事業不斷蓬勃發展。
(三)“中國夢”的遠大理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今我國發展的時代課題,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最終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指出,“中國夢是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并進一步論述:“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因此,要鼓勵廣大青年不懈奮斗,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四)科學的個人奮斗目標和道德信念
2013年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導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這一論述闡明了理想信念對于青年的重要作用。青年的理想信念要符合自身特點,要將個人追求同民族、國家、人類的命運結合起來。同時,習近平還指出,“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因此,青年要樹立良好的道德信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和行動準則,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習近平指明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實現途徑
(一)加強對青年的科學理論教育
青年樹立堅定的社會理想信念,要經歷一個從依從到認同再到信奉的過程。而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要具備理性思維能力和理性批判能力。因此,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就尤為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學懂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領會了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高校要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使得青年學生汲取更多的理論知識。同時,號召各界青年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學習,通過互聯網等多媒體手段掌握更多的科學理論。通過加強青年的科學理論教育,可以使青年認清人生奮斗方向,自覺抵抗錯誤思想觀念,樹立起科學的理想信念。
(二)引導青年正確看待歷史
任何理想信念的建構都不是虛無的,它必須建立在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和文化根基的清醒認知之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個講清楚”,便告訴了廣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高度自覺與自信的基礎上。此外,他還總結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進行傳統歷史文化教育和黨史、國史教育,可以使青年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思想源頭和歷史價值,在內心形成認同,進而在實踐中踐行。因而,可以通過歷史知識教育,或是組織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紀念館等活動的方式,使青年在實際中了解歷史、感悟歷史。
(三)鼓勵青年投身于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付諸實踐是關鍵的一環。習近平號召“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他鼓勵青年積極從事各項社會實踐,在實際的奮斗中踐行理想信念。青年學生要在學習中不斷培育科學的理想信念,機關青年要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踐行理想信念,企業黨員要在從事生產的過程中堅定信念,實現理想。只要各行各業的青年不懈努力,我們就會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越來越近,新時代青年的個人理想抱負也能夠更好地實現。
(四)完善和拓寬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
一方面,要優化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各級教師要創新教育教學形式,避免使用過去“填鴨式”的灌輸教育,選擇青年學生易于接受的手段和方法,使科學的理想信念不僅入耳入眼,更入腦入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這一新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下要求:“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四、習近平關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論述的時代價值
(一)有利于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群眾基礎是政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關鍵。青年群眾是黨執政的重要依托,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將來也大有可為。習近平對青年給予高度評價:“從來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從來都把青年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青年一代要成為黨的后備軍,首要的是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通過把青年培育成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馬克思主義者,黨的事業就會后繼有人,黨的執政地位就會得到鞏固,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二)有利于凝聚廣大青年的力量,推進“中國夢”的實現進程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離“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越來越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都提到了青年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的重要責任和歷史使命。因此,如果青年能夠樹立與“中國夢”的奮斗目標相一致的理想信念,不斷弘揚“中國精神”,朝著理想信念的方向不懈奮斗,個人的力量就會匯聚成強大的“中國力量”,從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三)有利于牢牢把握對青年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打破西方的政治圖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認,西方敵對勢力也加緊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對我國進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滲透,并尤其加強了對青年意識形態的控制。它們大肆利用網絡等新興媒介傳播暴力、色情等內容,企圖用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腐蝕我國青年的思想觀念。面對這些“顏色革命”和不良思想文化的威脅,加強對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使青年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堅持良好的道德信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因此,只有加強教育與管控,才能打破西方的“陰謀”,保證我國青年的思想“不變色”。
(四)有利于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青年成長成才
青年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將使青年終身受益;反之,將給青年以后的發展留下嚴重隱患。當下很多青年出現了理想信念淡化,崇尚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傾向,甚至榮辱觀顛倒,法治意識淡薄,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問題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與學校教育尚存在重科學知識教育、輕理想道德教育的現象密切相連。因此,在對青年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教育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對青年群體的理想信念教育,促進青年思想上的成熟和進步。青年只有具備了科學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健康成長,未來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人。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10.
[2]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3]列寧.列寧選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5.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50,175.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8-279.
[6]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出版社,2013-7-1.
[7]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http://www.gov.cn/ldhd/2013-05/05/content_2395892.htm,2013-05-05.
[8]習近平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N].人民日報,2013-09-10.
[9]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
[10]習近平.深化合作伙伴關系 共建亞洲美好家園[N].人民日報,2015-11-08.
[11]陳俊宏.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3-09-26.
[12]習近平.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交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N].人民日報,2013-06-27.
[13]劉泰來.習近平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5).
[14]梅萍,羅佳.“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特點、困惑與引導——兼論學習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論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5):12-15.
[15]湯蒼松.中國共產黨人的青年觀[J].中國青年研究,2013(09):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