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乾
(瓦房店市萬家嶺鎮人民政府綜合服務中心,遼寧 瓦房店 116303)
萬家嶺鎮紅富士蘋果生產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21世紀得到迅速發展。全鎮現有紅富士蘋果2.8萬畝,年產量4.6萬噸。該鎮地處渤海灣蘋果優勢區,自然條件非常適宜紅富士蘋果生產,加之歷經40年栽培和百年蘋果栽培積淀,積累了較豐富的紅富士蘋果栽培管理經驗,所產的紅富士蘋果個大形美、色艷味佳,備受消費者青睞,成為當地具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主產品種,但在生產栽培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需加以解決。
在紅富士蘋果發展初期和中期,果農對紅富士蘋果著色難易還缺乏明確認識,盲目而大量引進紅富士各種品系,有的著色困難,導致現在仍有少部分的結果樹著色困難,影響果農收益。
有的果樹留大枝太多,平均單株留大枝在8~9個以上,層間距過小,使整個樹體主輔不分,主從不明,枝條重疊交叉嚴重,通風透光差。有的主干偏低,只有30~40厘米,形成很多拖地枝,有的樹體太高,已經超過4米多;同時,樹冠頭部和中部輔養枝過大,遮光嚴重。有的果農對1年生旺枝短截過多,形成分枝過多,長勢過旺,樹冠密閉,通風透光不良,導致成花少,坐果差。有的對背上直立強枝連年緩放或是對競爭枝控制不力,導致主枝太弱,側枝過強,使樹形混亂,直立枝、徒長枝過多,營養生長過盛。
清耕易破壞土壤結構,使生長最活躍、吸收養分能力最強的淺層根系不能發揮其良好作用,還導致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有機質消耗快,肥力逐年下降。果園“清耕制”又增加果園鋤草的勞力和化肥投入。
一是施基肥時間不科學,有的果農不重視秋施基肥,多在春季施用基肥。二是施肥深度不科學,有的果農習慣把有機肥撒于樹盤中,再進行淺翻,這種施肥方法易導致根系上浮,使根系遭受凍害、旱害,使樹體衰弱老化。三是施肥量不科學,有的果農僅憑經驗施肥,有的施氮肥過多,造成樹旺貪長成花困難;有的施鉀肥過多,造成缺鈣等生理癥狀;有的肥料施用不足,果品產量低、質量差。四是肥料搭配不合理,蘋果樹需氮、磷、鉀三要素之比為2∶1∶2,生產中不少果農偏重鉀肥施用,忽視氮肥、磷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造成果品質量難提高,大小年現象嚴重。五是施肥和澆水配合不當,有的果農重視施肥,忽視澆水工作,影響肥效。六是施用劣質肥料,有的果農購買低價劣質肥料,施用后引發肥害或導致樹勢衰弱。

修剪時結果枝留的過多,開花總量大,又不進行稀花,消耗大量營養,導致果個變小、商品價值降低,使樹勢變弱,造成大小年現象。
有的果農選用造價低的雙層袋套果,導致果面星點大,果面不光潔。套袋時間過早易掉果,過晚果面易發生銹斑和影響果實著色;摘袋時間不科學導致著色不良、日灼等問題。
有的果農在摘袋前對全樹進行摘葉,而且摘葉量超過全樹葉片量的30%~60%,雖然利于果實見光上色,但影響果樹秋季葉片制造儲存營養,如遇高溫或晝夜溫差較大天氣時,極易發生大面積日灼。
一是蘋果落花后至套袋前的幼果期內,不注意病蟲害防治藥劑的選擇,用乳油類殺蟲劑和質量差的殺菌劑,用尿素進行葉面噴肥等,導致果銹發生。二是隨意降低農藥使用倍數,導致病蟲產生抗藥性,增加防治難度,也對果實產生不良影響。三是不注意藥劑的輪換交替使用,導致防治效果越來越差。噴藥時,噴頭距離果面太近,部分果農為了圖方便應用噴槍,致使噴藥效果差,易對果面產生傷害。
近些年,國慶、中秋兩節市場活躍,有的果農在兩節期間對紅富士蘋果進行采收,雖然已達到全紅標準,但果實品質還未達到標準;有的在果實達到全紅、色澤艷麗時沒有及時采摘,導致果面色澤老化;采摘后不及時銷售或冷藏處理,導致果樹商品性能下降,造成經濟損失。
大力發展易著色紅富士品種,如昌紅富士、望山紅、禮泉短富、煙富6號、巖富10號、煙富8號、煙富3號以及當地著色快、色澤艷麗的紅富士優系等,對著色難的逐步淘汰,適宜換頭的采用無病毒接穗進行高接換頭。
根據高光效整形修剪技術要求,對存在問題的樹形進行規范改造,從根本上解決樹體光照問題,主要是減少主枝數量,打開層間距,疏除背上枝組,形成以“改良”基部三主枝鄰近半圓形為主的樹形。改造后樹體結構為:干高60~70厘米,樹高4米,冠徑6米,有中心干,主枝5個,在中心干上呈兩層排列,下層主枝3個,每個主枝上著生側枝2~3個,上層主枝2個,每個主枝上著生側枝1~2個,主枝角度60°~70°,層間距120厘米以上。在改形過程中,要靈活掌握改形技術,在保證全樹5個主枝的前提下,對于干高60厘米以下和4.5米以上的主枝要在2~3年內疏除。對不用的輔養枝,主枝背上和兩側多余的強旺大枝,主枝背上的結果枝組也要逐步疏除,重點培養背下和平斜結果枝組,拉開結果枝組間距,大型結果枝組間距80厘米左右,中型結果枝組間距50厘米左右,小型結果枝組間距20~30厘米,控制適宜的枝類比,長、中、短枝比例調整為2∶3∶5,花、葉、芽比控制在1∶(4~5),每畝枝芽量控制在6.5萬~7萬個。夏季修剪主要疏除背上直立枝、徒長枝和競爭枝。通過冬、夏修剪相結合的方式,做到樹體結構合理,生長健壯,樹勢平衡,通風透光良好。
改果園清耕制為生草制,實行樹下清耕、行間生草,或全園自然生草,當草高40~50厘米時,用割草機割草,留茬高度5~15厘米,全年可刈割3~4次,逐漸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保持水土,逐漸修復土壤酸化、板結現象,效果良好。
2.4.1 秋施基肥,合理分期施肥 早秋或果實采收后施用基肥,在樹冠投影范圍內挖環狀深溝,溝深、寬各40厘米左右,盛果期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公斤,外加硼砂2.5~5公斤。全年分期追肥2次。第一次花前或花后,畝施硫酸鉀三元復合肥(25-13-8)100公斤;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畝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鉀35~45公斤。購買化肥一定要到正規部門,要購買三證齊全的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肥料。追肥方式一般在樹冠下挖6~8條放射狀溝施入,溝深15厘米。
2.4.2 合理灌水 土壤干旱時及時灌水。一般在開花前1周、花后14天幼果細胞分裂期、果實膨大期、深秋土壤封凍前及每次施肥后進行灌水。
2.4.3 葉面施肥 葉面補充鈣肥和鉀肥。對易缺鈣的果園,一般從落花后到套袋前,每次噴藥都添加葉面鈣肥進行補鈣,每次間隔10天左右,連噴2~3次。套袋后到果實成熟前可再噴鈣肥1~3次。鈣肥一般選用氨基酸鈣300倍液、果蔬鈣1000~1500倍液等。對著色不良的紅富士蘋果樹可在8~9月噴施350倍磷酸二氫鉀,每7~10天噴施1次,連噴4~6次,補充樹體營養,增強光合作用,使果實摘袋后能及時著色,效果良好。噴葉面肥時盡量避開20~25℃的高溫天氣。
為節省養分,要以稀花為主。疏花時根據氣候、樹體長勢等情況,遵循“因樹定產,看枝留花”原則,留出比預計產量多10%~20%的花量,多余花序及早疏除。疏花時疏密留稀、疏弱留壯,間隔20~25厘米留生長健壯花序,每個花序只留發育健壯的中心花,其余摘除。花期利用壁蜂進行異花授粉。坐果后及早疏果,每個花序留1個好果,保留生長健壯的中心果、下垂果,其他果去掉。每畝產量控制在2500~3000公斤。
一般選用質量好的、內袋黑色的雙層袋,套袋時撐開紙袋,使果實在袋內懸空,扎緊袋口。落花后5周左右開始套袋,從6月上旬開始到6月下旬結束,套袋時先套不易著色的果樹,后套易著色的果樹。近年來,為了改善果實外觀,有少部分果農應用內袋為紅蠟袋的雙層袋,生產出的果實表面更加細膩光潔,色澤鮮艷。秋季摘袋時間緊,普通雙層袋采用一次性摘除方式,內袋為紅蠟袋的雙層袋采用兩次摘袋法,為防止日灼發生,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摘袋前幾天,灌一次小水;二是摘袋時間在9月下旬,盡量在晝夜溫差較小時進行;三是遇下雨天、大風天不摘袋;四是避開中午前后高溫時段,或摘樹內膛的果袋。摘袋同時對果、枝接觸部位墊專用海綿墊。
一般在摘袋同時摘除近果葉片,防止遮光和發生葉磨損傷,摘袋3~4天后,再摘除果實周圍葉片,總摘葉量不宜超過全樹葉片量的30%。摘袋后開始鋪反光膜,使果實及早接受下部光照,利于萼洼部分充分著色,經實踐,效果好于摘葉后再鋪反光膜。當果實陽面上色達到50%時,再把果實慢慢旋轉180°,使果實陰面見光上色。
全年打藥3~8次。萌芽前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后到套袋前噴藥2~3次,為防止幼果發生果銹,推廣應用水乳劑、微乳劑、可溶性液劑、懸浮劑等不易誘發果銹的優質劑型農藥,一般前期選用50%多菌靈600~800倍、70%甲基硫菌靈1000~1200倍等殺菌劑;后期選用35%福連1000倍、70%甲基硫菌靈1000~1200倍等殺菌劑。殺螨劑可使用懸浮劑型的50%四螨嗪5000倍和微乳劑型的5%能爾(齊螨素)5000~6000倍;廣譜殺蟲劑可使用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等;殺蚜蟲及盲椿象可使用30%啶蟲脒微乳劑6000~10000倍等。7、8月份根據降雨量及病蟲害發生情況,多噴施殘效期較長的殺菌藥1~3次,一般選用43%戊唑醇懸浮劑3000~50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等。摘袋前2天噴殺蟲殺菌藥1次,減少各種病菌及害蟲數量。農藥要按規定濃度使用,不得隨意提高或降低使用濃度。噴藥時,應選擇適宜的噴霧孔徑、噴藥壓力,使藥劑霧化程度盡可能高,以減少藥劑在果面的黏著量。噴頭與果實距離要達到40厘米以上,以減少果面傷害,避免果銹發生。
根據多年來的生產實踐,對紅富士蘋果進行適期采收和分期采收,有利于提高果品的商品質量,順應市場需求。本地一般在10月中旬開始分1~3次對著色達到全紅、口感達到標準的紅富士蘋果進行采收,采收后立即銷售或及時分級入庫儲藏,直到10月下旬采收結束。采收時嚴格遵守操作規范,注意不能撞落留下的果實,在有雨、霧的天氣或露水未干時不宜進行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