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茜,曹玉美,銀泉鳳,陳遠鵬,孫如水,李玉姿
(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良圻原種豬場,廣西 橫縣 530317)
隨著現代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模式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家庭化養殖模式,對于自繁自養的規模化豬場而言,其管理的重點是種豬,而種豬管理的重要環節便是產房[1]。如今,隨著飼養密度不斷增加,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風險也逐漸增大,因此,控制致病微生物在產房中的傳播和擴散成為保障豬群健康、提高生產成績的有效途徑。就產房而言,在每批仔豬斷奶后到新調入妊娠母豬的這段時間里,做好空欄消毒工作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采用噴霧消毒殺滅豬舍環境中的微生物是豬場常用的消毒方法[2],但市面上的消毒劑效果參差不齊,配合使用的方案也琳瑯滿目,選擇有效的消毒劑,并按照合理的消毒方案進行消毒成為消毒成敗的關鍵因素。本試驗采用細菌培養計數的方式,對所使用的消毒劑與消毒方案進行消毒效果評估,并比較兩種消毒方案的殺菌效率,為消毒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1.1 材料 40%二氯異氰脲酸鈉,1∶1000稀釋備用;戊二醛癸甲溴銨,1∶500 稀釋備用;6.25%生石灰,5∶80稀釋備用;4%燒堿稀釋液;沖欄機,普通營養瓊脂、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1.2 時間與地點 試驗于2017年8月28日~9月3日在廣西良圻原種豬場A豬場產房(產5、產6)進行。兩棟產房面積相同,長為40m、寬為8.4m,面積為336m2。
1.3 方法與步驟
1.3.1 消毒方案 方案一(產5):采用“4%燒堿沖洗欄舍→40%二氯異氰脲酸鈉→戊二醛癸甲溴銨→生石灰”消毒三次的方式;方案二(產6):采用“4%燒堿沖洗欄舍→40%二氯異氰脲酸鈉→生石灰”消毒二次的方式。
1.3.2 操作步驟
(1)方案一:早上斷奶結束后立刻進行第一次采樣,取得初始菌落數,關閉窗戶后先用4%燒堿稀釋液沖洗欄舍,沖洗完畢后持續封閉欄舍14h,再通風干燥3 h,之后進行第二次采樣,取得沖洗欄舍后的菌落數;通風干燥完畢后,使用稀釋好的40%二氯異氰脲酸鈉進行第一次空欄消毒,消毒后封閉14h,再通風干燥3 h,然后進行第三次采樣,取得第一次空欄消毒后的菌落數;接著用稀釋好的戊二醛癸甲溴銨進行第二次空欄消毒,消毒后同樣封閉14h、干燥3 h,并進行第四次采樣,取得第二次空欄消毒后的菌落數;最后用稀釋好的6.25%生石灰進行第三次空欄消毒,直接干燥17 h后進行第五次采樣,取得第三次空欄消毒后的菌落數。
(2)方案二:僅按原始的消毒流程進行消毒。首先用燒堿稀釋液沖洗完畢,再使用40%二氯異氰脲酸鈉(1∶1000)消毒,封閉 14h、通風干燥 3h,接著用6.25%生石灰(5∶80)消毒,封閉 14h、通風干燥 3h,即結束消毒,采樣時間同方案一。
1.3.3 采樣方法 用無菌棉簽對硬質地板表面進行多點采樣。采集點為產5(方案一)和產6(方案二)的南4欄、北10欄、南17欄這3個位置。采樣的表面包括仔豬料槽、保溫箱外壁、母豬料槽、地面、產床欄桿、墻面、產床表面、電線桿支架。
1.3.4 樣品處理 將棉拭子用5mL無菌生理鹽水浸泡,渦旋振蕩,洗脫細菌。將1mL菌液與配制好的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澆板混勻,冷卻后分別放置于37℃恒溫箱中培養24~48h,記錄培養皿菌落數,取平均值統計菌落數目。
1.3.5 數據統計 計算出每個時間段的細菌總數,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比較不同消毒方案的消毒效果差異,并計算其殺菌率。
細菌總菌落數(CFU/mL)=平板上菌落數×稀釋倍數;殺菌率=(消毒前菌落數-消毒后菌落數)/消毒前菌落數×100%。
2.1 殺菌率的比較 表1、表2分別為方案一(產5)經過3次消毒處理,每次采樣后在普通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上培養、計數得到的菌落數及相應殺菌率;表3、表4分別為方案二(產6)經過兩次消毒處理,每次采樣后在普通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上培養、計數得到的菌落數及相應殺菌率;圖1、圖2分別為產5、產6在消毒前和完成消毒后,各個采樣點的細菌數量。

表1 采用方案一消毒后在普通培養基上的細菌數 CFU/mL

表2 采用方案一消毒后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的細菌數 CFU/mL

表3 采用方案二消毒后在普通培養基上的細菌數CFU/mL

表4 采用方案二消毒后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的細菌數 CFU/mL

圖1 方案一各采樣點在消毒前、后的細菌數量

圖2 方案二各采樣點在消毒前、后的細菌數量
2.2 分析 由表1分析可知,斷奶之后產房內的細菌數量比較多,采用方案一經過4%燒堿沖洗后,總菌落數和大腸桿菌數量明顯下降(P<0.05),對大腸桿菌的殺菌率達到了99%以上,證明用燒堿沖洗欄舍很有效。用40%二氯異氰脲酸鈉進行第一次消毒后,對欄舍中3個點的總菌殺菌率分別為90.72%、82.98%、90.11%,平均殺菌率為87.94%;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銨進行第二次消毒后,對欄舍中3個點的總菌殺菌率分別為93.75%、92.86%、94.22%,平均殺菌率為93.61%;最后再用6.25%生石灰進行第三次消毒,對欄舍中3個點的總菌殺菌率分別為98.35%、97.78%、95.75%,平均殺菌率為97.29%。
由表3分析可知,方案二在使用4%燒堿沖洗欄舍后,其細菌數量也明顯下降,前后細菌數量差異顯著(P<0.05),對大腸桿菌的殺菌率也達到了99%以上;使用40%二氯異氰脲酸鈉進行第一次消毒后,對欄舍中3個點的總菌殺菌率分別為84.08%、86.66%、90.86%,平均殺菌率為87.2%;用6.25%生石灰進行第二次消毒后,對欄舍中3個點的總菌殺菌率分別為95.78%、90.36%、93.56%,平均殺菌率為93.23%。
由圖1和圖2分析可知,通過利用方案一和方案二消毒后,欄舍中各區域的細菌數量都有所減少,且方案一的細菌殘存量少于方案二,細菌數量差異顯著(P<0.05)。就具體的消毒位置而言,仔豬料槽、地面、產床表面、電線桿支架等地方的細菌殘存量較大,這些地方均為易疏漏之處,故在之后的消毒工作中應對這些死角加以重視。
眾所周知,產房衛生是豬場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母豬繁殖效率管理的一部分,而消毒是豬場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措施,做好產房的消毒衛生工作,不僅能夠為母豬和新生仔豬提供潔凈的生存環境,還能斷絕致病性微生物在豬場流通,降低疫病風險,從而提高生產效率[3]。
目前常見的消毒方式包括噴灑法,即:將配置好的消毒液直接用噴槍噴灑,適用于妊娠舍、育肥舍、走道等;高壓噴霧法:用專用高壓噴霧器向空中噴霧,適用于任何空間的消毒;還有熏蒸消毒,紫外線照射消毒等[4]。消毒劑的類型也是種類繁多,按照成分不同可以分為醛類、鹵素類、碘類、堿類、過氧化類、酚類、季銨鹽類、醇類。本試驗所使用的戊二醛癸甲溴銨,是我國近年來新推出的一種新型復方消毒劑,它綜合了醛類和季銨鹽類消毒劑的優點,具有雙重殺菌效果[5]。
本試驗設計了兩種消毒方案,通過對比不同消毒方案的消毒效果,研究戊二醛癸甲溴銨的有效性,從而更好地擬定科學合理的消毒方案。從結果可以看出,方案一和方案二在僅經過4%燒堿沖洗和40%二氯異氰脲酸鈉消毒后,平均殺菌率分別為87.94%、87.2%,達不到90%,因此有進行第二次空欄消毒的必要。方案一在經過3次干燥消毒后,平均殺菌率達到了97.29%,而方案二在沒有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銨消毒劑的情況下,平均殺菌率為93.23%,比方案一低了4.06個百分點,可見方案一的消毒效果優于方案二。因此,加用戊二醛癸甲溴銨類消毒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殺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