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虹霞

他靠農產品深加工,把黑豆做成黑豆油、黑豆豆腐……1年開店近100家,年收入4000萬元!
種瓜得瓜,種豆得什么?9年前,張玉鵬辭掉在北京的媒體工作,揣著3萬塊錢,回到東北老家“種地”。村里人都覺得張玉鵬肯定是“瘋”了,跳出了“農門”,竟然又跑回來當“農民”。
張玉鵬的確“瘋”了,戴著草帽,挽著褲腿,過起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說得好聽是“新農人”返鄉創業,不理解的人覺得他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但張玉鵬不在乎,一頭扎進田間地頭,做起了“職業農民”,摸索出了一套把初級農產品做成全產業鏈的打法。
張玉鵬的黑豆生意是從冰葡萄地里開始的。
冰葡萄,指在自然氣溫低于一8℃采摘的葡萄,是釀造冰葡萄酒的主要原料。張玉鵬的家鄉遼寧本溪盛產冰葡萄,他從冰葡萄種苗培育開始,到冰葡萄種植、冰酒釀造和產品推廣,打造出一條冰葡萄產業鏈。冰葡萄不僅讓張玉鵬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能手,更重要的是,他從冰葡萄種植過程中發現了黑豆的商機。
——兩排冰葡萄植株之間有2.5米寬的行距,中間會長許多雜草,種植戶一般都采用化學除草的方法,比如百草枯。但是百草枯藥效太強,難免會連累旁邊的冰葡萄植株,往往是剛給雜草灑完農藥,葡萄葉就黃了。如何才能既不用打農藥,又可以清除雜草?張玉鵬想到了東北地區普遍種植的經濟作物黑豆。
黑豆是小雜糧,本溪北甸子鄉的黑豆種植面積很小,張玉鵬是鄉里第一個大規模種植黑豆的人,頭一年就套種了1000畝。那是2013年,由于缺乏專業性知識,張玉鵬走了不少彎路。秋收的時候,黑豆容易開裂,果肉與溫度稍高一點的空氣接觸,容易發生病變。這就需要嚴格把控黑豆的選種、生長、采收等環節,以保證黑豆的飽滿、皮厚,不易開裂。
解決了黑豆種植技術問題,接下來就是銷路。張玉鵬并不想跟其他種植戶一樣,只做初級農產品供應商,單純把黑豆供應給糧油企業,他想把黑豆的價值做得更大。張玉鵬調研發現,除了豆油,市場上很少有以黑豆為主打的產品,也沒有形成完整的黑豆深加工產業鏈。
張玉鵬覺得這是一個單品突破的機會,索性做起了黑豆深加工,制作黑豆油和黑豆醬油,后來又開發出黑豆腐竹、黑豆面條等新品。這樣一來。初級農產品黑豆就搖身—變,成了消費品,經濟價值大幅提升。
張玉鵬為自己的黑豆產品注冊了品牌名,叫“幸福小農”,準備進城大干一番。
初級農產品與決消品是完全不同的玩法。新品類要想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總是要在市場上不斷試錯。剛進入市場時,黑豆產品并沒有像張玉鵬想象中的那樣水到渠成。
起初,張玉鵬也選擇進入傳統商超渠道,將黑豆油、黑豆醬油等產品鋪進了丹東市100多家超市貨架。然而,不管怎么鋪貨,就是賣不出去,銷量絲毫不見起色。無奈之下,張玉鵬只能撤出商超。
張玉鵬總結了失敗的原因:其一,傳統渠道的同類競爭激烈;其二,單價太高,1.5升黑豆油的零售價為150元,2瓶1升的黑豆醬油要90元,比同類產品貴了不止1倍;其三,沒有廣告,缺乏品牌知名度。
為什么不投廣告?張玉鵬的回答是“沒錢”。如果僅在一個地級市銷售,花費幾十萬元廣告費用,轉化率很難保證,而在全國推廣的成本又太高。如何才能降低營銷成本?張玉鵬想到互聯網。
2014年。正值微商賣面膜最火熱的時候,張玉鵬便嘗試著利用微商渠道賣黑豆油。憑借著媒體出身的優勢和之前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幸福小農在線上收割了第一波流量!
彼時,微商江湖到處充斥著“月入百萬,喜提勞斯萊斯”這樣夸張的營銷口號,張玉鵬卻大打“走心牌”,在產品文案中將自己的創業經歷娓娓道來。比如,“央視記者返鄉創業”本身就自帶話題度,為張玉鵬迅速引來關注度,也更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用小時候母親為家里榨黑豆油的小故事。增強消費者的親近感。
接地氣的產品、故事,不僅為幸福小農吸引了一大波忠實用戶,還在全國各地發展了眾多代理商。2015年,僅黑豆油產品就賣了六七百萬元。在張玉鵬看來,像黑豆產品這種新品類要想培養用戶認知,線下推廣成本太高,而借助微信的線上渠道,不僅成本低,而且可以迅速制造勢能,形成用戶增長裂變。
種豆子的做深加工產品,不奇怪;做深加工產品的自己開門店,也不奇怪。令人驚訝的是,張玉鵬不僅自己做黑豆育苗、種植、深加工、線上銷售,還自己開了門店。
在研究產品的過程中,張玉鵬注意到,豆腐和豆漿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消費頻次非常高。既然黃豆能做豆腐,那黑豆為什么不能做成豆腐和豆漿來賣?不僅要賣,而且還要開專賣店。2017年7月11日,張玉鵬的第一家“黑豆西施”門店在丹東市區開業了。
農貿市場里的豆腐經營者,大多數不懂現代營銷,更別提做獨立品牌了。張玉鵬就要通過專賣店,把豆腐和豆漿做成消費品,讓消費者專門進店購買。而黑豆腐和黑豆漿又相當于引流產品,消費者到店后。還有其他黑豆產品供其選擇,以此來提高客單價。耍知道,所有的深加工產品,都會有成倍的溢價。張玉鵬舉例,1千克6元的黑豆,可以磨成20杯黑豆漿,一杯3元,就能有10倍的溢價空間。
在選址方面,張玉鵬專挑緊挨著生鮮門店的地方開店,因為消費人群重合度高,可以借助生鮮門店導流。在門店運營方面,張玉鵬采取了“上天入地”的策略。他要求每個員工發展1000名同城微信好友,如果按照20%的轉化率,就能發展200名會員,形成消費黏性。
由于此前線上微商渠道銷售培養的消費認知,張玉鵬的線下門店顯然不會再遭遇幾年前黑豆進商超時那樣的尷尬。首家“黑豆西施”門店生意頗好,在丹東一炮而紅。
為了給黑豆西施做宣傳造勢,張玉鵬與丹東市廚師協會聯合舉辦了一場廚藝大賽。沒想到的是,有好幾個人跑來問他能不能加盟。張玉鵬意識到,做加盟能夠迅速將黑豆西施落地到全國,也有利于做大黑豆產業。于是,廚藝大賽當天就簽約了20家加盟商,離黑豆西施第一家店開業還不到一周。
目前,黑豆西施已經在全國發展了近百家加盟店,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減輕加盟商壓力,還在西安、徐州、邢臺等城市建立了中央廚房,給門店提供黑豆產品配送。此外,張玉鵬還不斷拓展新的渠道,與酒店、餐廳等餐飲渠道開發黑豆豆腐產品。目前,幸福小農已經與全國700多家餐飲企業建立了供應鏈合作關系。
幸福小農的啟示性意義在于:即便是黑豆這樣普通的小雜糧,也能通過深加工產品來延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溢價。別讓“小眾”限制了你的商業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