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尼爾·布什在北京下榻的酒店房間,進門處有一幅毛澤東畫像。幾年前,他曾頭戴紅星帽、斜挎軍綠書包拍過一張照片,發到網上后還小小地引發了一番熱議。那是中國朋友送給他的禮物。
尼爾來自被一些美國人稱為“第一政治家族”的布什家族,是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的第三子,另一位前總統小布什的弟弟,或者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小小布什”。他的個子高而瘦,體形比哥哥更像老布什。而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也讓人想起老布什來。
作為美國亮點基金會主席、中實集團董事會共同主席,尼爾的精力很充沛,前一天晚上與金立群等財經專家對談,次日早上又出席中實早餐會。“歡迎大家來到我在北京的‘家。”他的開場白一下子帶來了輕松的氣氛。
尼爾來中國已有130多次。他說,自己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變化,看到中國的成長。“這是正向的發展,更多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機會,而且更多的人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
尼爾在北京有很多朋友。“我們一起打籃球,一起進行商務旅行,共享美食。”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自己商業興趣廣泛。“我把美國企業帶到中國,曾幫助浦東成立一家購物中心,也幫助美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建材企業進入中國。我還參與中國和亞洲企業對美投資,比如最近就幫助完成了對加州一家輔助生育機構的收購。我在中國有非常好的商業伙伴。”
尼爾自豪于正在推進的世界健康中心項目及和平利用太空技術項目。前者是中實與世界最大醫療中心——美國得克薩斯醫療中心合作,涵蓋醫學中心、養生中心、運動公園的項目。后者則在今年1月召開了首屆太空技術和平利用國際研討會,中美俄宇航員、太空技術專家、醫療專家等80多人參加。尼爾說:“我們取得了很多進展。有些領域的合作是沒有政治障礙的。”
說到朋友,尼爾分享了一個故事。他與合作伙伴首鋼的高管一起到非洲某國談采礦項目。首鋼團隊拿出的計劃不僅要建礦、建廠,還要為當地修建道路、建學校等,條件非常優惠,整個項目將為當地民眾帶去就業、基礎設施和文教設施等。尼爾說:“遺憾的是,該國當局還是把項目給了另一家缺乏經驗的企業。很明顯,這是有私下交易的。而我非常自豪,中國企業拒絕了行賄以及其他違反國際企業道德標準的做法。這件事強化了我對中國在世界上發揮積極作用的印象,我也希望更多的美國人能分享我的看法。”
不久前,尼爾到緬因州看望過父親。他說:“我們家在那里有一所度假屋。父親每年夏天去度假屋。我和妻子、孩子也去。我們是大家庭,在那里有5套房子,有時候大家都去,有時候一個兄弟6月或者7月去,另一個兄弟8月去,但總是有一個家庭和父親在一起。我們在那里有很多活動,但和他一起的活動不太多。作為老人,他在那里過得還不錯。他現在有一條新的服務犬叫薩利。”說著,他打開了手機,“我給你看看它的照片”。
老布什是美國健在的前總統中最長壽的,今年6月剛剛度過了94歲生日。尼爾說:“吉米·卡特也快94歲了,我想他比我父親健康狀況更好一些。”老布什經常在生日時有些“驚人之舉”,比如在90歲生日時以跳傘的方式慶生。他年輕時就喜歡運動,打高爾夫球、打網球,也喜歡跑步。尼爾回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就有一個健身榜樣——父親。我和哥哥馬文是兄妹5人中僅有的兩個喜歡打籃球的。我哥哥喬治喜歡打高爾夫球、騎自行車,但不打籃球、也不打網球。”
老布什二戰中當過轟炸機飛行員,戰后成為石油富商,當選眾議員踏入政壇,當過外交官,執掌過中情局,又成為白宮主人。但在尼爾眼里,父親最重視的是家庭和朋友。“在他活躍的一生中,當總統是一件精彩的事,但給他能量、生命與希望的核心理念是他愛家庭,家庭也愛他。他有很多朋友,有堅定的信仰,也準備好迎接生命的下一個階段。”尼爾說,老布什身體非常虛弱,但他還是珍視他和中國的友誼,與中國領導人和中國民眾的關系,依然期望看到兩國關系能變得更好。
1971年,老布什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經歷了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歷史時刻;1974年,他出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那時他就有了一個判斷:“中國會成為一個強大的新興國家,成為國際社會一個至關重要的成員。”他后來寫下了自己的體會:“我當時希望能有機會結識中國的下一代領導人——不管可能會是誰。所有的人都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但我的政治本能告訴我,這份新工作值得一試,并且能干得不錯。”
老布什的判斷沒有錯。1974年11月1日,他在日記中記錄了自己和鄧小平見面的場景。“我前去拜訪(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步入他的辦公室時,我們先被人領到屋子中間與他合影。瑪莎·霍德里奇(美國國務院外交官)和我一左一右地站在鄧的兩邊,然后被領到會客室。我們會面的時間很長,討論感覺不錯……我告訴他,我們的中國政策應該有長足的發展才是。鄧小平顯得很冷靜,他準確地給出了農業人口數據。盡管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談印度巴基斯坦戰爭,但鄧還是談及對印度的關注。不過,由于我太拘謹了,所以來不及問中國(為印巴沖突)做了些啥。”
中國改革開放后,老布什曾多次訪華,并與鄧小平多次會面,雙方都將對方稱為“老朋友”。1982年5月,當中美關系因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而面臨危機時,老布什以美國副總統的身份訪華,與鄧小平單獨會談了一個小時,終于打破僵局,為當年達成中美“八·一七”聯合公報鋪平了道路。“八·一七”公報是繼“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后,中美之間達成的又一個歷史性文件,三個公報構成了中美雙方處理兩國關系的基礎。美方在“八·一七”公報中重申:“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1989年2月,剛剛就任總統的老布什再次訪華,并又一次見到了鄧小平。老布什后來回憶說,鄧小平稱他為老朋友,這“不只是通常的客套,而是對我了解美中關系的重要性以及維護這一關系必要性的一種承認”。
多年后,老布什在接受中國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當兩國關系面臨困難之時,他和鄧小平都為維護并最終加強美中關系作出了很大努力。“我想,歷史會證明,我們做的都是正確的。”他還說,鄧小平“在某些問題上可能會很強硬,但在他認為有必要作出妥協時,他也會顯示足夠的靈活性”。
尼爾對中國的了解也是從北京開始的。1975年夏天,尼爾和哥哥、姐姐一起到北京探望父母。全家從官邸騎著自行車去天安門,去北京的大街小巷。尼爾記得,當時很多中國人沒見過西方人,“他們的凝視中充滿了天真和好奇”。幾十年過去,這種友善和熱情仍然如故。
尼爾說:“從2003年開始,父親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李小林女士一起組織了一個研討會,兩人共同主持了5次會議。后來,我父親身體不好,無法再參加,我承擔了這份工作。秉承父親的理念,我建立了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它的使命是促進美中人士建立緊密的聯系,讓兩國關系留在積極的軌道上。基金會的工作之一是舉行美中關系研討會,下一次是在10月底華盛頓,將邀請美中專家討論如何合作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70億增長到100億,我們要共同努力避免地球糧食的枯竭。”
尼爾說,美中關系是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當中國崛起之時,兩國有義務和平、和諧地相處并應對全球挑戰。這也是他父親長久以來的愿望,而這個工作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我們不應該把中國的發展看成一種威脅,而應視為一種共同發展的機會,能夠促進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尼爾說。
在尼爾看來,父親是一個很好的榜樣,顯示不同的國家應該如何合作。“我父親在推廣美國價值和利益的時候十分堅定,但他尊重對方,希望理解對方看待世界的視角。”
今年4月,尼爾的母親芭芭拉去世了。她與老布什相伴73年,留下了5個兒女、17個孫子女和1個曾孫女的大家庭,去世兩天后孫女勞倫又為她再添一個曾外孫。
談到母親,尼爾顯得傷感而又平靜:“人們常對我說,為母親的去世而遺憾。但我說,對一位活了92年精彩人生的女性,沒有什么遺憾的。她和我父親結婚,一起生活了73年,他們非常幸福,她總是說嫁給父親讓她感覺有多棒。他們一起看世界,遇見有趣的人,經歷有趣的事。我母親撫養了5個孩子,一個成為總統(指小布什),另一個成為州長(指前佛州州長杰布·布什),其他的孩子也都不錯。她一生活得很精彩。”
在生命末期,芭芭拉呼吸很痛苦。尼爾和妻子每天都去看她,直到她臨終。這段最后的陪伴讓尼爾感到安慰。芭芭拉的葬禮非常隆重,除94歲高齡的卡特外,其他在世的前總統都出席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則派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出席。尼爾說,葬禮是對母親一生的最好懷念。“她是一位出色的母親,啟迪著許多女性。”
記者問尼爾是否記得母親最后的囑咐,尼爾說:“我不記得她有什么最后的遺言,但記得她一直很風趣。母親住院的時候,哥哥喬治去看她。那是喬治最后一次看到健在的母親。一位醫生走進病房,母親指著哥哥對醫生說:‘你知道他為什么是現在這個樣子嗎?醫生說:‘我不知道,為什么?母親說:‘因為我懷孕的時候又抽煙,又喝酒。對一位知道自己已走到生命終點的女士來說,仍保持著幽默感并愿意分享她的美好天性,這是非常難得的。我們想念母親,但我們也總是感到,母親雖然去世了,但她還和我們在一起。”說到這里,他的眼角有點濕潤。
記者問:“據說您是她最喜歡的兒子?”尼爾笑了:“那是我說的。她可能和每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都這樣說。喬治是她最喜歡的,馬文也是她最喜歡的。她很會‘搞政治的。”
“她對您有什么特殊照顧嗎?”
“也許我是讓她最操心的孩子,因為我童年時有閱讀障礙,母親花了很多時間陪伴我,幫我學會閱讀。當我感到痛苦時,她非常關心我。這也許是她說最喜歡我的原因。母親一生最大的事業是提高美國人的識字率。她說,一個人不論什么民族、什么文化、什么傳統,如果沒有閱讀能力,就不能真正知道自己人生的全部潛力。她一生積極推進識字運動。如今,我和妻子建立了芭芭拉·布什休斯敦掃盲基金會,來繼續推動她的事業。我們為母親有那樣的遠見而感到非常驕傲,也為我們能繼續她的事業而感到非常自豪。”
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尼爾的二哥杰布曾爭取過共和黨的黨內提名,但沒有成功。當記者問尼爾是否會出現第三位布什總統的時候,他搖頭說:“不會很快有。我們家族中新的一代愿意服務公眾,他們有的在民選官員崗位上工作,也有的對慈善工作感興趣。但是,正如父母教導我們的,你不必成為總統或者州長才能對社會產生影響。每個人都能發揮作用。”
尼爾擔任主席的美國亮點基金會是他父親開創的事業,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志愿者工作。尼爾說:“今天在美國,有6200萬人在社區當志愿者,而在全美、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在服務他人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在未來的若干次總統大選中,也許沒有一位姓布什的總統,但總會有布什家的人在為他們工作和生活的社區服務。”
布什父子在退出政壇后,確實都樂于參加慈善工作。老布什和克林頓原是政敵,因為慈善工作而成了朋友。小布什去年曾出版一本個人畫集《勇氣的肖像》,收集了他為美國退伍軍人畫的肖像畫,畫集登上了亞馬遜暢銷書榜。他將銷售收入捐給了為退伍軍人提供就業支持的組織。
記者問尼爾,布什家族是否有核心價值,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就是‘服務意識。這是我祖父母對我父母的影響,也是我父母對我這一代人的影響,而我們又會將它傳遞給下一代。我父親說過,對成功的任何一種定義必須包含為他人服務。我想這就是核心價值。”