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勁松 薛敏
摘要:煤電一體化聯營雖然已推進多年,但聯營形式松散、煤電“兩張皮”等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尚未實現真正的煤電一體化。要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目標,必須以建設轉型綜改示范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為目標,通過大力發展煤-電-鋁-材一體化,著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such as inconsistenc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demonstration area of transformat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in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resource-based areas,which is the key of energy revolutionaries spearhead. Develop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al, electricity, aluminum and material can foster new domain industries,which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關鍵詞:煤電聯營;經濟轉型;新產業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coal and electricity;economic transformation;new domain industries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9-0020-02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形成產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是山西經濟發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課題。”省委省政府貫徹習總書記指示,綜合考慮山西煤、電、鋁的資源優勢,做出科學判斷,明確提出了以煤-電-鋁-材一體化發展為方向,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新路子。縱觀全國發展鋁產業較成功的做法,無不以煤為源,電為基礎,通過放大產值,實現資源優勢向市場競爭優勢的轉化。
1.1 現狀分析
山西能源資源豐富,煤炭資源保有量、鋁土礦儲量、煤層氣資源總量均居全國前茅。另外,風能技術可開發量7862萬千瓦;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6000萬千瓦;全省發電裝機容量超過8000萬千瓦,居全國第九位,其中火電機組接近6000萬千瓦,居全國第六位。由此可以看出,山西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組合匹配較優,有發展現代工業得天獨厚的條件。要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目標,必須堅決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轉型綜改示范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目標定位,通過大力發展煤-電-X產業鏈,著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1.2 國內鋁產業發展形勢
通過調研國內相關省份鋁產業發展情況,可為山西鋁產業發展提供借鑒。貴州省通過執行特殊電價政策扶持電解鋁企業,與電解鋁企業直接交易的發電企業僅收取燃料成本。廣西自治區采取自備電廠和高耗能企業組成聯合體的方式,降低電解鋁到戶電價。廣西百色地區通過建設局域電網,以100萬千瓦自備機組為支撐,孤網運行,電解鋁用電成本與發電機組內部平衡。內蒙古自治區一是依靠自備電廠為電解鋁企業供電,發電小時數達到8000小時;二是內蒙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實質性降低電解鋁、鋼鐵等產業的用電價格;三是采取風火打捆方式進一步降低交易電價。新疆自治區主要依靠自備電廠,且新疆煤價較低。這些省份發展鋁產業的經驗皆有借鑒作用。
1.3 問題分析
目前,煤炭大約占發電成本的70%,縱觀山西全省歷史發展,煤價上漲時,發電成本升高,電廠大多數虧損;煤價下跌時,發電成本下降,電廠大多數盈利,煤炭企業、電廠“此虧彼贏”問題始終存在。2017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煤價走勢上揚,高位運行,山西發電企業特別是中南部發電企業,在煤價高漲、資產負債率高、利用小時數低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再度出現大面積經營虧損,全省42家(單機20萬千瓦及以上)主力電廠有35家虧損,虧損面達到83.3%,凈虧損接近60億元。通過多方比較,綜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是煤炭大省、火電大省優勢發揮不充分。由于煤電沒有真正實現一體化,電煤大多以市場價采購,電煤價格在產煤大省中處于較高水平,全省燃煤電廠購入電煤的含稅標準價超過500元/噸,造成了煤價高時,電廠發電積極性低,導致“無電可送”;煤價低時,由于沒有與受電省份形成利益共同體,導致“無市場可送”。
二是煤-電-X產業鏈尚未形成。把煤炭轉化為新興產業的精加工產品,產值可以增加十幾倍。例如,煤的產值傳遞到電解鋁可增值7倍,鋁的產值傳遞到中高端鋁材產品又可增值3-7倍。由于煤炭行業一直以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煤電一體化聯營雖然已推進多年,但聯營形式松散、煤電“兩張皮”等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火電機組結構不合理,清潔發展受限。山西火電裝機臺數多,但平均單機容量小。容量低于30萬千瓦的供熱、煤矸石機組占比超過50%,部分骨干電廠仍以20萬千瓦的小型機組為主力機組。這些小型機組發電成本高、分布散,污染嚴重,且大幅擠占了大型、清潔發電機組的發展空間,與能源大省、煤電大省地位極不相稱。
由此可見,“市場煤、計劃電”長期博弈形成的煤電矛盾現象尤為突出,破解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走政府協調下的真正煤電一體化道路。通過煤電聯營、長期協作合同等方式推進煤電一體化,引導煤電關系由互相博弈向友好合作轉變,真正將山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
按照全省電解鋁年產量100萬噸測算,需消耗電力140億度,消耗標煤462萬噸(每噸電解鋁需耗電1.4萬度,耗煤4.62噸)。在煤-電-鋁-材產業鏈效益傳導過程中,相當于23億元的煤炭產值(462萬噸)可以實現146億元的電解鋁產值(100萬噸)。若產業鏈初始端的煤炭價格每噸降低100元,電解鋁企業可新增利潤4.62億元,將其中3.7億元(80%)用于電解鋁產能的擴大再生產,可新增7.7億元電解鋁產值和2.45億元發電產值,增幅達119.7%。通過開展鋁產品深加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以鋁合金錠為例,可提高利潤1000元/噸;中端鋁型材利潤空間可提高20~30%;高端鋁型材利潤空間可提高30~50%。
由此可見,發展鋁產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工業的關鍵在于著眼長遠,堅決扭轉單純依靠銷售煤炭獲取短期收益的觀念,真正走煤-電-鋁-材一體化道路,形成煤-電-鋁-材價格傳導協同機制,從源頭將成本降下來,進一步做大做強鋁產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工業。
3.1 實質性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
堅持“不當煤老大,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理念,通過降低電煤價格,降低上網電價,有效發揮山西能源資源優勢,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煤-電-X”產業鏈。
據統計,2017年全省發電用煤1.2億噸,其中省內自用電煤8000萬噸。建議針對這8000萬噸省內自用電煤,研究制定支持性政策,由政府主導干預,將價格降下來。煤礦低價向電廠定點、定量、定煤種穩定供應,切實實行真正的煤電聯營模式,切實降低省內各行業用電成本。建立能源價格與終端產品價格聯動機制,提高終端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3.2 盡快形成煤-電-鋁-材一體化產業鏈
山西是我國鋁土礦、煤炭、電力資源和區位優勢等因素匹配最優的省份,電力成本約占電解鋁成本40%,降低電力成本是促進鋁工業發展的關鍵。建議:一是以電力體制改革為契機,切實降低煤電企業用煤成本。二是整合“煤-電-鋁-材”全產業鏈。以低煤價促進低電價,進而吸引全國優質鋁加工企業落戶山西,拉動全省用電量高速增長,提升燃煤機組利用小時數,從而進一步降低燃煤機組上網電價,形成良性循環。三是綜合施措,率先在山西鋁土礦資源豐富的呂梁地區進行試點,以政府為主導,充分利用國家增量配電網相關政策,整合相關企業各自優勢資源,成立混合所有制企業,充分釋放增量配電改革紅利,全面降低關聯產業交易成本。四是采用風光火打捆交易方式供電,新能源機組達到保障利用小時后,多發電量零電價上網。五是以自備電廠置換煤電老舊機組退出產能。六是借鑒內蒙經驗,由政府出臺配套政策,理順“煤-電-鋁-材”產業鏈價格體系,激發各環節活力,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3.3 開展相關政策研究
發展煤-電-鋁-材一體化產業,實現戰略重點轉移,必然要打破以往單純靠賣煤獲利的傳統模式和由此形成的利益格局。建議及早研究舊模式替代和利益分配調整的相關政策,走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1]王璐.煤電一體化循環經濟樣本[N].經濟參考報,2014-07-21(6).
[2]王家誠.煤電一體化發展確保中國能源安全[J].當代石油石化,2006(9).
[3]常志鵬.煤電自主定價分歧緣何更大[J].瞭望新聞周刊,2006(3).
[4]林伯強.我國需謹推煤電一體化[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2(5):38-39.
[5]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