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彪
摘要: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價值共創模式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為了理解價值創造的具體運行邏輯,保證價值創造的連續性,構建了基于科技金融服務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特征和要素。深入分析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的模式,為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的實踐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Abstrac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 ecosystem value creation model is a new type of business mode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operational logic of its value creation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value creation,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innovative ecosystems ba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s were analyzed to deeply analyze the value cre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cosystem based on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s. The innovative ecosystem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s.
關鍵詞: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價值共創;協作機制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s;innovation ecosystem;value creation;collaboration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F0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8-0023-02
0 引言
科技創新與金融發展有機結合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發展科技金融的實質是要求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成為的主體[1-2]。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所有社會組織團體都可以通過該環境積極參與并創造價值,充分發揮社會機制在科技金融服務領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形成共識和價格價值,形成一個開放的貿易匹配過程,包括價值共識、價值共生、價值共享和價值雙贏[3-4]。基于價值共創視角構建對服務創新發展、提升企業績效具有重要意義[5]。要圍繞金融服務業的創新需求,開展全方位、專業、深度的創新活動,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基于價值創造視角的創新生態系統模型和合作機制是科技金融服務業的一個新的研究視角,目前很少提及。從價值創造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特征和要素,基于價值創造的調節功能,構建了創新生態合作機制。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完善科技金融創新的生態環境,打破固有的金融服務思想,以市場為導向機制。為生態服務創新中價值創造的持續性及傳遞的穩定性提供科學支持和指導[6]。
1 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內涵、特征與要素構成
1.1 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內涵
創新生態系統是由環境、技術、組織和政治子系統組成的創新系統演化而來的。通過交互形成鏈接網絡,該網絡具有動態、自發特征。科技金融是由政府、企業、高校、金融機構等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金融資源的多學科組成的系統。政府部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積極倡導和完善創建有利于多贏科技金融環境。以科技金融服務為研究對象,以社會組織團體為紐帶,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形成了一種共生競爭、復雜開放、動態演進的創新生態系統[7-10]。
1.2 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特征
①多要素構成。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由創新體系、網絡和創新環境、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等諸多創新主體以及創新文化組成。在不同領域、產業、社會團體中相互滲透,協調發展。
②互動虛擬化。基于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的虛擬合作,企業間服務網絡傳輸和科技市場的新需求,積極探索新的服務方法,搶占新的服務模式。
③合作邊界不明確。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具有開放性和復雜性的特點的多維網絡結構,由不同的產業鏈交織組成。
④生態系統的風險性。由于該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一般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風險:1)管理。2)合作。3)整合。
2 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價值共創模式構建
基于整體價值共創的原則,建立上下游企業信任合作關系,形成基于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的產業集群價值網絡模型。
2.1 上下游互動延伸
上下游互動延伸是指參與企業跨區域、空間、邊界合作。有3個方面:一是科技、金融服務企業與客戶企業之間的戰略互動。二是技術金融服務企業與上下游供應鏈的價值互動關系。三是公司之間的運作互動關系。
2.2 模塊細化分解
模塊細化分解是在網絡交互擴展中,為了明確服務需求,分解、優化和整合,增強企業專業優勢,包過以下3個方面:一是企業間產品模塊業務的整合。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二是企業間過程模塊實時交接。將整個過程系統分解、及時有效地解決現場問題。三是企業間功能模塊的轉移。將功能分解為創新、信息、知識、外包等服務的子系統。
2.3 資源集成共享
基于上下游交互擴展及功能模塊細化分解,科技金融服務企業、分包商、供應商、物流供應商、IT服務提供商、中介機構和客戶企業,通過溝通和協商來實現關系整合和資源整合。
3 基于價值共創的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協同機制設計
①信息服務共享的整合機制。
信息服務共享是指跨區域、空間的各種創新信息資源的信息處理、信息鏈接、信息交換和信息轉換過程,流通共享。
②企業聚合發展的整合機制。
構建科技金融服務業的區域合作機制, 打破行業和行業壁壘。運行機制如下:一是優化產業布局,以科技金融服務重點領域為突破口,充分整合科技創新資源;二是培育科技金融服務新集群,構建區域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新技術;三是構建科技金融服務產業集群,依托區位、資源優勢,形成產業集群,構建互補性產業技術創新鏈。
③組織協調管理一體化機制。
創造和諧發展環境,創造和諧發展價值的創新生態系統,為科技金融服務協調關系。首先,通過激勵、文化共享等方式協調創新主體間的合作關系,減少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建立企業間的相互信任,逐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確定平臺企業的功能定位,保證合作關系;三是基于不同的協調內容、主體和方法,制定技術和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的運作流程和規則,來更好的組織和管理平臺,進一步增強合作關系和創新的效率。
④產學研合作的整合機制。
產學研合作是開放的,對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和企業,大學之間的有機協作和分工的動態復雜系統。在籌備階段,應圍繞主導科技金融服務主導產業、科技金融服務業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建立政府溝通與合作機制。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前沿領域的發展、創新和共享的渠道建設;在接觸期有效對接機制建設及產業化基地多元化、社會化,與知識創新平臺構建,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釋放創新效率,實現價值;在實施過程中,加快科技金融服務資源的轉化。
4 結語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中環境和技術的快速變化,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模式對科技金融服務轉型升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基于價值創造的視角提出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構建了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并在此基礎上設計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系統協同機制,為科技金融服務的創新、生產和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和視角。同時,促進科技金融的創新,加快科技金融服務業的轉型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肖奎喜,謝玥玥,徐世長.創新驅動背景下實現中國科技金融突破性發展的制度安排及政策建議——基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科技金融體制創新的借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23):105-110.
[2]黃燦,許金花.日本、德國科技金融結合機制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57-62.
[3]張興旺,陳希敏.國內外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模式比較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7,35(05):112-115.
[4]GIEDRIUS J, KRISTINA G.Smart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cosystem[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156) :125-129.
[5]周文輝.知識服務、價值共創與創新績效——基于扎根理論的多案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5,33(4):567-573.
[6]王麗平,李菊香,李瓊.科技服務業創新生態系統價值共創模式與協作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06):69-74.
[7]王海花,謝富紀,周嵩安.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下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四維”協同框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 (17):7-10.
[8]張媛媛,袁奮強,劉東皇,陳利馥.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協同發展研究——基于系統耦合理論的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06):71-76.
[9]LESSARD L.Designing and managing value co-creation in kibs engagements[J].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view, 2014, 4 (7) :36-44.
[10]趙志耘,楊朝峰.創新范式的轉變:從獨立創新到共生創新[J].中國軟科學,2015(11):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