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琳

摘 要 目的:觀察并比較穿支皮瓣術與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在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療效。方法:選取因手外傷軟組織缺損行皮瓣修復術的患者79例,按照手術中應用皮瓣不同分為觀察組(n=41,穿支皮瓣修復術)和對照組(n=38,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觀察并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創面愈合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穿支皮瓣修復術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可加速創面愈合,縮短抗菌藥物使用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進而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 穿支皮瓣術 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 手外傷軟組織缺損
中圖分類號:R658.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8)17-0043-0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erforator flap and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on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CHEN Jialin(Department of Hand and Foot Surgery, the Hospital of China Coal Zhangjiakou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Hebei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erforator flap and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on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Methods: Seventy-nine cases with flap prosthetic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41, perforator flap) and a control group (n=38,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methods for surgery. The clinical effects, the time for wound healing and antibiotic us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time for wound healing and antibiotic use was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erforator flap for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can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shorten the time for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furtherm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perforator flap; pedicle thoracic skin flap reconstruction;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injury
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手外傷軟組織缺損修復方法越來越多,不同的方法均有其優缺點,選擇適當的修復方法至關重要。皮瓣轉移修復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最常用的方法,既保障了患者自體微粒內皮及異常皮Ⅰ期存活,還可減少出血和感染,提高治療成功率[1]。本文旨在比較穿支皮瓣術與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在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因手外傷軟組織缺損在我院行皮瓣修復術的7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皮瓣選擇按照患者意愿及具體情況而定,按照手術中應用皮瓣不同分為觀察組(n=41,穿支皮瓣修復術)和對照組(n=38,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觀察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19~67歲,平均(31.8±4.7)歲;受傷原因:切割傷13例,擠壓傷8例,撕裂傷6例,電燒傷9例,其他5例;損傷部位:指骨缺損31例,掌部或腕部缺損10例;皮膚缺損大小(130.9±31.4)cm2。對照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20~68歲,平均(32.3±5.1)歲;受傷原因:切割傷12例,擠壓傷7例,撕裂傷6例,電燒傷8例,其他5例;損傷部位:指骨缺損28例,掌部或腕部缺損10例;皮膚缺損大小(128.3±28.6)cm2。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詳細詢問病史,檢查傷口,判斷手外傷軟組織損傷情況,明確皮膚、皮下組織缺損的具體位置和范圍,肌腱、血管和神經是否受損及周圍皮膚活力等情況,及時行常規全身檢查。術前常規行傷口清創處理,行骨折復位,處理合并損傷。
對照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采用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治療。根據患者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實際情況,于胸腹部相應位置設計皮瓣。行臂叢阻滯麻醉,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自深筋膜淺層撕起皮瓣,注意修剪皮下組織,盡量多保留蒂部皮下組織。
觀察組采用穿支皮瓣修復術治療。行指根或臂叢阻滯麻醉,根據創面面積及患者對功能的需求,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及供區情況,選擇適宜和穿支皮瓣修復術式。
術后均進行患肢固定,保持創面清潔干爽,同時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抗凝及對癥支持治療。密切觀察創口周圍皮膚顏色及溫度、皮瓣成活情況與血運情況。術后7 d,檢查移植皮存活情況,并指導患者進行手指屈伸運動練習。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創面愈合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療效評價采用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標準。優:皮瓣移植成活,血運正常,患者手部外觀未見明顯異常且關節功能活動正常;良:皮瓣移植成活,血運基本正常,手部外觀部分異常且關節功能受限;差:皮瓣成活少,手部外形明顯畸形,關節功能嚴重受限。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優良率為90.2%,對照組為68.4%,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15 1,P<0.05,表1)。
2.2 創面愈合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5.26±1.71)d,1例患者發生術后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4%;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23.17±5.09)d,發生術后感染4例,皮膚壞死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8.4%,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的共同特點是微小的復合性損傷即可造成嚴重的手部功能障礙,因此,治療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由于手部皮膚移動性較小,即使組織缺損面積較小,也很難直接進行縫合。直接植皮治療,操作簡單易行,但植皮后常出現皮片攣縮,可能再次造成手部功能障礙[2]。較為嚴重的手部外傷,在骨折的基礎上常伴有傷口較深、范圍較廣的組織缺損,骨、血管裸露,肌腱神經損傷等情況,傷口的污染也往往較重,此時若采用清創縫合或植皮等傳統治療方法,可能會影響手部外形及功能的恢復[3-4]。這種情況下,皮瓣修復是首選治療方式。
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的皮瓣包括游離皮瓣和帶蒂皮瓣兩大類。應根據組織缺損的具體情況和患者對功能恢復的要求,結合各皮瓣的優缺點,權衡利弊選擇應用。帶蒂皮瓣修復手術的操作方法簡單可行,且修復面積大、血運好、成活率高[5]。帶蒂皮瓣種類很多,其中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是臨床常用修復方法,安全有效,可行性強,適應證廣,但也存術后患肢需長期制動,住院時間較長;修復的皮瓣外形欠佳,無感覺;需再次整形手術風險大等缺點[6-7]。穿支皮瓣修復術也是手外傷軟組織缺損臨床常用修復方法之一。穿支皮瓣具有供區廣泛及選擇性強等特點,設計靈活,用于修復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時具有外形理想,可有效修復手部形態,住院時間短等優點[8]。在切取的過程中,很多穿支皮瓣可選擇性攜帶皮神經,并移植到相應的受區,通過神經的吻合處理,有利于手部等重要器官感覺功能的恢復。因此,更適宜于對手部外形及感覺功能要求高的人群選擇此種類型皮瓣進行修復。且穿支皮瓣在切取過程中可選擇性的攜帶皮神經,轉移到相應的受區后進行神經吻合處理,可有效提高感覺功能的恢復速度。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優良率、創面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與陳軼強等[9]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與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相比,采用穿支皮瓣修復術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可加速創面愈合,縮短抗菌藥物使用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進而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穿支皮瓣修復治療需及時吸出創面分泌物,可減輕患者創面周圍水腫,促進創面的物質交換,并破壞了細菌生長環境,從而可促進創面愈合,減少或避免術后感染、壞死等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李喬紅, 呂云峰, 張超. 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效果及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 山東醫藥, 2018, 58(14): 66-68.
[2] 黃少帆, 汪強, 黃健曦.顯微手術修復急性手外傷的效果[J]. 廣東醫學, 2016, 37(7): 1006-1009.
[3] 徐業凱, 袁斯明, 郭遙, 等. 應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指導皮瓣選擇修復嚴重手外傷創面[J].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16, 12(6): 357-359.
[4] 趙宏偉, 于爽, 趙冰冰, 等. 穿支皮瓣修復和常規方法在手外傷患者療效對比[J].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7, 40(4): 38-39.
[5] 翟希. 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8, 13(1): 92-94.
[6] 胡海松, 張衛華, 朱偉雄. 觀察手外傷軟組織缺損修復應用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與穿支皮瓣修復法治療療效[J]. 浙江創傷外科, 2015, 20(6): 1193-1195.
[7] 李晉, 徐貴生, 楊曉琨, 等. 胸腹帶蒂皮瓣急診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觀察[J]. 西南國防醫藥, 2011, 21(7): 741-742.
[8] 陳光鑫. 帶蒂穿支皮瓣修復四肢創面軟組織缺損臨床觀察[J].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7, 23(5): 114-115.
[9] 陳軼強, 盧奇昊, 孫斐予, 等. 觀察手外傷軟組織缺損修復應用不同皮瓣修復術治療效果[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 12(5): 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