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笑一 施曉偉
摘 要 目的:分析發熱特征在不明原因發熱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符合不明原因發熱診斷標準的368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引起368例不明原因發熱的疾病譜中,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等患者各有其發熱特征,各類患者病程、熱型、發熱時間、伴隨癥狀等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感染性疾病相關因子包括病程、發熱時間、畏寒和寒戰。結論:發熱特征分析在不明原因發熱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線索。
關鍵詞 發熱特征 感染性疾病 不明原因發熱 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8)17-0047-04
Application value of fev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agnosi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GONG Xiaoyi1, SHI Xiaowei2(1.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Yantai Anorectal Hospital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dong Yantai 264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o.107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ospital, Shandong Yantai 2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ev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agnosi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368 patients with FUO meet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malignant tumor an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have their own fev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cas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urse of disease, heat type, fever time, and accompanying symptoms (P<0.05). The infectious disease-related factors were involved in disease duration, fever time, chills by screening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nclusion: Fever characteristics possesse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FUO and can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KEy WORDS heating characteristics; infectious disease;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diagnostic value
不明原因發熱(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是指臨床上發熱時間≥3周、腋溫≥38.3 ℃、住院≥1周而仍未確診者,引起不明原因發熱的疾病種類眾多,對他們的診斷至今仍是困擾臨床醫生的棘手問題之一。本研究對我院368例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發熱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究發熱特征分析發熱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對象
選取我院2008年至2016年間符合不明原因發熱診斷標準的368例患者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其診斷均參考1961年Petersdorf等[1]提出的FUO經典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年齡均在12歲以上,發熱時間超過3周,住院期間至少3次測量腋溫高于38.3 ℃,住院7 d以上尚未明確診斷;排除HIV感染、妊娠期婦女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
1.2 方法
由不明原因發熱研究小組展開討論,根據科室診療經驗并結合國內外文獻報道制定《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發熱特征調查表》,對病程、熱型、發熱峰值、發熱時間、伴隨癥狀等特征進行調查研究。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與疾病譜
本研究中368例不明原因發熱患者中,男性188例(51.1%),女性180例(48.9%);最小年齡13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40.47±12.39)歲;將病因概括為感染性疾病(228例,62.0%)、結締組織病(100例,27.2%)、惡性腫瘤(22例,6.0%)與其他疾病(18例,4.8%)四大類。
本組368例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疾病譜涉及50余種疾病,占據前三位的疾病分別是: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成人斯蒂爾病(表1)。

2.2 不同病因患者臨床特征分析
在四大類型疾病中惡性腫瘤患者年齡較大,各組間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各組患者發熱特征,發現在病程、發熱時間、熱型、畏寒、寒戰等方面均有統計學差異(P<0.01,表2)。
2.3 感染性疾病相關因素分析
將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其他雜病合并為非感染性疾病組,與感染性疾病組進行發熱特征對比,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篩選出感染性疾病相關因子包括病程、發熱時間、畏寒和寒戰(表3)。
3 討論
不明原因發熱的疾病譜眾多,診治往往感到棘手,通過其發熱特征找到相關線索,應為診治該類疾病的基礎[2-3]。本研究對368例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特征進行分析,發現其中感染性疾病228例(62.0%),占所有病例的大多數;各種疾病患者年齡分布方面,惡性腫瘤患者平均年齡最大,結締組織病患者平均年齡最小,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惡性腫瘤其他雜病患者數量偏少有關;病程方面,感染性疾病病程最短,結締組織病及惡性腫瘤病程較長,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分析各組發熱特征得知,感染性疾病多為間歇熱和弛張熱,發熱時間多在午后或無規律,多伴有畏寒、寒戰,發熱特征與其他幾類疾病不同(P<0.01)。
本研究228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感染人數最多,分別為50例和44例,理論上來講上呼吸道感染發熱超過3周幾率較低,但研究數據顯示其人數仍較多,可能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基數較大,而且病原復雜、癥狀體征差異大以及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不規范應用引起病程遷延所致[4-5]。一般泌尿系感染診斷較為容易,但臨床工作中也發現,某些病例診斷仍較困難,例如間歇高熱型和長期低熱型泌尿系感染患者,這類患者未發作時尿檢往往正常,僅在發病期間出現間歇性異常,需要經過尿培養、藥敏試驗以及隨訪證實,給確診增加了一定的難度[6-8]。
本研究368例患者屬于外院轉診病例,經歷的檢查和治療過程相對復雜,各種藥物的應用使熱型變得不典型。針對長期FUO病例,不僅僅需要我們分析發熱期的特征,還需要探究間歇期特征,從而找到不同疾病的診斷線索。綜合分析本研究數據得出,引起368例不明原因發熱的疾病譜中,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等患者各有其發熱特征,各類患者病程、熱型、發熱時間、伴隨癥狀等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感染性疾病相關因子包括病程、發熱時間、畏寒和寒戰。

綜上所述,發熱特征分析在不明原因發熱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線索,是FUO最終明確診斷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Petersdorf RG, Beeson PB. Fever of unexplained origin: report on 100 cases[J]. Medicine, 1961, 40(1): 1-30.
[2] Hayakawa K, Ramasamy B, Chandrasekar PH.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an evidence-based review[J]. Am J Med Sci, 2012, 344(4): 307-316.
[3] 孟慶義. 不明原因發熱診斷思路“五步走”——利用縱向思維和橫向思維追尋病因[J]. 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31): 5-8.
[4] 趙春洪, 翟永志, 張志強, 等. 不明原因發熱中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3, 34(11): 1121- 1123.
[5] 翟永志, 張志強, 陳歆,等. 不明原因發熱中發熱時間的比較研究[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3, 34(11): 1110-1112.
[6] 吳子龍, 陳圣森, 李寧, 等. 不明原因發熱為表現的尿路感染60例臨床特征分析[J]. 浙江醫學, 2014, 36(23): 1933-1935.
[7] 陳歆, 張志強, 翟永志, 等. 不明原因發熱中泌尿系感染48例臨床分析[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3, 34(11) :1118-1120.
[8] 王艷, 李云娟, 王陽, 等. 以發熱就診的1305例嬰兒病因及臨床特征分析[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7, 59(7): 71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