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崇智
摘要 薈豐優3301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邵武市城郊鎮高南村作中稻百畝示范種植,表現出群體整齊、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莖稈粗壯、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逆性強、產量高、米質優等特點。總結了其在邵武市作中稻種植的特征特性,介紹了其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薈豐優3301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薈豐優3301;中稻;示范種植表現;高產;栽培技術;福建邵武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23-01
薈豐優3301是福建科薈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薈豐A(♀)× 閩恢3301(♂)配組而成的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2017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為閩審稻20170008(福建省農業廳通告2017年5號)。2017年邵武市城郊鎮農技站在邵武市城郊鎮高南村選擇土地連片、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田塊,安排中稻種植薈豐優3301示范,示范種植面積4 hm2。示范結果表明,該組合具有群體整齊、分蘗力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產量較高、米質優、適應性較廣等綜合良好性狀。現將示范結果總結如下。
1 產量表現
示范片經農業專家在不同點實割測產驗收,薈豐優3301平均產量8 865 kg/hm2,最高產量達9 520.5 kg/hm2。其中:一類田代表面積1.1 hm2,產量9 520.5 kg/hm2;二類田代表面積1.7 hm2,產量8 796 kg/hm2;三類田代表面積1.2 hm2,產量8 056.5 kg/hm2。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薈豐優3301屬中秈三系雜交稻品種。作中稻栽培,群體整齊,葉片直立,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抗逆性強,米質優良。有效穗數217.5萬穗/hm2,株高117.3 cm,穗長24.5 cm,每穗總粒數189.6粒,結實率82.33%,千粒重29.9 g。
2.2 生育期
薈豐優3301在邵武市城郊鎮高南村作中稻示范種植,于5月10—15日播種,6月9—14日插秧,秧齡30 d左右。8月15—20日始穗,8月20—25日齊穗,9月27日至10月2日成熟,全生育期140 d。
2.3 抗逆性
薈豐優3301經福建省2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
在邵武市種植,未發生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相對發生較輕;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也相對發生較輕,沒有倒伏現象。
2.4 米質
薈豐優3301經福建省農業廳米質檢測:糙米率81.0%,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3.0%,粒長7.6 mm,長寬比3.3,堊白粒率18.0%,堊白度3.5%,透明度1級,堿消值3.0級,膠稠度82 mm,直鏈淀粉含量15.5%,蛋白質含量8.5%。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種子處理
浸種催芽前將種子翻曬1~2 d,增強種子活性、提高發芽率,然后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浸種1 d進行種子消毒,撈起種子用清水洗凈后催芽。
3.2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薈豐優3301在邵武市城郊鎮高南村示范種植,于5月10—15日播種,大田用種量15 kg/hm2,稀播勻播,播后保持畦溝滿水、水不上畦;1葉1心后灌水上畦,畦上保持淺水以促分蘗。肥料管理,秧田施25%得利豐水稻專用肥(13-5-7)750 kg/hm2作基面肥。二葉一心期施斷奶肥尿素45 kg/hm2,插秧前5 d施送嫁肥尿素45 kg/hm2。
在秧苗一葉一心期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施,控苗促分蘗,提高秧苗素質,同時做好秧田病蟲害防治,培育帶蘗無病壯秧[1]。
3.3 適當早插,合理密植
薈豐優3301秧齡達25 d時應適時移栽,秧齡控制在30 d左右。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是確保高產的前提,插植規格以20.0 cm×20.0 cm為宜,插24萬叢/hm2以上,叢插2粒谷;插足基本苗90萬~105萬株/hm2,力爭有效穗數達到270萬穗/hm2以上[2]。
3.4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
遵循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提高基肥和分蘗肥中氮肥比例,中后期控制氮肥施用,氮、磷、鉀肥比例為1.0∶0.5∶0.8,基肥、蘗肥、穗粒肥比例為5∶3∶2的施肥總原則。底肥可施45%復合肥(20-10-15)600 kg/hm2;插秧后5~7 d施用尿素120~150 kg/hm2、復合肥120~150 kg/hm2作追肥;幼穗分化期看苗施好穗肥,烤田后落黃明顯施促花肥、落黃不明顯施保花肥,穗肥一般施尿素30~45 kg/hm2、氯化鉀90~120 kg/hm2,如稻苗偏青,穗肥只施氯化鉀[3]。
3.5 科學管水
掌握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及時烤田、水層孕穗、淺水養花、后期干濕交替的管水原則。大田苗數達330萬~345萬株/hm2時及時排水烤田,控制無效分蘗。烤田至田面出現白根,腳踩不陷泥即可復水。灌漿成熟期保持田間干干濕濕,以增加田間供氧能力,保持植株根系活力,確保籽粒灌漿充實。如果遇到秋寒危害,要灌深水保溫,保證安全齊穗[4]。
3.6 綜合防治病蟲草鼠害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通過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科學管水等措施,提高植株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根據當地植保部門預測預報,在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薊馬,大田期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做好雜草防除、老鼠危害等工作。
在稻瘟病發生初期,用40%稻瘟靈乳油2 25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施;防治穗莖瘟分別在破口期至齊穗期,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600 g/hm2,兌水750 kg/hm2噴施;防治紋枯病在水稻分蘗末期即水稻封行后,用10%己唑醇750 mL/hm2+營養葉面肥粒粒寶450 mL/hm2兌水450~600 kg/hm2,趁早晨露水未干時粗霧噴于水稻下部,可有效預防、控制水稻紋枯病的發生;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用5%井岡霉素水劑1 500~2 250 mL/hm2兌水750 kg/hm2各噴霧1次。防治稻薊馬,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25~300 g/hm2,兌水7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稻飛虱在分蘗盛期至齊穗期,用25%賽嗪酮可濕性粉劑900 g/hm2+80%敵敵畏乳油1 50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施;防治二化螟在分蘗期或葉鞘率達5%左右或破口株害率達0.1%~0.2%時,用20%三唑磷乳油2 25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施;防治稻縱卷葉螟用18%阿維·氟苯酰懸浮劑45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施。
3.7 適期收獲
齊穗后40 d左右,籽粒達9成黃時即可收獲。
4 參考文獻
[1] 黃自聰.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3):34-35.
[2] 鄧正春,吳仁明,吳平安,等.富硒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湖南農業科學,2010(22):22.
[3] 薛應征,胡秀明,孫建權,等.沿黃稻區直播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3(7):9-10.
[4] 楊建昌,陳忠輝,杜永.水稻超高產群體特征及其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