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趙益普

在東南亞生活久了發現這里的人特別愛干凈。一位印尼朋友曾跟《環球時報》記者頗為自豪地表示自己一天要洗三次澡,晚上到家后洗一次,早上起床后洗一次,出門前再洗一次,春夏秋冬都這樣。無論是相對貧窮的老撾、柬埔寨、緬甸,還是比較富裕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都或多或少有一點“潔癖”。
對于擦地板的“執念”
東南亞人對于地面清潔的保持幾乎到了“偏執”的程度。無論是現代化的都市,還是貧窮破落的農村,永遠都可以看到女人在辛勤地擦拭著地板,因為東南亞人進屋必脫鞋。這一方面和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佛教認為接觸地面的雙腳是不凈的,為了體現對佛祖的尊敬,進入寺廟必須要脫掉鞋、光著腳。久而久之,這樣的習慣也被帶入了家庭,只要是居民室內,一般都光著腳,或者換上只在室內穿的拖鞋。記者曾經在柬埔寨一個小鎮的飯館里見到這樣一幕“奇怪”的景象:室外是黃土飛揚的鄉間小道,室內卻被店里的服務員姑娘拖洗得一塵不染。記者問服務員,來吃飯的人多,進進出出很容易又把地面踩臟,你是怎么做到讓地面一直保持潔凈的?這位姑娘聳聳肩說道,她是專門被老板請來拖地的,工作就是保持地面干凈,不需要做別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老撾巴色的洪災導致當地十幾個村的村民失去了家園,許多人甚至因此喪生。然而災難也無法阻擋他們對于干凈的追求。許多村民待洪水退去后,回到破損不堪、滿是污泥的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出一塊尚可使用的地板,擦洗干凈后擺在家門口,全家人也就有了一個干凈的、可以光腳站著的“立身之處”。
北京外國語大學印尼語教研室老師王飛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印尼、泰國的許多超市都可以看到一種叫地板芳香劑的東西。家庭條件好點的東南亞人在擦洗地面后,還會抹一遍芳香劑,讓家里的干凈地板散發出迷人的清香。東南亞人對于地面的愛惜程度幾乎不亞于桌面,其“潔癖”可見一斑。
“熱愛”洗澡
東南亞人對于洗澡近乎“狂熱”。東南亞地處熱帶,炎熱多雨的天氣使得人們形成了依靠不停洗澡來“降溫除汗”的習慣。
在泰國南部包括柬埔寨,經常可以看到穿著褲衩的男人站在馬路邊,“隨心所欲”地洗澡。記者有一次在普吉島,從機場開著車一路南下前往普吉島西南部的芭東海灘,路邊至少遇到了10位當街洗澡的“勇士”,他們往往提著水桶,站在路邊,一瓢一瓢地舀起水往身上淋,暢快淋漓地趕走燥熱。今年在泰國北部還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流浪漢因為天氣太熱,直接在路邊裸著身子洗澡被警察警告。
普吉居民南塔瓦告訴記者,普吉農村有一些地方沒有空調,人們還是只能靠洗澡來降溫。“我們泰國人覺得身上有汗很不舒服,所以一出汗就要洗澡,到了炎熱的四五月份,我一天要洗五遍澡。”南塔瓦說。
在老撾南部農村,山泉資源豐富,干凈清涼的山澗小溪便成了當地人的“澡堂子”。年輕的姑娘們裹著黃色粗布長裙,帶著從城里買來的洗發水、肥皂,三五成群,相約來到水深1米左右的小溪旁,緩緩地洗著自己烏黑的長發,用涼爽的清水洗掉身上的汗味兒。這樣的景象在當地司空見慣,趕上農閑時刻,當地人可以在水里泡上一整天。
馬桶邊上的“小玩意兒”
去東南亞旅游的國人應該都會在酒店內注意到一個細節:衛生間的馬桶邊上,掛著一個小小的噴水器。東南亞的馬桶跟其他國家的馬桶并無二致,同樣具備抽水沖洗功能,所以這個噴水器并非是用來沖廁所的。作為洗澡的淋浴頭,它又太小了,何況也不會安在馬桶邊上。
其實它是用來沖洗臀部的。這看起來似乎和當下很受歡迎的智能沖洗馬桶蓋功能差不多,但是東南亞人普遍經濟能力一般,還沒到追求高級生活品質的程度,何況這個噴水器并非智能,而是手動。東南亞人認為,相比于用廁紙擦拭,用清水沖洗更加徹底、清潔,而且舒適柔和。雖然安裝一個噴水器的難度遠遠超過放上一卷廁紙,但他們為了干凈還是堅持家家戶戶使用噴水器,即使是在貧窮的農村,只要有馬桶就必然有噴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