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誠蔚 馬敏象 谷建龍
摘要 農業活動是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核算中的一部分,建立完善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對確保有效履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國際義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詳細分析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中涉及的農業活動指標,明確現有統計制度下指標數據的來源和不足,找到針對指標開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涉及統計報表提出建議報表,以期為建立完善云南省農業活動溫室氣體統計核算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清單;指標;報表制度
中圖分類號 X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162-05
Abstract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the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y.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a statistical accounting system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such as control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dicators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compilation of provinci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in detail,identified the source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indicator data under the existing statistical systems,found the targets for the indicators to conduct survey,and put forward recommended report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covered statistical report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tatistical accounting system for greenhouse gas i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ctivity;greenhouse gas inventory;indicator;report system
氣候變化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同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0%~65%。為了承諾目標的順利實現,對外公布具有公信力的碳減排情況,國家開展了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制訂了《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云南省已經完成了4個年度(2005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大力支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開展。省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涵蓋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廢棄物處理5個領域。但是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農業活動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溫室氣體排放統計體系與先行的統計體系存在差異,部分指標溫室氣體排放所需指標在現有的統計報表中缺失,尚未開展州、市級清單編制工作等。
為了進一步推進應對氣候工作,編制一個可追溯可核查的省級溫室氣體清單,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國家先后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統計局印發關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發改氣候〔2013〕937號)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云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發〔2017〕16號)。
根據相關要求云南省開展了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核算制度研究和能力建設的工作,完成了“關于加強云南省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工作的意見”(中稿)、“云南省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報表制度”和3次針對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核算的培訓。在此工作基礎上,課題組于2017年7—8月,對省、市、縣各相關工業部門和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研究,并形成調查研究報告。報告中詳細記述了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制度的調查研究的部門單位、內容及結果,并對《報表制度》的省、市、縣3級數據調查、報送等流程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的指標。《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農業部分包括4個部分。一是稻田甲烷排放。稻田甲烷排放清單包括水稻生長期間從稻田土壤向大氣排放的甲烷,不包括次生稻、冬泡田等非水稻生長季的甲烷排放。二是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直接排放是由農用地當季氮輸入引起的排放。農用地氮輸入包括施入農田的化肥(氮肥和復合肥)、糞肥(畜禽排泄氮量和鄉村人口排泄氮量,不包括放牧和用作燃料)和還田秸稈。間接排放源于施肥土壤和畜禽糞便中氮素以氮氧化物和氨的形態揮發到大氣,經過大氣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亞氮排放以及土壤氮淋溶或徑流損失進入水體而引起的氧化亞氮排放。三是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是指動物在正常的代謝過程中,寄生在動物消化道內的微生物發酵消化道內飼料時產生的甲烷排放,腸道發酵甲烷排放只包括從動物口、鼻和直腸排出體外的甲烷,不包括糞便的甲烷排放。因此,反芻動物是動物腸道發酵甲烷主要排放源。四是動物糞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動物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是指在畜禽糞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動物糞便貯存和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1]。每個排放源涉及不同的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指標,為了清晰地看出每個排放源涉及的指標,對《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中涉及核算農業活動排放的指標進行了整理,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1.1.2 2017年版省級清單通用報告表(CRF)農業活動的指標。目前,最新的2017年版省級清單通用報告表(CRF)農業活動和《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同樣涉及稻田甲烷排放、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以及動物糞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4個大排放源,但是其中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中增加了“秸稈田間焚燒”這一排放源,涉及“秸稈田間焚燒量”的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
為適應新的清單編制需求,調研中加入“秸稈田間焚燒量”的活動水平數據及排放因子的指標。另外,增加了每個活動水平數據對應的不確定性計算,包括稻田甲烷排放不確定性、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不確定性、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不確定性、動物糞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不確定性。
1.1.3 數據來源情況。綜合1.1.1和1.1.2,目前編制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需要16個指標,從近4次的清單編制情況來看,有部分指標可以從統計年鑒等獲得,屬于明確的數據;部分使用缺省值和計算獲得,這些數據需要有更明確的來源和適合云南省的數據,有待調查。現將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所需的指標來源進行總結,如表2所示。
1.2 調查方法
本次調研采取資料研讀、專家咨詢、走訪調研會等方式。主要調研單位有云南省農業廳、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曲靖市農業局、普洱市農業局、普洱市思茅區農業局和普洱市寧洱縣農業局。
1.3 調查內容
本次調研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一是根據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所需的指標及其來源,特別針對清單編制中使用缺省值和計算所得的指標進行實地調查;二是總結調查后的指標來源;三是分析指標來源,設計云南省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報表;四是對調研結果進行總結和提出對策建議。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情況
農業統計工作具有層層上報的特性,從縣級到市、省級再到國家級,但是縣級的農業統計指標和最終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指標存在一些差異,往往越到縣級統計得越詳細。結合這一特性,針對涉及的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從縣級開始的農業統計情況進行了梳理。
2.1.1 活動水平數據的情況。
(1)各種農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主要包括水稻(單季稻、雙季早稻、雙季晚稻)、小麥、玉米、谷子、高粱、油菜籽、花生、芝麻、甘蔗、其他雜糧、麻類、豆類(大豆、其他豆類)、薯類、蔬菜類、煙葉的種植面積及產量。根據對曲靖市、普洱市、思茅區、寧洱縣的調研,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已納入統計局和農業局的統計指標,均可以獲得。
(2)各種農作物基本參數。主要包括各種農作物秸稈還田率、秸稈含氮量、籽粒(根)含氮量、經濟系數、根冠比。根據對普洱市土肥站的調研,各種農作物的基本參數除了干重比和根冠比沒有相關數據外,其他指標均可獲得。
(3)農作物肥料施用情況。包括農業土地施用的氮肥折純量、復合肥折純量、復合肥折純量中含氮比例,以及糞肥施用量和糞肥平均含氮率。根據對普洱市統計局的調研,氮肥折純量、復合肥折純量和復合肥折純量中含氮比例已經納入統計局的統計指標,可以獲得。根據對普洱市土肥站的調研,可以獲得糞肥施用量的數據,普洱市土肥站對糞肥平均含氮率做過相關測試,但是目前沒有報送要求,無法獲得。
(4)秸稈田間焚燒量。2017年版省級清單通用報告表(CRF)農業活動中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里增加了“秸稈田間焚燒”這一排放源。涉及“秸稈田間焚燒量”指標,根據對普洱市土肥站的調研結果,可以獲得“秸稈田間焚燒量”的數據。
(5)畜牧業。主要包括全市規?;B殖、農戶散養、放牧飼養的牲畜年內出欄量(肉牛、山羊)、年末存欄量(奶牛、水牛、綿羊)以及其他畜禽出(存)欄量(豬、家禽、馬、驢/騾)。根據對寧洱縣的調研,可以根據《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中規定的規模化飼養標準獲得畜禽的出(存)欄量。
2.1.2 排放因子的調研情況。
(1)稻田排放因子。根據《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農業活動部分,水稻生長季中影響稻田甲烷排放的各種主要因素在CH4MOD模型中均被量化作為輸入參數,主要因素包括逐日平均氣溫數據、各個水稻生長季的水稻單產和播種面積、水稻移栽和收獲日期數據、稻田有機質添加量數據、稻田水分管理、水稻品種參數和稻田土壤中砂粒的百分含量[1]。以上數據從此次調研的部門中均無法獲得。
(2)農用地排放因子。農用地排放因子包括氧化亞氮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因子,《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中提到:“如果各省沒有當地測定的氧化亞氮排放因子和相關參數,建議采用本指南推薦的排放因子和相關參數?!钡菦]有指出具體氧化亞氮排放因子涉及的指標,因而沒有納入本次調研。
(3)動物腸道發酵排放因子。動物腸道發酵排放因子包括當地特定動物采食總能數據和甲烷轉化率的確定[1],通過本次調研并未獲得相關指標來源。
(4)動物糞便管理排放因子。主要包括各種動物糞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和氧化亞氮排放因子。各種動物糞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涉及動物種類、糞便管理方式、氣候區的甲烷排放因子、動物種類每日易揮發固體排泄量、動物種類的糞便最大甲烷生產能力、糞便管理方式、氣候區的甲烷轉化系數和動物種類、氣候區、糞便管理方式的所占比例[1]。但是相關數據并未從本次調研中獲得。各種動物糞便管理氧化亞氮排放因子涉及動物類型飼養量、動物類型每年排泄量、動物糞便管理系統的N2O排放因子、糞便管理系統[1]。但相關數據并未從本次調研中獲得。
2.2 結果
本次調研摸清了所有農業領域的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的指標來源部門和途徑,為指標的設計和統計制度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統計部門的數據和農業部門的數據存在一定差異,由于統計數據是官方公布數據,建議數據來源優先使用統計部門的數據,無法從統計部門獲得的數據再使用農業部門數據。對調研后所需指標來源進行了梳理總結,如表3所示。
2.3 分析
2.3.1 云南省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統計的報表建議。根據核算所需的統計指標來源情況,結合農業統計層層上報的特點,為確保數據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設計一套從縣級到省級的報表,明確每一級的報送要求,設計了一套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報表,為建立標準化和專業化的農業活動溫室氣體統計系統提供了支撐。建議報表如表4~6所示。
2.3.2 對策。
(1)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本次調研主要針對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所需的基礎統計指標開展,包括了4個排放過程(稻田、農用地、動物腸道發酵和動物糞便管理)涉及的指標。通過梳理和開展專項調研,進一步明確了所有基礎指標的來源和獲得方法,有力地提高了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在清單編制中,除了活動水平數據外,還有排放因子的確定,一般情況下排放因子的確定均采用《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的推薦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地區的實測值,但是需要專業儀器測量和長時間的驗證才能確定。本次以活動水平數據為主,以排放因子為輔進行調研,建議在今后的工作中開展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因子的專項調查,進一步提高清單的精度。
(2)加強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統計的能力建設。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指標設計人員和統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對此項工作的理解度會影響執行的效果,定期開展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統計的能力建設,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具有敬業精神和專業水平的隊伍[2]是保證此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
(3)建立統計數據發布平臺。為了提高數據統計效率,可將網絡技術應用于溫室氣體排放管理中,建立逐級統計質保平臺,保障數據獲取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可完成國家要求的行業統計[3],更好地服務于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部門,為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扶持政策提供科學和權威的數據信息。
(4)加快制度保障和增加專項經費。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關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工作的意見》(發改氣候〔2013〕937號),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部門統計報表制度(試行)。對應國家的政策應該盡快出臺云南省的報表制度,可以加強云南省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工作,為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和排放核算提供制度保障。同時,由于農業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的調查和統計信息量大,工作繁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議將氣候變化工作所需資金納入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并在政府預算中加大用于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的資金支持比例[4]。
3 結論與討論
客觀、全面地編制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清單,對落實碳強度下降約束性指標,有針對性地制定溫室氣體減排措施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現在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中存在的困難,分析編制清單所需要的指標和現有統計制度的差別,根據實際調研的情況,設計一套可操作、可追溯的報表是做好工作的關鍵[5-6]。同時,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涉及發改部門、統計部門和農業部門,既是鄉鎮開始層層上報,又是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統計制度,從數據收集到分析發布,要經過嚴格的把關和多年的積累和完善,故有必要使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化,建立一個聯動的體系,以保證數據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通過調查,基本掌握了編制云南省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所需指標的來源情況,提出了統計報表和對策建議,可為建立一個可操作、可追溯的統計制度提供參考,有利于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降低能源和碳排放強度,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更好地完成減排目標考核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參考文獻
[1] 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Z/OL].[2018-02-22].https://we-nku.baidu.com/view/c28d051b52d380eb62946df5.html.
[2] 楊娜.美國國家農業統計體系及其啟示[J].世界農業,2012(7):27-31.
[3] 李曉亮,齊海云,安濤,等.中小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實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230-234.
[4] 黃強,阮付賢,黎永生,等.基于清單編制的廣西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現狀研究[J].2016,18(4):35-37
[5] 尚杰,楊果,于法穩.中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5,23(3):354-364.
[6] 羅婷.農業產業活動碳排放計量及其方法學開發[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