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
顳下頜關節疾病特別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很高,國外報道人群中50%~75%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相關體征,20%~25%有主訴癥狀,國內報道有65%的人具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癥狀體征,較重和嚴重者占10.3%,其學習、生活和工作受到明顯的影響。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病因包括咬合關系不良、關節負荷過重、創傷因素、炎癥免疫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臨床就診率最多見于 20~30歲青壯年期,但骨關節病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女性明顯多于男性。癥狀為關節及相應肌群酸脹疼痛、張口困難或下頜運動異常,常常伴有關節的彈響、破碎音和雜音等。開始發生在一側,常常兩側均可累及。此外,本病還常常伴有許多其他癥狀,如頭痛、耳悶、耳鳴、聽力下降、吞咽困難、言語困難及慢性全身疲勞等。
顳下頜關節脫位常發生在大哭、大笑、打哈欠、進食等大開口時,患者突然感到下頜骨不能自如運動,前牙不能閉合,后牙部分接觸,或者在受到外力,使用開口器,全麻經口腔插管使用直接喉鏡時均可使關節脫位。急性前脫位的臨床表現為患者呈開口狀,下頜不能運動,面型改變,咬合關系紊亂,耳屏前方觸診有凹陷。急性脫位如果沒有正確治療,可以轉為復發性脫位。
顳下頜關節強直是指關節內或關節外器質性病變導致患者長期張口困難或完全不能張口的疾病,關節創傷是主要原因,另一個常見原因是關節感染,多由于鄰近器官的化膿性炎癥擴散而來,其中以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主要臨床表現是進行性開口困難,耳前區觸診可發現髁突動度減弱或消失。兒童期發生顳下頜關節強直可以繼發面下部發育障礙畸形和咬合關系紊亂。
根據病史和臨床體檢,并結合影像學檢查,顳下頜關節疾病的診斷并不困難,輔助診斷常用方法有:1.X線平片,包括曲面斷層片、許勒位片、髁突經咽側位片,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變化,如骨質破壞和增生、囊樣變等;2.關節造影,多采用關節上腔造影。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附著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3.關節內鏡的檢查,可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移位、變性,滑膜充血、增生,關節腔內有絮狀物、纖維素滲出、關節盤和關節面粘連等。由于關節內窺鏡為有創性檢查,近年來作為單純性診斷檢查已少用,多數結合治療時使用;4.磁共振成像。可清楚顯示顳下頜關節的骨性結構、關節盤等附屬結構及其周圍組織(尤其對軟組織有優良的成像效果),目前認為,核磁共振檢查(簡稱MRI) 是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金標準”,且在疾病的確定、評估及治療方案的選擇上有重要意義。
第一,注意休息,減少精神壓力,吃東西要注意雙側咀嚼,避免進食過硬食物,避免張口過大損傷關節。第二,定期檢查牙齒是否有咬合紊亂、齲齒或者缺牙等,否則會對關節帶來慢性損傷,應及時治療或修復牙齒。第三,如果出現張口受限、關節區“咔咔”彈響或疼痛,可以先自行熱敷或按摩疼痛的關節區域,幫助恢復,如超過兩周不見好轉,應該及時就醫。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治療:1.藥物治療。可以減輕關節肌肉疼痛,改善功能,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常用藥物包括止痛藥、抗炎藥、肌肉松弛藥、激素類藥物、抗焦慮藥、抗抑郁藥、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等。2.物理治療。包括飲食治療、熱敷或冷敷、超短波理療、軟組織按摩、關節藥物注射和針灸治療等。3.墊治療。主要有穩定型墊和再定位墊。穩定型墊主要用于治療疼痛、肌肉痙攣和夜磨牙癥,再定位墊臨床用于治療關節彈響。4.治療。包括調整、修復治療和正畸治療,以及正頜外科治療。5.關節鏡治療。關節鏡手術主要包括關節灌洗、關節表面粘連的松解、盤前附著松解、關節盤牽引縫合術、囊內清理術等。6.開放性手術治療。開放性手術術式包括關節盤復位術、顳肌筋膜瓣關節盤置換術、關節(髁突)成形術。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治療:應及時手法復位,否則在脫位髁突周圍和關節窩內逐漸有纖維組織增生,之后很難復位,復位成功后限制下頜運動2~3周。若是陳舊性脫位已有組織學改變,手法復位比較困難,則以手術復位為主。對于復發性脫位患者,可進行關節囊內硬化劑注射(5%魚肝油酸鈉),如硬化劑治療無效,可采用手術治療,包括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
顳下頜關節強直的治療:一般都需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關節內強直的手術有關節松解術及關節成形術。關節外強直手術的基本方法是切除頜間攣縮的瘢痕,鑿開頜間粘連的骨質,恢復開口度。
當顳下頜關節強直處的骨融合范圍較廣或復發性的顳下頜關節強直時應選擇徹底切除病變累及的組織,而后行髁突及下頜升支的修復重建或顳下頜關節置換。
顳下頜關節置換目前最常用的是肋骨肋軟骨自體移植和人工關節,其中人工關節是治療成人顳下頜關節強直的有效方法,只是價格昂貴,目前尚難以推廣。

主講專家
周青,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遼寧省特聘教授,“沈陽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口腔頜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口腔頜面外科教授,首席專家。中華口腔醫學會醫學教育專委會常委、中華口腔醫學會顳下頜關節疾病專委會常委、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委會委員,遼寧省口腔醫學會顳下頜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遼寧省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編委。主持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市科委科技計劃項目12項。參編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引用15篇。2013年榮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國家專利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