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 陳春 賈明洋 朱麗芳 郭佩佩
摘要:研究生是未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體,而研究生教育的關鍵在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對浙江省6所高校進行隨機性問卷調查與針對性深度訪談,結果顯示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包括:研究動機、環境、制度、科研經費以及導師等,如果這些因素沒有被很好地控制和利用,可能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產生消極影響。
Abstract: Graduat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nation in the future, and the key to graduate education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ies. Through random surveys and targe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6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ing the 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ies are: research motivation, environment, institutions, research funding and mentors. If these factors are not well controlled and utilized, which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關鍵詞: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浙江省
Key words: post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factors;Zhejiang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9-0279-02
我國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尤其是在創新能力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要求[1]。因此,加快研究生培養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有效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尤為緊迫。課題組隨機選取浙江省6家樣本高校作為實證調研對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這6所高校隨機抽取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圍繞調查對象的創新能力自評、已有的成果數量、基本情況、影響因素等方面設計27題,采取“單(多)選”與開放性問題的方式,要求學生以無記名的方式現場回收調查表。共發放問卷1140份,回收1140份,有效問卷1139份。
此次調查中男生占50.1%,女生占49.8%。在年齡上,23歲以下占31.7%,24-29歲人數最多(占65.7%)、40歲以上人數最少(占0.1%);在學歷方面,碩士占77.2%,博士占22.7%。在被調查者的年級中,研一人數最多(占44.1%),研二占29.9%,研三占13.2%,博一、博二、博三分別占4.4%、3.6%、2.8%?,F實中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卻相對有限。如表1所示,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在參與調查的研究生中,60.5%的研究生在校期間沒有發表過任何文章,19.1%發表過1篇,11.0%發表過2篇。在校期間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在SCI/CSSCI/SSCI及以上的高水平論文人數占到占77.3%,發表過1篇和2篇的分別占13.2%、5.3%,有0.3%的同學發表10篇以上的文章。在校期間成功申請發明專利數量上,89%沒有自己的發明,6.6%有1個發明專利,1.8%有兩個發明專利。
在對自身創新能力的評價中(如圖1),受訪研究生中,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一般(62.1%),較高(14.9%),較差(7.8%),很差(2.2%),還有6.7%的同學沒有評估過自己的創新能力。如圖1所示,在對創新因素的調查中,調查對象覺得自己創新意識(21.9%)和創新思維(24%)的能力最突出,還有部分同學認為自己的創新精神(16%)和創新實踐(16.7%)的能力比較突出,還有13.5%的同學認為自己哪方面都不突出。
通過文獻整理發現,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智力因素、創新思維、知識結構、研究動機、良好的人格品質、教育制度、導師隊伍水平、科研經費、學術氛圍、辦學條件、學科結構與課程設置等[2]。調查發現,在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如果這些因素沒有被很好地控制和利用,則會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產生消極影響。
2.1 研究動機 科學的研究動機包括:對本學科的熱愛,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純粹為了更好的未來等。本文就研究生發表文章和做發明的動機進行分析并做了選擇傾向性排序,結果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為了畢業、評獎評優以及為工作評職稱做準備。學生做研究的動機決定了他們并不愿意付出足夠多的時間深入實踐調研、反復試驗論證、精益求精改進等環節,也不愿經過思考、探討來捕捉新的靈感和思想的火花,只是對一些文獻資料進行簡單地分析之后就完成了“研究”,這種狀態下所形成的成果往往不具有價值,質量也不高更談不上創新。
2.2 學術環境 在對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主要的外在因素的調查中,大部分的同學選擇了創新環境。從軟件環境來看,我國目前整個社會的浮躁氛圍和人們受功利化思想的影響,一些不良現象影響著高校學術環境的形成,研究生因此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缺乏創新意識和思維,影響了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從硬件設施環境來看,目前我國高校辦學條件參差不齊。例如很多高校圖書資源短缺,圖書更新的速度慢,無法滿足學生吸取前沿學科知識的需要。還表現在一些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實驗儀器陳舊、設備落后,實驗材料供應不足,使他們不得不反復使用本該淘汰的儀器和設備,降低實驗要求,使得研究生滿足自身的學習需要都成困難,更不用說去探索、發明和創造了。
2.3 導師 通過對文章和發明成果的產生途徑分析發現,在有文章發表和專利發明的研究生中,絕大多數人的成果來自導師的課題項目。導師在學生的學術生涯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他們是研究生進行科研活動的指導者,導師的學術水平直接影響到研究生學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學界普遍認為我國現有的導師隊伍的整體情況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著影響,主要表現在少數導師的學歷偏低、責任心不強,知識結構老化、單一,知識面過于狹窄等方面[3],這些因素使他們無法將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教授給學生。還有的導師科研任務繁重、社會活動較多,一師多生的問題比較嚴重,使其沒有精力認真指導學生。
2.4 制度 在對學生最不滿意的外在因素調查中,42%的研究生選擇了制度因素。我國目前的教育制度是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材、統一的培養計劃[4]。研究生在這種教育制度下成長起來,受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受到削弱,缺乏問題意識和懷疑精神。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研究生,其創新思維和能力也就難以得到發展;在學制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同學中,508人認為碩士應該讀3年,469人認為碩士應該讀2年,而532人認為博士應該讀3年,這說明在學生的理解中,博士生階段才是專門做研究的,而碩士相對來說學術研究的要求較低。學生普遍反映目前在校的時間太長學,課程設置太過分散,畢業論文準備時間太久。學生認為一般用1年的時間就可以修滿學分,3年的時間太長,而過長的學制會限制學生進入社會就業和擇業的時間。
2.5 科研經費 科研經費是進行科研活動的條件和基礎。充足的科研經費能保證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實施。調查發現,634人的研究經費來課題項目,405人的經費來自導師資助,只有121人來自自己的生活費,172人無研究經費。調查發現,學生研究活動的開展主要依賴自己的導師和項目經費,但由于我國高??蒲薪涃M普遍短缺,科研經費的使用主要也是用于高校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中,研究生要進行科研活動基本上都是自籌經費,導師的補助并不多而項目經費相對有限,無法滿足科研活動中大額開支需要,例如,實驗儀器、設備和耗材(尤其是理工科),大規模外出調研差旅和補助(主要是人文社科)。科研經費的缺乏,大大影響了研究生科研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1]王頂明.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6(10).
[2]鄧義江,黃敏.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探析[J].中國輕工教育,2008(2).
[3]陳晨,程婷,田園,等.探析導師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1).
[4]湯啟萍,段吉安,張昊.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基于22所“985工程”高校的問卷調查與訪談[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