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飛
摘要:為了建立港口設備維修作業活動隱患排查標準,基于風險管理科學的原理,在對港口設備維修作業安全風險與危險源來源的研究基礎上,運用JHA分析方法識別港口設備維修作業活動(本文以叉車保養作業為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危險源,建立港口設備維修作業活動安全風險、危險源及控制措施信息庫。在此基礎上,建立港口設備維修作業隱患排查標準。
Abstract: In order to establish hazard investigation standards for port equipment maintenance operation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isk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safety risk and source of the hazards of port equipment maintenance operations, using JHA analysis method to identify safety risks and hazards in port equipment maintenance operations(This article takes forklift maintenance operations as an example). An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safety risks, hazard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port equipment maintenance operation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is, we established the criteria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hidden dangers in the maintenance of port equipment.
關鍵詞:維修作業活動;隱患排查標準;JHA;安全風險;危險源
Key words: maintenance operation activities;hazard investigation standards;JHA;safety risk;hazard
中圖分類號:X9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8-0069-03
0 引言
與一般工業企業不同,港口裝卸企業不提供實物產品,而提供勞務,即所謂“無形產品”。
港口裝卸企業完成貨物空間位置的轉移,即從這種運輸工具,轉移到那種運輸工具;從這種運輸方式,銜接到那種運輸方式。在此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機械設備,隨著港口作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其設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港口作業質量、作業進度和作業效益。其中,設備維修作業是保障設備正常作業的必要手段。設備的維修作業直接關系港口設備的安全有效運行,也直接影響著港口公司的生產任務順利與否。現在國內只注重強調設備管理,在維護上下的功夫遠遠不足,且未有在維修作業安全方面的研究與防控措施的制定。這導致在近年來,在港口設備維修作業中,事故頻發。隱患排查是實現維修作業事故控制的有效手段,隱患排查需要建立隱患排查標準,但目前,我國企業隱患排查標準的建立普遍是基于經驗方法,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本文將運用JHA分析方法對港口設備維修作業活動進行分析,得出分析成果,在分析成果的基礎上制定維修作業活動隱患排查標準。
1 設備維修作業與相關名詞簡介
1.1 港口設備維修作業及分類
港口設備主要包括裝船卸船設備,水平、垂直運輸設備,倉庫作業設備等等,由于港口運輸行業工作強度大等特點,港口設備的種類數量又十分龐大,港口設備的維修任務也異常繁重。港口裝卸碼頭的設備通常都是特大型的起重設備,在維修作業時,經常需要進行起重作業、動火作業、高處作業、斷路作業等高風險的特殊作業。此外,因為碼頭作業的特殊性,在維修現場經常還有其他作業同時存在,這無疑給維修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從設備維修作業活動的內容出發,可將港口設備維修作業(廣義的維修作業)分為以下三項:
①設備保養作業活動:設備保養作業通常包括對設備的清洗、潤滑、防腐等。
②設備檢查作業活動:設備檢查作業是指通過人體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器官或通過紅外線等技術手段對設備的狀況進行檢測的過程。
③設備維修作業活動:狹義的設備維修作業是指在設備部件或零件發生故障后對其進行更換或修復的過程(也會有主動性修理,但就其作業方式而言無本質區別)。
1.2 危險源及隱患
企業的安全管理是種風險管理。依據風險管理的原理,企業要預防維修作業活動事故的發生,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對維修作業活動的風險進行識別(風險識別的過程既要識別作業中存在的安全風險、也要進一步識別出對應的危險源)[1]。就危險源的定義而言,不同學者有其不同的表述,哈默(Willie Hammer)將其定義為可能導致人員傷害或財物損失事故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2],我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GB/T 28001-2011)定義危險源為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3],王建國將危險源定義為可能造成事故發生的能量載體或能量物質,物的故障、物理性環境因素、個人失誤及組織管理失誤等[4]。筆者認為,就維修作業活動而言,維修作業現場的危險源即指的是維修作業中已經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
“隱患”是我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個專有詞匯。我國的相關法規認為隱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缺陷[5]。但就維修現場作業而言,隱患是指維修作業中已經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
因此,可基于危險源辨識識別港口設備維修作業中存在的隱患。
2 建立維修作業活動安全風險、危險源及控制措施信息庫
JHA(Job Hazard Analysis)是美國職業安全健康局(OSHA)2002年推出的一種系統安全分析方法??蓪⑵溆脕韺Ω劭谠O備維修作業進行分析,識別維修作業活動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及安全風險。
2.1 安全風險及危險源識別
所謂安全風險,即指的是作業中可能發生的事故。我國安全法規將事故定義為發生針人員傷害、死亡、健康損害和財產損失的事件。在分析安全風險與危險源時應主要考慮因如下相關因素:
①環境條件(被檢維修的設備本體、介質;其他環境條件);
②人員行為(檢維修人員操作,涉及工種;其他人員行為);
③作業活動(包括特殊作業);
④檢維修使用的工具/設備;
⑤檢維修需要的能量隔離(電氣隔離;工藝隔離;機械隔離;儀表隔離;輻射隔離等);檢維修需要的個體防護裝備(PPE)。
辨識成果應具備以下輸出:①在描述安全風險時,要盡可能的將導致事故的“能量物質/載體”表述出來。②識別系統中安全風險、危險源、及它們的起因和后果。③相關信息都要具體和盡可能量化。
2.2 制定控制措施
在制定控制措施時針對可能導致事故的每一個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都要有具體、明確的控制措施。在涉及到可能出現的物的不安全狀態應重點明確現場開展生產作業活動時所要采取的措施。針對相關設備設施帶來的安全風險,不能在現場開展生產作業活動時采取的其他措施“可參見相關設備設施的安全風險和危險源控制措施”。同時注意控制措施要具體和盡可能量化。
2.3 形成活動安全風險、危險源和控制措施信息表
叉車是港口大型設備之一,同時也是危險因素較多港口主要設備之一,故本文以叉車為例根據以上步驟建立了叉車保養作業安全風險、危險源及控制措施信息表,如表1。
3 建立隱患排查標準
基于維修作業活動安全風險、危險源和控制措施信息表的成果信息,開發安全隱患檢查標準,在檢查標準中需逐項列出所要檢查的相關隱患檢查標準且要具體量化。仍舊以叉車為例建立叉車檢查、保養作業活動隱患排查標準表,如表2。
4 結論
①港口設備維修作業活動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與危險源可以通過JHA分析方法進行有效的識別。
②生產現場的隱患是指生產作業活動現場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因此,可以通過對港口設備維修作業安全風險、危險源進行識、對危險源和安全風險制定控制措施,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制定維修現場隱患排查標準。
③隱患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通過系統建立港口企業維修現場隱患排查標準,嚴格按照隱患排查標準的要求對作業現場進行隱患排查,可以有效預防維修作業現場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全.事故致因因素與危險源理論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10):67-71.
[2]隋鵬程,陳寶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安全科學與工程出版中心,2005.
[3]陳元橋.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4]王建國,田水承.危險源辨識與分析是煤礦建立事故應急體系的關鍵[J].礦業安全與環保,2011,38(1):84-86.
[5]許銘,吳宗之,羅云,等.基于LOP模型的事故隱患分類分級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24(7):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