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華
摘要 本文分析了棉花生育期內所需氣象條件,結合2016年和田市氣候觀測數據,對棉花生育期內氣象條件及其影響進行分析,以期促進氣象為地方棉花生產等農業生產服務更好開展,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
關鍵詞 棉花;農業氣象條件;生育期;影響;新疆和田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48-01
和田市位于喀拉喀什河與玉龍喀什河沖積平原,屬干旱荒漠性氣候,年均降水量35 mm,光照充足,四季多風沙。棉花是和田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之一。棉花的生長離不開適宜的農業氣象條件。本文分析了棉花生育期內所需要的氣象條件,結合2016年和田地區的氣象條件,對棉花生育期內氣象條件及其對棉花的影響進行分析,為有效促進當地氣象為農業生產服務,提高棉花和產量提供參考。
1 棉花生長所需要的氣象條件
1.1 溫度
當氣溫達10~12 ℃時,棉籽開始發芽。棉花莖枝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0~30 ℃,溫度過低會對棉花發育造成抑制,而溫度過高,則會使棉花莖枝徒長。當氣溫達19~30℃ 時棉花現蕾。氣溫低于-1 ℃時,棉花便停止生長發育,氣溫低于 -3~-2 ℃時,棉花植株便會死亡。棉花夏季夜間生長量大,此時晝夜溫差較大對營養物質積累有利[1]。
1.2 水分
整個生育期內棉花所需水量為700~1 300 mm,生育期內所需水分主要來自土壤,因棉花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因此棉花較抗旱。種子發芽期棉花所需水分較多,0~80 cm土壤持水量需70%~80%,出苗期時則需0~40 cm土壤含水量60%~70%。初蕾期0~60 cm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75%為宜;盛蕾期后0~80 cm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不能低于60%~65%;吐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以55%~70%為宜。
1.3 光照
棉花喜光照,如果生育期內光照不足,生長期就會延長,導致植株徒長,棉花品質和產量難以保證。充足光照有利于棉花干物質積累,這是棉花達到豐產優質的條件之一。
2 氣象條件對棉花生產的影響
2.1 播種出苗期
播種前期土壤墑情充足,氣溫較高,日照時數充足,光、熱、水等氣象條件充沛,適宜于棉花播種。2016年和田地區早春氣溫回升快,且升溫后多晴少雨,光照充足,氣溫穩定,非常利于棉花早播。播種出苗期氣溫都略高于往年,而降水較往年同期內偏少。高溫少雨,棉苗需及時補水。同時,4月下旬和田地區多沙塵天氣,易對棉花生育期造成影響。因此,播種后要覆膜,防止沙塵天氣,同時保持土壤墑情。5月和田地區降水天氣常伴有冰雹現象,使棉田受損。
2.2 苗期至現蕾期
2016年5月中下旬棉花苗期,和田地區降水較往年同期偏少,日照時數多,氣溫較接近。降水偏少使得棉田土壤墑情不足,不利于棉苗期植株發育,通過灌溉補充棉苗生長所需水分。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棉苗壯發,但頻繁沙塵天氣易破壞棉花地膜,甚至使棉苗死亡。
2.3 現蕾開花期
2016年和田市棉花蕾期溫度偏高于往年同期,約24.8 ℃,降水量低于往年同期,日照同于往年。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度滿足棉花現蕾期生長需求,但降水不多,對棉花現蕾開花略有不利,6月出現對流天氣,降雹使棉花生長受損。
2.4 開花至裂鈴期
花鈴期平均氣溫23.6 ℃,略高于往年同期值,降水量幾乎與往年等同,但與往年分布時空有所差異,主要降水集中在8月,較往年同期值略高,使得部分棉區不能及時排澇,土壤濕度偏大,出現棉鈴脫落現象。2016年整個花鈴期內日照時數較往年同期略微偏多,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光照充足,其余時間略偏少。花鈴期氣溫與往年基本持平。
2.5 裂鈴至吐絮期
2016年9—10月和田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少,光照充足,非常適宜于棉花裂鈴吐絮及采摘。
3 防御措施
3.1 加強地方農業氣候資源分析,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根據和田地區實際情況,結合和田地區春季氣溫回升較快、秋季降溫較快且多風沙、浮塵天氣等給棉花生長發育帶來的較大影響,建議農業生產部門為棉農選擇棉花品種給予指導,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熱資源,選擇中早熟和早熟的棉花品種。氣象部門還要給當地棉花生產提供氣象指標和災害風險評估等,統一布局,合理規劃農業種植結構,為棉花生產創造有利條件,實現棉花生產豐產優質,提高經濟效益[2]。
3.2 做好棉花生長期天氣預測預報及災害預警
氣象部門要做好棉花生產期間低溫寒潮、沙塵暴、強對流等重大災害性天氣監測及預報,不斷優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技術,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提高氣象服務效益,發揮先進科學技術在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的作用。棉農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利用有利農業氣候資源科學種植管理,增強棉花等作物抵御災害性天氣能力,避免或減少氣象災害對棉花生產的影響[3]。
3.3 建立氣象為棉花生產服務保障體系
根據棉花品種細化并開展針對性氣象服務,從棉農實際需求出發,開發針對性氣象服務產品,提升服務產品專業性。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推進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建立氣象災害信息數據庫,加強決策服務和對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加快對建設農業基礎服務設施,建立政府領導的氣象災害防御小組,多部門聯合、農民積極參與,遇災害天氣,統一部署、穩步推進防御對策[4]。
4 參考文獻
[1] 陳艷麗.2016年氣候條件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棉花生產的影響[J].中國棉花,2017,44(8):39-40.
[2] 周守華,劉忠禮,韓歡慶,等.新疆博州氣象條件對棉花產量的影響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4,8(2):70-74.
[3] 朱紅霞,黃嚴帥,張耀鴻.氣象條件對南通地區棉花生長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7):70-73.
[4] 王立山,賈喜蓮,陳楊.邯鄲市不利氣象條件對棉花生長的影響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