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 F企業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解決大量的人員就業問題,帶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但F企業在事故發生后,對安全改善措施不到位,導致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故要保證電子制造企業正常的安全生產活動,解決這些問題就凸現重要。本文將防錯法應用在企業的安全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Abstract: F is the largest mobile phone production base in the world, solving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s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driving the local economic growth.But F enterprise after the accident, the inadequate safety improvement measures, safety accidents frequently occur, so the normal safety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ensure that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importan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 - error method in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關鍵詞: 防錯法;安全管理;危險源
Key words: anti-error method;safety management;danger source
中圖分類號:X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6-0010-02
0 引言
企業生產現場不是缺少防范措施的工具,而是缺少具有系統管理意識的人員。在進行事故預防措施設計時,只考慮根據事故的特性來采取預防措施,很少顧及作業人員方面的因素,致使預防措施總是很難起到預期的效果。防錯法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不是很多,本文利用防錯法來使安全預防措施充分發揮效果,避免措施不到位。
1 防錯法概述
防錯法也被叫做“防呆法”就是通過采取一系預防措施來防止錯誤行為發生或者即使產生了人為差錯也能讓差錯顯現出來的方法。它是來自日語Poka-Yoke,意為“規避疏忽錯誤”,是由日本的質量管理專家,豐田體系創建人新鄉重夫先生首先提出來,其目的是提醒、糾正、預防人為錯誤。
那么放錯法對待差錯的十大對策有:斷根原理,將可能造成差錯的原因從根源上消除掉,保證絕不發生差錯;保險原理,兩個或兩個以上動作操作必須同時或者按順序執行才能完成工作;自動原理,以各種光學、電學、力學、機構學、化學等原理來限制某些動作的執行或者不執行,以避免差錯的發生;相符原理,用檢查是否相符合的動作,來防止差錯的發生;順序原理,避免工作之順序或流程倒置,可以依照編號順序排列,可以減少或避免差錯的發生;隔離原理,將保護的區域分割開,使該區域不出現危險或者差錯的現象發生;復制原理,如果同一件工作需要做兩次以上,就可以采用“復制”的方式來完成,省時間又不會出現差錯;層別原理,為避免將不同工作做錯,設法加以區別出來;警告原理。可以通過聲光或者其他方式以“警告”的訊號將不正常現象表示出來;緩和原因,如果有些差錯不能完全排除,可以盡可能的降低損害程度。
2 F企業中安全故事的危險源識別
危險源是指在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便會釋放出危險,進而轉化為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的事故。通過對F企業的日常檢查,搜集到危險源按照區域劃分,由專家評定危險等級。如表1所示。
3 利用防錯法對F危險源的改善
按照與生產活動的場所進行分類,對場所內的生產作業和安全管理按照國家法規、行業規定和廠區制度,改進并完善各種安全管理事項、操作規程、防護措施。對廠區內具有的危險源進行改善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其內容如表2所示。
4 結束語
通過對已識別的危險源采取控制措施來消除,大大減少事故發生的概率,很好的保證了企業的安全性。將防錯法運用在F企業中,使得安全事故管理活動標準化、系統化,大大提升安全事故管理效率,激發了安全事故管理活力,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同時也就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同時也豐富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內容。
參考文獻:
[1]周剛,程衛民,諸葛福民.人因失誤與人不安全行為相關原理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03).
[2]劉繪珍,張力,王以群.人因失誤原因因素控制模型及屏障分析[J].工業程,2007(06):16-20.
[3]王佐開,王學良.防錯技術的實施思路及其案例分析[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10(03):12-15.
[4]陳國華.重大危險源事故風險預警技術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0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