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軍予
摘 要:2004年、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頒布了《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和(三),對財產等方面的法律條文進行了完善。近年來,婚姻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涉及到子女的撫養權問題、夫妻之間的財產分割問題等等。本文將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通過闡述新婚姻法,對婚姻法的調查,以及對中國的婚姻法教學改革進行探究。
關鍵詞:經濟學;婚姻法教學;改革
近年以來,我國的離婚率、復婚率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婚姻糾紛的案例,使得《婚姻法》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因此,相關法律部門應該著重從經濟學的角度下,看待婚姻問題以及婚姻法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和婚姻法有關的法律條例,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減輕婚姻糾紛案帶來的不良影響,提升婚姻法教學改革的力度和質量。
一、新婚姻法
新婚姻法—《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對婚前財產的劃分提出了清楚明確的條例,比如說,第十二條:在雙方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若以夫妻的共同財產的名義出資購買了以任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這時,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義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來分割該房屋,人民法院不允支持。有關夫妻財產分割問題的法律條文還有很多,并且法律對雙方的個人財產的劃分和保護條例更加明確。
二、對婚姻法的調查
傳統的婚姻觀念中,調查表明,大多數的男性比較支持“裸婚”,但只有不到五分之二的女性能夠接受這種結婚方式。在婚戀過程中,大多數的女性都把自己放在一個比男性更弱的地位中,他們認為男方應該支付組建家庭的財產和房產等。然而,2015年《新婚姻法》出臺之后,對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和婚后共同財產的分割進行了改革,指出,夫妻雙方在解除了婚姻關系之后,另一方是沒有資格瓜分婚前財產的。這一規定的出臺,其實提倡了一種新的婚姻觀念,以往,如果夫妻雙方解除了婚姻關系,處于較弱地位的女性還能夠得到一筆豐碩的婚后財產,至少在物質上彌補了一些婚姻傷害,但是,今非昔比,如果夫妻雙方解除了婚姻關系,不管是男方的房產所有權,還是夫妻雙方婚后共同還款,女方都無法獲得房產的所有權了,這告訴當代的所有女性,面對家庭和職場的雙重壓力,女人需要自立、自強,具有自己的經濟能力。當然,這一條例帶來的不僅是積極影響,還有一些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女性將在職場和事業上更加努力和奉獻自己的青春,大大降低了女性結婚的動力,導致晚婚晚育現象的出現。
三、經濟學下的新婚姻法
1.財產和撫養權的分配
在財產權分配和撫養補償方面,《新婚姻法》給予了新的解釋:如果夫妻雙方解除了婚姻關系,當其中一方遇到經濟上的困難,而另一方需要經濟援助,可用住房或者出撫養費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若一方不愿意履行幫助義務,那么,另一方可采用法律手段強制對方履行義務。《新婚姻法》使得夫妻雙方可以通過合同的方式,對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進行明確的分割。
2.子女安排上
《新婚姻法》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和監護權是根據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比如,在契約型婚姻中,男女雙方都具體有同樣的子女撫養權,子女屬于不可分割的類型,在對子女撫養權的判定中,法院會綜合考慮夫妻雙方的經濟能力和監護能力,來決定由父親或母親撫養,而另一方也應該給與相應的撫養費;而在同居型婚姻中,這種關系下是不具有孩子的因素的,如果由于某種原因,戀愛雙方有了孩子,那么這種關系的性質和形式都發生了變化,成為了無過錯的婚姻形式。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戀愛雙方必須考慮解除這種關系或者轉化為契約型的婚姻關系?;橐龇ㄟ€規定,當孩子處于哺乳期時,監護權掌握在母親手里,若不屬于哺乳期,則由雙方商量協商決定。
3.婚姻形式上
我國的婚姻形式主要有三種,同居型婚姻,無過錯型婚姻和契約型婚姻。同居型婚姻形式適用于暫時不想結婚或永遠不結婚的男女雙方。如果同居時間達到五年以上或者兩人生了孩子之后,就具備了婚姻的約束效力。在平常的生活中,雙方只是從事各自的事業,沒有明確財產糾紛,雙方的個人財產由個人支配,另一方不得干涉對方的財產狀況,同時,也沒有嚴格的家庭責任,如果雙方關系破裂,則利用普通的合同法進行處理。
無過錯型婚姻形式不同于同居型婚姻形式,它能夠受到婚姻法的相關法律約束,這種方式也是比較普遍的。一方承擔經濟收入工作,一方承擔家庭工作,或者雙方都具有自己獨立的工作和經濟來源。
契約型婚姻關系就是正式的夫妻關系,夫妻雙方的行為受到法律條例的規定和約束。在解除婚姻關系之后,提出離婚的一方需要提供證據來證明另一方的過錯,如果對方沒有過錯或者無法提供證明的話,這就屬于單方面的離婚訴訟,那么這種情況下,需要提供雙方分居達到兩年時間的證據以示證明,只有這樣,才能辦理離婚手續。在進行離婚手續的辦理過程中,如果其中一方存在過錯,那么有過錯方可能少量的,甚至無法獲得共同財產,如果是由于感情分裂,分居兩年之后提出離婚,法院將根據雙方的經濟狀況和其他綜合因素,對雙方的財產進行分割。但是,另一方無權獲得雙方的個人財產和婚前財產。
4.經濟學適用在合同上
男女雙方簽署了婚姻關系合同之后,就能夠正式領取結婚證,從這時開始,男女雙方的關系有了法律效應。不用于其他的商業合同,婚姻合同具有感情因素。即使男女雙方通過簽署正式的婚姻關系合同,任何一方也不能保證另一方能夠對婚姻絕對忠誠,而不存在其他任何欺詐性的婚姻行為。因此,在男女雙方的關系中,男女雙方需要建立互相信任、彼此坦白的態度和精神,對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生活狀況都必須向對方坦誠相待,增強雙方的信任感。
四、婚姻法教學改革
(1)有關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用的判決,考慮到第三人因素會允許法院變更撫養協議,或考慮到未來的一些未知的偶然事件的發生,導致原有的撫養協議發生改變,我國《婚姻法》第37條第二款規定,子女可以提出超過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因此,在婚姻法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先對婚姻法的現狀進行探析,結合婚姻事實和案例進行深入地分析,并將經濟學知識與婚姻法教學相結合,從而提高形式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生動的教學課堂。
(2)婚姻法的教學改革,不僅要從教學形式、教師師資方面進行,還要從經濟學的視角下進行教學改革,相關的教師人員需要對學生加強婚姻法在財產的分割和判決方面的教學,由于離婚案例一定會涉及到財產分割問題和子女撫養問題,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在經濟領域的認識和了解,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識別財產。這也是促進婚姻法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3)新婚姻法的頒布,主要是對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等財產分割問題、子女的撫養問題等進行了明確清楚的劃分和規定。從本文的討論也可以看出,經濟學知識對財產的分割問題的解決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4)新婚姻法的頒布給人們的婚姻帶來保護和有利的影響之外,對女性權益的維護卻帶來了一些問題。新婚姻提倡男女平等的理念,尤其是在雙方解除了婚姻關系之后,男女雙方的財產分配規定和條例反映了男女在經濟上具有幾乎同等的地位。在財產的分割問題上,由于女性對于家庭和孩子的貢獻,應該給與女性更充分更多的財產保護,特別是對于夫妻雙方在解除婚姻關系之后,應該通過制定婚后扶養制度來幫助經濟能力弱的女性。
當夫妻雙方為不動產首付共同出資時,如果一方是在婚前出資,支付不動產首付,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或者以名義上進行支付,“加名”措施的實施,使得房產轉變為夫妻共有房產。如果夫妻雙方同意通過使用婚后的共同財產的方式來支付銀行貸款,這說明,雙方將不動產視為夫妻的共同財產。在這種情況下,以債券作為該類財產處理的標準是不可取和不合適的。為了保障女性的權益不受侵犯,保證公平正義,因此,夫妻雙方需要去相關機構辦理不動產夫妻共有權證,還應該得到公證部門的公證,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不動產的分割情況更加符合雙方的利益,更具有公平性,這樣才能保護女性的合法權益不受傷害和損失。
五、總結
本文通過對新婚姻法的闡述,婚姻法的調查結果,以及對經濟學條件下的新婚姻法進行探析,提出了一些婚姻法教學改革的策略,從而完善了婚姻法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教育體制。
參考文獻:
[1]蔣月.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離婚法研究回顧與展望[J].法學家,2009(01).
[2]巫若枝.三十年來中國婚姻法“回歸民法”的反思—兼論保持與發展婚姻法獨立部門法傳統[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9(04).
[3]金晶.經濟學角度下中國婚姻法的改革分析[J].法制博士,2015,10(7):95-96.
[4]李欣.婚姻法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改革[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