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壯
藥品是用來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的特殊商品,在生產、流通和使用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過期藥品。醫療機構整盒開藥,患者到藥店也是整盒買非處方藥,常常是藥沒吃完,病好了,時間久了,有些藥品就會超過有效期。南方梅雨季節、夏季高溫會使有些藥品外觀及內在品質發生變化,也會產生一些廢棄藥品。政府職能部門歷來高度重視對過期藥品的處置。2016年,國務院《“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提到:加強藥品有效期和包裝材料管理,規范過期藥品等廢棄藥品及包裝材料的處置。過期藥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現實生活中,公眾卻對其危害認識不足,存在誤區。
認清過期藥品的屬性
過期藥品是指超過其有效期,也就是過了能夠保證該藥品質量的時間期限,不再可以藥用了。
很多人對過期藥品的危害認識不足,少數人不以為然,繼續使用;大部分人就像不吃過期食品一樣,堅決不再使用,其中部分人會將過期藥品隨手扔進生活垃圾中,有人好心把藥品剝除包裝,溶解后倒進下水道,還有少數人將其送給或賣給走街串巷的收藥人。其實,這些做法都有錯誤。過期藥品不是菜皮、果殼、包裝盒等一般廢物,而是危險廢物,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是有害的!
國家環保部、發改委于2008年6月6日發布《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指出: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國家衛計委于2013年6月5日發布《醫療廢物分類目錄》指出:藥物性廢物,包括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廢棄的藥品,具體有三類,一是廢棄的一般性藥品,如抗菌藥、非處方類藥品等;二是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包括致癌性藥物、可疑致癌性藥物、免疫抑制劑;三是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過期藥品存在哪些安全隱憂
個人繼續使用過期藥品,威脅生命安全 按照《藥品管理法》的規定,超過有效期的藥品屬于劣藥,是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藥品過了有效期,要么有效成分含量下降,要么分解產生有害物質,如繼續使用,一方面肯定不會有滿意療效,還會貽誤疾病的治療;另一方面會因內在質量等發生改變,危害人體。例如,公眾非常熟悉的解熱鎮痛、消炎、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其化學名是乙酰水楊酸,過了有效期就會產生酸味,什么原因呢?阿司匹林受潮會水解,產生醋酸,聞起來是酸的,另外產生的水楊酸則會對胃造成刺激,嚴重的可導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而腹痛、便血,需要急救。
過期藥品回流市場,成批危害群眾 一些不法分子低價回收過期藥品,改換包裝后,通過非法渠道銷售到偏遠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常見的是一些無證診所,繼而再次流到患者手中,嚴重危害大眾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這幾年不斷有各地藥監部門的稽查報道。
隨意丟棄過期藥品,會引發環境污染問題 過期藥品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直接丟棄過期藥品,或者混在生活垃圾中填埋,會污染環境,一些特殊性質的藥物,如強致敏性、揮發性藥物,還有有毒的抗癌藥,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更嚴重。另一方面,隨意丟棄抗菌藥物,會打破環境中的菌群平衡,增加環境中的細菌耐藥性,人體感染該耐藥細菌后,再使用這些抗菌藥物就會不起效了。醫生早就發現,一些豬羊、魚蝦的養殖戶,患了細菌感染性疾病,治療效果比較差,這跟其日常生活中,與使用抗菌藥物的養殖動物接觸有關。
如何正確處置過期藥品
藥店途徑 居民可以將過期藥品送到社會藥店的“不合格藥品回收箱”中,由政府集中做無害化處理。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驗收實施標準》規定:(藥品零售企業)營業場所應設置不合格藥品回收箱,供回收社區居民過期、變質藥品;2014年,上海市食藥監局將過期藥品回收納入《上海市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現場檢查評定細則》;滬食藥監于2015年5月5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零售藥店回收廢棄藥品處置管理的通知》,規定零售藥店應按照《上海市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驗收實施標準》設置廢棄藥品回收箱,并放置在店堂明顯位置,以方便市民處理廢棄藥品;藥店應在企業的“服務公約”中增設義務回收市民廢棄藥品的內容,并在店堂公示;藥店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對回收的廢棄藥品做好登記,登記內容包括藥品名稱、規格、劑型、數量、回收日期、經手人等;藥店應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將回收的廢棄藥品(不含企業經營性退貨),連同登記信息表,集中送往所在區縣食藥監部門指定地點;各區縣食藥監部門對回收的廢棄藥品,應指定專門地點集中存放,并做好妥善保管,在集中銷毀罰沒物品時一并銷毀;2017年,上海市食藥監局在各區市場監管所、部分食品生產企業和超市等食品經營企業、街道鄰里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居委會逐步建設500家食藥科普站,作為過期藥品回收點。媒體曾經報道,2014年10月21日,上海市食藥監局在上海星月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舉行假劣藥品現場銷毀活動,其中就有部分來自居民通過藥店渠道上交的過期藥品。
其實,公眾上交廢棄藥品是在做公益,零售藥店、食藥科普站回收廢棄藥品也是盡義務,還要無償付出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回收的廢棄藥品只能銷毀,不可能從中盈利,雙方都值得贊賞、尊重。上海市食藥監局的這些舉措,旨在進行過期藥品回收的制度化建設,暢通回收渠道,確保用藥安全,值得贊揚。
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途徑 零售藥店不可能都近在居民家門口,把廢棄藥品送到藥店也不是誰都方便,如腿腳不利索的老人。隨著上海市政府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推進,藥品回收納入垃圾分類全程管理。2018年3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實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和干垃圾”四個分類標準。其中,有害垃圾包括廢藥品及其包裝物等,并對單位、居住小區產生的有害垃圾的收運分別作出具體規定,將生活源有害垃圾納入危險廢物處理系統,強調規范有害垃圾中轉運輸,完善有害垃圾收集暫存點布局,強化有害垃圾中轉運輸過程污染控制,防止污染事故,確保環境安全。
國家職能部門、企業、醫療機構的公益活動 國家食藥監管部門每年9月組織“藥品安全月”系列活動,年底組織“清理家庭小藥箱”活動,衛計委開展“合理用藥進社區”活動,一些藥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醫療機構組織三月五日學雷鋒、慶祝“七一黨建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迎新春等公益活動。筆者就曾撰寫科普文章,介紹過期藥品回收渠道,而且每年參加多場這樣的公益服務,為居民做合理用藥指導,其中,幫助居民清理家庭小藥箱是永恒不變的節目,受到居民歡迎。
其實,過期藥品上交與回收,是“從我做起”的環境友好行為,而政府的系列舉措和企業、民眾的響應與參與,就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