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元勝
黨的“十九大”報告號召:“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2018年3月5日全國人大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紛紛推出智能制造相關戰略,如美國發布“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德國發布“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日本提出“社會5.0戰略”;英國提出“工業2050戰略”;法國提出“未來工業計劃”;韓國提出“制造業創新3.0計劃”;中國發布“中國制造2025”,這些國家都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本國構建新形勢下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關鍵舉措,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技術路線。
當前,“中國制造2025”進入全面部署、加快實施、深入推進的新階段,企業對于新一輪工業革命熱情高漲,對于實現智能轉型升級愿望迫切。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技術路線是“并行推進、融合發展”。智能制造的發展伴隨著信息化的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成熟,產業應用領域不斷深入,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持續出臺,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已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在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將以“AI +行業”的方式展開。
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支持政策
伴隨著智能制造的推進,各地出臺了一系列區域配套政策,以北京、上海、廣東等為例。如北京市先后出臺了《北京市關于組織申報2018年“智造100”工程儲備項目的通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的通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印發《“智造100”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征集2018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支持方向的通知》,上海市先后出臺了《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關于開展2018年上海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產業技術創新)申報工作的通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關于組織實施2018年度上海市高端智能裝備首臺突破和示范應用專項的通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關于開展2018年度上海市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大數據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關于印發《上海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支持實施細則》的通知,廣東省先后出臺了《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關于開展2018年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聚焦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印發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等。
行業智能制造模式的選擇和現狀分析
據國家有關部們統計信息,2017年中國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收8163.1億元,同比增長6.5%;利潤總額558.7億元,同比增長6.9%。
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我國印刷行業尚未建立系統的標準化體系,信息孤島嚴重,質量在線追溯水平低;我國精益化程度低、加工手段落后,員工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我國協同設計與協調制造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造成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生產計劃協調性差,作業調度困難;計劃協調性不好,任務執行進度難以監控,物料狀態難以跟蹤,生產過程不確定性多;由于品種多,工藝路線長,給管理帶來諸多困難。
工信部梳理了109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梳理出8種典型模式: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數字一體化;柔性制造;互聯工廠;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產過程能源優化管理;網絡協同制造;網絡運維服務。
參考工信部的8種模式,印刷行業是典型的離散制造企業,可以選擇的模式可以概括為:柔性制造、生命周期可維護、能源優化、網絡協同、遠程運維等。
目前工信部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經確定了各方面典型,在印刷包裝行業非常少,2018年,可喜的是,中榮印務入選了2018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目前印刷行業已經紛紛關注智能制造,廣東、江蘇、浙江、北京等地的印刷企業積極性更高,相關的裝備制造企業更是積極推進,如廣州通澤機械有限公司、汕頭東風印刷股份公司和北京印刷學院聯合舉辦智能制造方向高級研修班,北人智能、天津長榮、北京盛通、鶴山雅圖仕、虎彩印藝、江西新華、鄭州新華、鳳凰印務等開始局部實施,但是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家完整的意義上的智能制造印刷企業。
加大產學研合作,大力培養人才,推進行業智能制造發展
北京印刷學院開展的智能制造相關工作,建立了智能制造實驗室,圍繞智能制造方向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職研究生,常年開班智能制造短期培訓班,為行業培養人才。
大力實施產學研合作,開展生態智能制造系統設計規劃實施工作,具體包括:開展行業智能制造、智能工廠實施、評價、咨詢、方案集成、實施;聯合申請國家省市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聯合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成果申報等產學研合作;輔導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為行業企業服務,用大數據改在現行的ERP,系統優化,整合力量,為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工廠規劃和實施。
如廣東是全國印刷業大省,智能化改造潛力大, 2016年底,廣東省擁有19700多家印刷企業,全省印刷行業從業人員76.98萬人,年加工總額5000萬元以上規模印刷企業680家,2016年全省印刷業工業總產值達2100億元。智能化改造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