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劉秋鳳 賓哲源
摘要 本文從廣西茶園立地條件、種植方式、茶園專用耕作機械及農技推廣人員等方面分析了廣西茶園機械耕作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廣西茶園機械化耕作的發展對策,主要包括茶園立地條件的選擇及道路建設、培育職業茶農或農技推廣人員、加快落實機械耕作示范及發展規劃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廣西茶業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茶園;機械耕作;制約因素;發展對策;廣西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39-02
廣西是我國主要茶葉產區之一,有著悠久的茶葉生產歷史,在“十一五”期間,廣西茶葉生產有了較大發展,對邊遠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茶園每年都要進行的行間除草、開溝、翻垡施肥等作業仍需依靠體力消耗大且效率低的人工勞作。隨著近年來農村勞動力加快向二、三產業轉移,導致茶園生產勞動力越來越緊缺,進而制約了廣西茶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開展茶園機械耕作替代人工勞作是廣西今后繼續健康推動茶產業發展之路必須解決的問題[1-3],是茶園管理的必然趨勢,也是大面積茶園管理的必經之路,推廣茶園管理機械化經濟效益顯著,意義重大。
1 制約因素
1.1 茶園立地情況上的制約
據統計,2016年廣西已有茶園面積7.1萬hm2,共有13個市49個縣(區)種植茶葉,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百色市、柳州市、梧州市和賀州市,其種植面積約占廣西茶葉總種植面積的50%。雖然廣西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茶樹的生長,但其同時也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區,山地多、平地少,因而廣西茶園大多屬山地茶園,種植時以梯田開墾為主,建園基礎較差,坡度較大,茶園道路崎嶇,有的茶園梯度達不到開墾的標準,有的甚至未開梯田就直接在山坡上種植,立地條件復雜多變,非常不利于耕作機械的運行,特別是大型或大動力機械基本無法在山坡茶園中順利工作,而輕便的微型的耕作機械就算勉強能在茶園中運行,但其相對較小的動力往往又無法達到中耕或開溝的要求,應用效果差強人意。
1.2 茶園種植方式的制約
廣西很大一部分茶園建于20世紀80年代以前,且多建于崇山峻嶺中,基礎設施薄弱,品種混雜,良種化、標準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是遠低于浙江、福建等茶葉大省,很多茶園在建園時都采用大行距1.5 m的方法種植,造成了茶園容易出現封行的情況,從而導致茶行之間的行走道距離太小,加上茶園之前預留的機械轉彎道也較窄,導致茶園耕作機械即使開進了茶園地頭,也難以在茶行中耕作和轉彎。
1.3 茶園專用耕作機械的缺乏
目前,茶園機械設備的研究開發主要集中在茶樹管理機械、茶園災害管理和土肥管理機械,其中茶樹管理機械研究最多,而真正適合茶園機械耕作的器具和配套設施的研究很少,特別是專門針對山區大坡度茶園的機械極少[4-5],現階段廣西機械市場上幾乎沒有專門用于茶園耕作的機械售賣,主要還是借用其他行業已有的耕作設備,而傳統的農業耕作機械往往又無法適用于茶園,導致各類茶園機械產品與農藝融合出現障礙,形成了產品市場亂而雜的局面。而在調查中發現,茶農及茶企對茶園耕作機械的需要卻是迫切的,這就造成了不斷發展壯大的廣西茶業與耕作機械短缺的矛盾日漸明顯,而現階段勞動力資源日益緊缺使得傳統的人工耕作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不僅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還低。因此,研發適宜茶園耕作的機械及制定配套的栽培措施迫在眉睫[6-7]。
1.4 農技推廣人員的缺乏
在茶園耕作機械或其他技術的推廣中,農技推廣人員承擔著宣傳、指導、實驗、總結、培訓的重要職責。但目前廣西茶產業非常缺乏茶葉農技推廣人員,導致很多茶企或農民對茶園機械的使用不規范、不安全,同時對其日常的保養維護也不到位。
2 發展對策
2.1 茶園立地條件的選擇及道路建設
擬開展機械耕作的茶園對立地條件和道路建設都有著較高標準的要求,對15°以下緩坡或等高梯地陡坡茶園而言,應選擇梯面寬不少于250 cm、距內側150 cm處單壟種植為宜;對平地茶園而言,采用180 cm以上大行距種植為宜,同時茶園均要優先選擇無性系茶樹優良品種,主干道建設寬3.0 m以上,支道2.0 m以上,特別是茶行的機械道、轉彎道一定要事先留足,且茶園與四周山林、農田應設置隔離溝及排水溝為宜;而對已建成茶園且條件達不到機械耕作要求的,需將茶園進行相應的整園升級改造,方可進行機械耕作。
2.2 培育職業茶農或農技推廣人員
通過多種政策吸引并扶持青壯年群體從事茶葉生產,塑造新型職業茶農,培訓一批有專業知識的農技推廣人員專業服務于茶產業,促進茶葉產業專業合作組織為茶企或茶農組織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的指導服務等,為廣西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加快推進茶葉科技成果在基層的轉化。
2.3 加快落實機械耕作示范及發展規劃
茶園機械耕作應該以增強國際國內競爭力、減少成本支出和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充分利用當前國家對茶產業的扶持政策,加快落實茶園耕作機械示范基地的建成,加快茶園推進產業化、標準化進程,制定相應的科學發展規劃,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帶動和促進廣西茶園機械耕作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3 結語
廣西茶園耕作機械化起步晚、起點低、情況復雜,正處于機械化的初級發展階段,在勞動力日益短缺的現狀下,茶園耕作機械化是茶葉發展的必然趨勢。今后廣西地區需加快建設茶園機械耕作示范園,培育專業的農技推廣人員,積極開展配套的栽培管理技術研究,推廣示范先進的耕作機具。
4 參考文獻
[1] 韓余,肖宏儒,宋志禹,等.我國茶園機械化作業模式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6,18(3):74-81.
[2] 梁月超,劉初生.探討廣西茶園機械耕作的發展前景與困難[J].大眾科技,2015,17(185):117-118.
[3] 楊擁軍,陳力航,羅意,等.我國茶園耕作機械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J].湖南農機,2014,41(1):1-3.
[4] 彭欣.關于《茶園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的思考[J].農機科技推廣,2011(6):41.
[5] 張永利,廖萬有,王燁軍,等.不同機械耕作方式對茶園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5,42(6):873-878.
[6] 姚金霞,程方平,庹洪章,等.輕簡型茶園耕作機的設計與試驗研究[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5(1):42-43.
[7] 岳鵬翔,陳椽.茶園耕作管理機械發展簡史[J].茶葉機械雜志,1994(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